朝聖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雲南 /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聖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雲南 / 趙揚建築工作室

餐廳視角 ©陳顥

感謝 趙揚建築工作室對gooood的分享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是一個改擴建項目,其前身是季候鳥雪山旅館。項目位於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霧濃頂村,其用地屬於這個村子的第23戶人家。季候鳥雪山旅館本身也是對一個48柱木框架結構的夯土藏房的改造。當時因為荷載、防水、隔音、以及消防驗收等問題,用混凝土框架結構替代了原始的木結構。但是保留了夯土牆和平面中心的天井。旅館建成之後,成為通往西藏的214國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眺望和觀賞梅里十三峰全景的最佳地點。

▼遠景中的梅里雪山與位於中景右側的酒店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店主體建築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場地位置和視野分析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店視野剖面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2015年,行李旅宿的創始人賴國平先生決定把季候鳥雪山旅館改造為一個小型精品度假酒店。新的酒店將取消“季候鳥”冬季四個月的歇業期,改為全年營業。這就是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的濫觴。

▼2008年大藏房的原始狀態 ©喬陽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場地策略

Site Strategy

改造的第一個需求是要增加使用面積,建築空間必須突破現狀大藏房的格局。大藏房南側有一片緩坡,順著坡地望下去,可以完美地俯瞰恬靜安詳的霧濃頂村。我們從大藏房南面探出一個朝向霧濃頂村的餐廳。餐廳平面呈喇叭形,喇叭嘴插入大藏房外牆上,喇叭口朝南,空間面向霧濃頂村逐漸打開;從剖面上看,餐廳內部地面的階地形跟地形坡度完全吻合,這樣,整個空間的向度就跟霧濃頂村完美鎖定,每一級階地上的餐桌都能直接觀賞到霧濃頂村的景觀。從形體外觀上看,這個三角形的餐廳跟大藏房的關係相對獨立,更好的維護了大藏房單純的形體印象。

▼一層平面圖:從大藏房南面探出一個朝向霧濃頂村的餐廳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立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餐廳外觀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餐廳室內與外部景觀的關係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餐廳回望酒店主體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餐廳室內夜景 ©王鵬飛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餐廳入口處看向霧濃頂村 ©王鵬飛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我們把現狀建築三樓的露臺封閉起來用作客房空間,讓大藏房呈現出一個更簡單直接的立方體“完形”,然後把酒吧放到三樓屋頂上,用水平延展的挑簷覆蓋一個南、西、北三面都透明的空間。酒吧的簷口和露臺的欄板限定了雪山水平長卷的上、下邊界,基本上可以比較有效的截取從中景的飛來寺到十三峰遠景的理想畫幅。畫面沒有設定左右邊界,取消了框景,視線在完成對雪山的凝視之後會跟隨天際線向南北兩側自然轉移。

▼從酒店頂層酒吧看梅里雪山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吧西向的視野 ©偏方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吧南向的視野 ©偏方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吧北向的視野 ©偏方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中庭

The Atrium

從冬季保溫的角度出發,我們把原建築的天井覆蓋為中庭。中庭是酒店空間的核心部分,也是整個設計中最難拿捏的環節。首先,為了改變大堂幽暗壓抑的狀態,我們打掉中庭部分二樓的樓板,改善了大堂進深和層高的比例關係;然後,考慮到四層高的中庭過於高聳,就把中庭部分的地面抬升到第二層,並把這個空間當作圖書館使用。

▼實施方案剖面模型 ©林富藍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大堂和圖書館空間因此在剖面上聯繫起來,到達大堂的客人比較容易的被高處的中庭吸引而開始一段向上的空間遊歷。最後,我們用三段直跑樓梯把地面層的大堂,二層的圖書館和四層的酒吧連接起來。這三段首尾相接的直跑樓梯是通往雪山酒吧距離最短、轉折最少的路徑,也是形式上最凝練的表達。從二層到四層的兩段樓梯用實體欄板隱藏了支撐樓梯跨度的鋼結構,在中庭的東西兩側凌空斜跨,幾何的抽象感讓這兩段樓梯從日常性中抽離,又在紀念性中凸顯,一個天光下通往雪山的天梯,隱喻著一段濃縮的“朝聖”之旅。

