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不能出門的這段日子裡,各種視頻聊天式的“雲綜藝”也紛紛上線,分享自己的宅家生活。

這不,在上週末播出的《天天向上》裡就推出了一個特別的主題:“假期養成記”,邀請了兩個風格迥異的家庭來分享他們的宅家育兒生活。

一、章齡之的“虎媽式教育”

章齡之留給我們的印象,一般都是那個在大銀幕上溫柔知性的女子,沒想到遇到孩子就變了一副模樣。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章齡之分享了自己在家給兩個兒子輔導網課,然後再輔導課後作業的生活,不但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得輔導課業。

殫精竭慮,瀕臨崩潰的畫面讓我大呼真實。

她坦言對於孩子的教育這一塊也有過矛盾:本打算放養一段時間,不過最後還是狠不下心,擔心兒子的功課跟不上,只好充當起“臨時老師”的責任,親自找了一系列符合兒子的教學資料,還不斷的矯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每晚都會給兒子備課。

不過孩子們也吐槽過:“媽媽,你還是以前的媽媽嗎?”

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難免會控制不住情緒,不過她也因為自己的著急給孩子道歉了。

這讓我想起了微博上的一個話題#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渡劫嗎?#,“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相信也是很多家庭的縮影。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二、黃覺和麥子的“放養理念”

但是反觀節目裡的另一組家庭——黃覺和麥子夫婦,則是另一種畫風。

說起這對夫婦觀眾的印象往往是文藝、浪漫,但是沒想到他們撫養孩子的畫風也這麼讓人眼前一亮。

兩人始終把"放養理念"進行到底,而且相比起注重孩子的學業問題,黃覺夫婦更注重於孩子的心理素養。

在他們眼中,這個特殊的假期賦予了孩子一個寶貴的機遇,可以和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培養和增進彼此的感情。

而且孩子的內心是崇尚自由和玩樂的,不能因為學習問題而壓抑孩子們的天性,這要比讓孩子按部就班的上網課要有意義的多。

不過就像節目中媽媽麥子所表達的那樣,放養孩子並非是無節制的放養,讓孩子在規矩框架裡自由活動,就像孩子們每天也會練鋼琴和學芭蕾,只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享受樂趣。

其實,這樣的“放養式教育”更能激發孩子的天性,給他們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三、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人們對章齡之和黃覺的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有褒有貶,但不能質疑的是他們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陪伴孩子。

有一個去山區支教的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在父母出去打工之後,每天都搬著小板凳望向父母離開的方向,從一個天真愛笑的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呆滯內向的痴兒。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我突然想起親戚家的小孩,在得知父母因為疫情不能出去打工的時候,跑來偷偷跟我說:“姐姐,我爸爸媽媽又能多陪我一會兒了。”

停工在她的父母看來,是對家庭生計的擔憂;但是在她看來,卻是能跟父母多相處一段時間的快樂。

這樣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千萬不能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父母給予孩子的那些血脈相連的溫情,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其實這些令人心酸的境況,不單是留守兒童身上特有的,許多普通的的家庭裡,往往也存在這種現象。

也許是父母中的一方,或是雙方,因為工作等因素,而疏忽了孩子:答應了孩子週末陪她玩遊戲,結果因為臨時有事而爽約;承諾了孩子的事,最終因為自己沒放在心上,結果就忘了;就算在家裡也整天盯著手機等等。

許多在大人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記。

我小時候就因為爸媽答應我帶我出去旅遊卻遲遲沒有做到,生了好久的氣,但是父母只是覺得我在無理取鬧,後來我就再也沒有提過任何要他們陪我的要求了。

身為大人的我們,複雜而又理性,常常覺得自己能一眼看穿風雲詭譎的商戰,能一瞬間領悟深奧無比的道理,卻搞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

有時候,放下大人的架子,放低身段,走進孩子的世界,實實在在地陪伴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試著用孩子的思維理解他們所有奇奇怪怪的思想,感受他們最簡單純真的喜怒哀樂,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寫在最後

其實,不管是“虎媽式教育”,還是“放養式育兒”,都是在陪伴孩子。

陪伴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用心,哪怕時間和空間並不那麼充裕,也能讓孩子時刻感受到你的愛。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叫做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