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通過定投指數基金賺到錢?都在這了

普通人怎麼通過定投指數基金賺到錢?都在這了

之前在我的理財群裡分享了基金的分類,如下表,基本上看名字就明白基金的特點了,越往上收益越高,風險也越高。不明白的可以百度一下。

普通人怎麼通過定投指數基金賺到錢?都在這了

也告訴大家基金定投賺錢的兩個原則:波動大和長期看來會上漲的。

再複習一下:


貨幣基金怎麼選?

1. 收益率都差不多,挑個你喜歡的就好;

2. 優秀流動性,最好隨用隨取;

3. 成立時間3-5年以上比較好;

4. 費用越低越好,沒有最好;

5. 基金規模,越大越好。


債券基金怎麼選?

1. 成立時間3-5年以上比較好;

2. 成立規模,越大越好;

3. 費用越低越好,沒有最好;

4. 看累計三年以上收益率,首先選擇收益率高的;

5. 基金經理更換,頻率越低越好。


今天要講的是指數基金,也因為其基本不受基金經理操作水平影響,只隨著市場行情變動,稱為被動基金。

指數基金還可以分為寬基指數基金和窄基指數基金。

寬基指數是指成分股覆蓋面較廣,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指數基金,同時包含了行業種類較多,如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創業板指數等。

窄基指數就是那些讓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成份股是哪類行業或主題的,因為只選擇相關行業或主題,剔除了其他股票,所以它可選的範圍比寬基要小。

基於這樣的特點,定投的首選往往是寬基指數基金。因為從長期來看,基金的表現取決於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只要國家的經濟長期增長,寬基指數基金就值得投資,比如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恆生指數、標準普爾500、納斯達克100等等。

窄基基金要比寬基基金投資風險更高,因為你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發展特點、階段和週期性,所以不適合新手投資者參與。


寬基指數基金的篩選標準:

1. 儘量選擇規模大的,太小的容易清盤(提示:未來會講的主動基金則不是,規模太大了基金經理反而難操作)

2. 跟蹤誤差小的,也就是該基金和實際指數的漲跌基本一致,像最近的原油基金事件就是因為誤差太大了;

3. 交易手續費低的,一般選擇前端收取申購費會更划算;

4. 成立時間長的;

5. 按四四三三法則優選;

6. 根據市盈率PE、市淨率PB和歷史百分位來判斷該指數是否處於低估狀態。


我們重點講下PE、PB和百分位


比如我們拿滬深300舉例,滾動市盈率PE-TTM(也就是當前總市值除以前面四個季度的總淨利潤)是11.62倍,歷史百分位是31.49%,這就是可以大概說明滬深300目前的估值是中等偏低的估值,有投資價值。

普通人怎麼通過定投指數基金賺到錢?都在這了

我們再看下市淨率,有時市淨率比市盈率有更大的參考價值。因為利潤造假比淨資產造假要簡單得多,所以你看很多人更喜歡用市淨率這個指標就是這個原因。目前滬深300的市淨率是1.31倍,歷史百分位是10.50%。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滬深300估值應該偏低的。

普通人怎麼通過定投指數基金賺到錢?都在這了

低估值意味著更安全,持續暴跌的可能性比較小,有更高的安全邊際未來上漲的概率大於下跌。低估值的背後本質是接近強支撐位,處於定投中所說的“微笑曲線”的低谷。

當然,只是低估值還是不夠的,萬一它不會漲呢,所以要結合“投資確定性”的維度來共同決定是否值得投資。

那哪些是構成相對確定性投資的主要因素呢?比如是藍籌、大票和中票,再比如紅利策略、低波質量策略等等,以及其它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定投基金只單純看PE或PB是否處於低位非常片面,要結合投資確定性一起判斷。

盤面太小比如中小板指數,投資的確定性就很難把握;反過來,如果只有很強的投資確定性比如國企指數,缺乏成長性,定投效果也是非常差的。

投資的確定性至少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層是指發生的概率比較大,注意確定性不是必然性,不是100%的概率;而且由於投資是個人的判斷,所以對確定性的判斷可能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也或者因為信息或者知識的差異而得出不同的結果。

投資要投確定性首先是指要投大概率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小概率發生的事情。


四四三三法則後面再講,最後講下巴菲特。

巴菲特的確推薦普通人買指數基金,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要在低估值前提條件下定投指數基金。

很多人機構或個人拉你買指數基金的時候都沒說這個前提條件,只說定投有多好,導致很多人定投多年都虧損。

另外,巴菲特自己可是不買指數基金的哦,他自己的投資策略更賺錢,跑贏了標普500。


所以,

你、我、普通人,

去定投 低估 且 未來大概率上漲 的寬基指數基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