▼從大堂通往圖書館的樓梯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中庭概覽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二樓圖書館到四樓雪山酒吧的空間序列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二層到四層的兩段樓梯用實體欄板隱藏了支撐樓梯跨度的鋼結構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三樓連廊回看大堂方向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四樓雪山酒吧俯視二樓圖書館和一樓大堂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和天窗相比,高側窗的光線相對均衡,而且可以避免正午的炫光。我們在中庭頂部東西兩側設置高側窗,同時用一個曲面的頂棚,把從兩側進入的光線反射下去。曲面可以把直射光擴散開,這樣可以保證中庭的光線均勻而柔和。高側窗用玻璃磚砌築,玻璃磚也可以進一步起到折射並柔化直射陽光的效果。

▼曲面頂棚對光線的散射作用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高側窗用玻璃磚砌築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仰視金頂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這個曲面頂棚西高東低,從剖面上跟最後一段“天梯”傾斜的趨勢正相吻合。我希望這個曲面給人柔軟懸掛的印象,而不是一個僵硬的造型。再加上對反射效果的考慮,就想到用若干銅板串接成一張靠重力自然懸垂的“掛毯”。正好大理旁邊的鶴慶就以加工手打銅銀的工藝聞名,跟工匠交流後,我們決定用1364塊20釐米見方的鑲金箔的紫銅板錯縫串接成一張54.6平方米的“紫銅掛毯”,懸垂於兩端高側窗的頂部。手工打製的銅板表面有密集的凹坑,這也是為了進一步散射光線,讓中庭內部通體光明。

▼金頂(左)©陳顥,銅板的懸掛與連接(右)©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金頂與雪山酒吧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酒吧回看金頂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其實千里迢迢的來看卡瓦格博,就是朝聖。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酒店就是為朝聖者準備的,它的真身是供奉神山的廟宇,酒店只是化身,它要影響朝聖者面對雪山的姿態和心態。在金頂的光芒下攀爬天梯而接近雪山就是一種儀式,經歷了這份莊嚴再看卡瓦格博,面對雪山的凝視就不再只是一個“國家地理”式的眺望了。

▼在金頂的光芒下攀爬天梯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材料與建造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現狀的夯土牆外表面有一層用於防止牆體剝落的水泥抹灰,為了恢復夯土牆原初的外觀,並滿足未來酒店的使用要求。我們拆除並回收了現狀夯土牆的泥土,並在內部結構改造完成後,再摻入適量水泥和固土劑重新夯一遍,相當於把夯土牆當作一件羽絨服套在已經用混凝土砌塊填充過的主體框架結構之外。這樣的夯土牆當然就不再有透氣效果,但強度和耐久性都明顯提高。

改造後客房的窗戶擴大到1.5米寬,遠遠超出了傳統木窗套的跨度極限,我們於是決定現澆混凝土窗套來替代傳統的木窗套做法,並在澆築完成後打磨成磨石的表面效果,細膩光滑的窗套跟粗糲的夯土形成別緻的反差。為了讓客房的景觀不受干擾,我們把窗戶的開啟扇設計在每扇落地窗的底部。老榆木製作的窗框因為混凝土窗套的保護也規避了變形開裂的後顧之憂。

▼牆身剖面詳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夯土牆與窗套的施工(左);窗套的磨石表面與夯土牆的交接(右)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清晨的西立面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立面夜景細部 ©雷壇壇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客房窗戶看雪山 ©雷壇壇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緊貼後山的“山房”立面用當地常見的毛石擋土牆飾面,其色調基本和山坡融為一體。為了讓餐廳和雪山酒吧的屋面看上去儘可能輕薄,跟大藏房厚重的外表形成對比,我們最後決定用鋁鎂錳合金板來包裹這兩個空間的外皮,包括屋頂和立面。這樣省去了屋面額外的防水處理,合金板的背面也便於粘貼保溫材料,同時也使這兩個明顯加建出來的空間更有臨時建築的感覺。

▼夯土牆與“山房”毛石牆的並置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正在補夯第三層外牆的大藏房 ©喬陽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夯土牆與餐廳金屬表皮的並置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從“山房”屋頂看主體建築西立面 ©陳顥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酒店夜景鳥瞰 ©雷壇壇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項目圖紙

▼實施方案整體模型 ©王鵬飛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一層平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二層平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三-四層平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立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剖面圖 ©趙揚建築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項目名稱: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業主:行李旅宿酒店集團

建築師:趙揚建築工作室

建築設計團隊:趙揚, 王典, 李樂, David Dufourcq, 白皓文,丁香,張楠,周怡靜

室內設計:謝柯(尚壹揚)

結構設計:馬智剛

機電設計:北京卡林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項目地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霧濃頂村

設計時間:2015年10月——2016年5月

建設時間:2016年6月——2018年11月

總建築面積:1961㎡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新作 | 朝圣者的旅程 -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云南 / 赵扬建筑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