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如果非要列舉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誓言無聲》《暗算》《潛伏》《黎明之前》《偽裝者》《風箏》等6部劇為標誌,它們堪稱諜戰類型的經典之作。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近20年的發展,我國諜戰劇形成了特徵較為明顯的新模式,簡單來說吧,這些特徵就體現在故事情節設置、人物塑造和敘事方式三方面,而且都有突破。

其一,情節設置突出了忠誠與背叛、誘惑與危險的對立元素。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6部劇的主人公時刻面臨身心的考驗,無論是明家三兄弟,還是餘則成,他們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躲避敵人設下的重重陷阱。每一部劇集又蘊含了這樣一些元素——冷漠與深情、努力與運氣、得到和失去,傳遞出個體選擇、命運跌宕和道德感召的精神力量。

其二,在人物塑造上,6部諜戰劇由過去的反特劇扁平人物塑造逐漸走向圓形人物塑造,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基本消失。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黎明之前》中外表玩世不恭的劉新傑對戀人實用情頗深,《潛伏》中的大大咧咧的翠平實則粗中有細,《偽裝者》中汪曼春,既毒辣又敢愛敢恨。

其三,從敘事方式來說,這6部諜戰劇使用內心獨白,用第一人稱敘事迅速拉近了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將地下工作者的所思所想袒露無遺,也實現了觀眾與劇中人物的視點重合。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暗算》正是通過安在天的視角,塑造了阿炳、黃依依兩個諜報天才和錢之江、羅雪等老一輩地下工作者的人物形象。《風箏》採用的是周志乾子女的全知全能視角。

其四,這6部諜戰劇實現了主旋律的思想性和商業劇的觀賞性的結合。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這幾部經典劇集通過日常化、情感化、娛樂化的敘事,將緊張的諜戰與日常生活混在一起,將時代背景和戰爭題材虛化,使得家庭、鄰里、單位成了主要的諜戰場所,為諜戰劇增添了有意味的內容,使得諜戰劇出現了職場劇、家庭劇的傾向。

而在這6部諜戰劇之中,《風箏》又更顯得突出,很多觀眾倍加青睞。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與過去的諜戰劇完全不一樣,甚至與《誓言無聲》《暗算》《潛伏》《黎明之前》《偽裝者》不一樣,《風箏》在內容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它反類型的敘事模式。

以往的諜戰劇的敘事重點往往放在敵營的鬥爭中,在勝利完成潛伏任務之後,情報員或是為了信仰犧牲自己,或是成功完成任務之後迴歸到組織的懷抱。但是,《風箏》完全擺脫了這樣的敘事模式,採用了別具一格的內容創作與敘事風格。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風箏》的敘事以“風箏”和“影子”之間的鬥爭為線索,講述了1946年到1976年時間跨度長達30年發生的種種故事。

鄭耀先在軍統潛伏期間為我地下工作做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上線陸漢卿犧牲之後,他與組織失去了聯繫,成為了斷線的“風箏”。他並沒有就此消逝,而是化名周志乾,繼續為我地下組織提供情報。在個人身份被證實之後,周志乾仍然為了組織的利益進行潛伏,而不把身份公開。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這樣的敘事模式在諜戰劇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風箏》由此擴展了潛伏的外延,潛伏不僅僅指深入虎穴,而是延伸到迴歸組織後的隱秘工作。

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潛伏”,為了信仰,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

在人物的塑造上,《風箏》也擺脫諜戰劇人物臉譜化的模式,讓眾多人物有血有肉。我們起先懷疑,這麼多出場人物,時不時插入“閒筆”,但並沒有遮蔽、掩蓋作品的主旨和鋒芒。

六部諜戰劇,堪稱不同時期的巔峰作品,很多人為何青睞《風箏》?

因此,在很多諜戰劇迷心目中,優秀的諜戰劇雖然很多,他們卻更加喜愛《風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