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是韋應物的一首寫景的詩,個人對這首詩莫名的喜歡,不知為何,竟道不出所以然。

此詩在情感表達上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此詩應是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不平。有人認為,此乃偶賦西澗之景,並無所託。古人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且當此論。

詩中“獨憐”一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內心所好,“上”字,景物描寫的空間轉換,自然而然,乾淨利落。幽草在下,黃鸝在上,詩人似乎想要說出某種意境,不可得知。一個“帶”字,把春潮和雨聯繫在一起,使畫面渾然一體。此字便把我們帶入詩人所創設的情景之中,引人入勝。

韋應物寫詩,好用“自”字。如果要讓我說出一個喜歡這首詩的理由,那麼就是因為這個“自”字吧!花自飄零水自流,任你春潮帶雨,洪波湧起,我自固守本心,順其自然。在韋應物心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張洳瑜,二年級學生,讀此詩,不懂解,卻能發自本心,或許,這才能更好地詮釋這首詩的本意吧!


《滁州西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