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場融資功能,誰來提升股民幸福感?

今年以來,證監會共審核41家企業(不包括科創板)的首發申請,39家企業已獲通過。業內人士指出,IPO保持常態化,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有利於提升企業上市的積極性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預計2020年A股IPO將保持合理節奏,過會率維持高位。去年至今年,中國股市上市公司數量再創世界之最。

提升市場融資功能,誰來提升股民幸福感?

然而,自2018年2月份到2018年12月,市場足足跌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十個月的時間是一路向下,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讓股民確實感受到了熊市的寒冬,市場賺錢效應基本沒有。絕大多數股民不僅回吐了所有的收益,而且都處於非常嚴重的虧損狀態,虧損50%以上的也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股民是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的。

2019年,上證剛躍上3000點,當人們都期待牛市開啟時,在最敏感時期,中信證券一紙“中信建投被嚴重高估”的報告讓當天股市數百股跌停,從那以後股市一路陰跌,少有上升。

提升市場融資功能,誰來提升股民幸福感?

2020年,金融領導號召全民炒股的文章赫然出現在各大新聞裡,當人們再次期許牛市將要來臨時,新冠病毒突然來襲,上證也由3000點跌到今天的2728點。這些年來,一天幾百股跌停成常態,很多中小盤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而新股上市圈錢從未停止(而且很多都是券商包裝的“垃圾股”,一般上市不到三年就有業績雷。),根本無視大盤小跌或暴跌。

自中國1990年建立股票市場以來,中國股民為中國企業融資為中國經濟騰飛作出了巨大貢獻。股民的功績不應該被埋沒,把股民當作賭徒是對中國1.6億股民的不公平。

還有,在面對新上市公司的“市夢率”,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我們在促進經濟進步的同時,在造富的同時也要多考慮中國股民的感受,因為中國股民不是一個小數,它直接影響著中國人民的全面幸福度......

沒有誰會看著自己每天賬戶資金不斷虧損的前提下還談幸福吧?

長期以來,中國股民的幸福感卻少有人關心。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幸福指數概念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提高幸福指數,宏觀上要涉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業指數、生活滿意度指數等;微觀上要涉及教育程度、婚姻質量、人際關係等,還與價值觀念、傳統習慣、自尊程度、生活態度等因素相關。我覺得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前提吧!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