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導語

教育孩子不能硬來,你強硬他反而牴觸,而“登門檻效應”使得是巧勁,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分析

鄰居王姐家的孩子小雪,最近學習進步很大。前兩天,閨蜜去王姐家送東西,順便跟她討教經驗。

“我家小雪人不笨,最大問題就是磨蹭,能拖到明天的事,絕不今天做。”王姐講到小雪愛拖延的問題,閨蜜深有同感,許多孩子都難以避免地把玩放在學習前面。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我最近學來了一個小竅門,幫她把這個毛病掰正了一些。”閨蜜講到關鍵,閨蜜打起精神仔細聽。

原來,她沒有像以往一樣,直接提出不能拖延的要求,而是要求孩子做到每天準時坐在課桌前,小雪覺得,只是按時坐下,這有什麼難的?

過了一段時間,王姐又要求小雪在桌前不能幹別的,集中精力學習半小時,然後可以歇會,半小時不長,小雪慢慢也做到了。

之後,要求不斷提高,一小時、二小時……小雪逐漸養成了好習慣,專注力大為提升。

“雖然有些時候她還是想著玩,但比以前好太多了。”對於小雪的進步,王姐頗感欣慰,付出總算有了回報。

聽完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利用的“登門檻效應”嗎?確實是個非常巧妙的辦法。

什麼是“登門檻效應”

美國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實驗:

實驗參與者被分為兩組,第一組的人隨機訪問一些家庭的女主人,希望她們可以將一個小招牌掛在自家窗口上,一個小招牌而已,女主人基本都同意了。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過了不久,又要求她們在院子裡掛一個大招牌,這次有一部分女主人拒絕,但答應的佔大多數。

實驗第二組的人也隨機訪問一些家庭,他們直接要求在院子裡放大招牌,結果同意要求的女主人僅佔不到五分之一。

登門檻效應表明,人們更願意接受簡單易做的事情,在完成了簡單要求之後,才願意慢慢地接受更有難度的要求,就像走樓梯一樣,需要一步一步走向高處。

登門檻效應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去理髮店,一開始是免費試用產品,然後被推銷做造型,之後又勸辦卡,其實就是利用的這種心理。

登門檻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得寸進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想一步到位往往很難實現,畢竟大部分孩子沒有那麼自律。但我們可以先從“寸”開始,有了“寸”再要求“尺”,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怎麼將“登門檻效應”和育兒結合

1、在學習方面

著名物理學家普利茲尼小時候物理成績很差。一次考試他只得了8分,老師看出普利茲尼的畏難情緒並沒有批評他,反而對他說:“本來考試要求60分及格,下次你考到9分老師就給你及格。”

普利茲尼努力了一把,在下次考試中得了28分,雖然仍是倒數第一,老師還是打算繼續鼓勵他。這次,老師獎勵了進步最大的學生,從8分到28分,顯然普利茲尼進步最大。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這位老師利用的正是登門檻效應,給學生鋪設了一個最低的臺階,然後用巧妙的鼓勵,讓學生一步又一步向目標前進。最終,一個物理差生成為了物理學家。

家長在監督孩子學習時,不要一下要求太高,可以從小事著手,從簡單的目標要求。

比如要求孩子考了倒數第一,你要求他直接進前十,他會覺得太難,索性放棄,如果是每次只前進一名,孩子就有了動力;做作業時,先從簡單作業完成,但一定要保質保量,簡單的做到位了再要求難的,他就有了信心。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2、在家務方面

很多孩子不願意做家務,覺得家務又累又麻煩,家長百般催促往往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這時可以利用“登門檻效應”,從簡單的、孩子覺得好玩的事情開始。

比如,想要孩子整理房間,直接讓他收拾整個屋子他肯定頭都大了,而讓他先整理桌面,一般就不會排斥了,整理了桌面再要求整理書櫃、衣櫃……最後,他從“我幹不了”到“我能幹”,長此以往,好的生活習慣就養成了。

3、家長要注意反向“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不是隻有家長可以使“登門檻效應”,孩子也會有意無意地利用這種心理。

為何孩子總達不到你的要求?試試“登門檻效應”,讓進步事半功倍

比如,當孩子提出週末想去遊樂園,你告訴他這週末要上興趣班,不能出去玩,這時,孩子再提出能不能晚上多看兩個小時電視,家長出於補償心態往往就會同意了。

這就是反向的“登門檻效應”,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倒也無妨,而一些原則性的事情就要注意了。

總結

登門檻效應蘊含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智慧,當我們威逼利誘也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時,不妨採取更有智慧的做法,慢慢地攻破孩子的心理防線,讓他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目標,家長也會在育兒的道路上更輕鬆。


關於孩子未來,我們用心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