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保代跳槽調查:廣發“失血”中信華金淨流入最多

券商保代跳槽调查:广发“失血”中信华金净流入最多

再融資的鬆綁、併購重組的改革,註冊制的到來,無疑給投行帶來更多業務機會。良禽擇木而棲,不少保代重新選擇跑道。

中信證券仍在大舉進人,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吸收17名保薦代表人。小券商華金證券發力投行業務,60%的骨幹是在上述時間段加入的。德邦證券多名保代集體加盟一創投行,其中還包括原總裁助理。

投行隊伍日益壯大,保代數量還在增長,行業競爭變得更為激烈。截至目前,中證協網站披露的保代數量已突破4000人大關,達4032名。在註冊制背景下,這些保代將如何重新出發?

中信繼續強勢進人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去年下半年以來,中信證券是吸收保代人數最多的券商,達17名,來自廣發證券、興業證券、國信證券、華林證券等。記者瞭解到,中信證券近年來持續吸引各地保代。

國泰君安投行競爭力也不低,在上述時間段吸引來自安信、招商、廣發、興業等合計11名保代加盟。

招商證券儘管曾遭遇大批投行人員離職,但仍在鞏固核心力量。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投行人數達665名,相比前一年減少近百人(2018年758名),同比下滑12.27%。而截至3月29日,已披露年報的其他大型券商投行業務人員均為正增長。

招商證券在上述時間段還吸引10名保代加盟,其中6名來自興業證券。從履歷上看,多為“老相識”,比如保代孫茂峰與宗巖,更早之前在安信證券共事,前者為安信投行執行總經理,後者為安信投行總監,隨後都跳槽到興業證券,兩人在項目上多次搭檔。

從保代離職去向來看,頭部券商為主流選擇。多年前往小投行跳槽的主流邏輯已經出現轉變。當監管部門發佈投行最嚴內控新規,“大包乾”模式成為歷史,投行人才和客戶資源正迴流到大平臺。

“小投行起薪不高,主要看獎金提成。能跳去小券商的一般過去當過團隊長,你要帶資源,還能帶團隊,這對個人能力要求很高。但監管環境也變了,拿項目不能太激進,風控不能流於形式;過度激勵受到限制,小投行整體而言吸引力沒以前那麼強了。”深圳一名券商保代表示。

另有大型券商出現嚴重的保代流失。在前述時間段中,保代人數減少最多的為廣發證券,減少15名。由於在此期間新註冊保代人數有16名,這意味著公司保代流失可能超過30名。

這或許與去年康美藥業事件有關。自康美藥業造假案爆發以後,廣發證券因與康美藥業有較多的業務關係而捲入輿論漩渦。一名去年已從廣發證券離職的保代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當時主要擔心萬一處罰下來,手上項目就推不下去,到時候再跳槽可能來不及。”

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廣發證券有6名保代集中跳槽到了海通證券,4名去了中信證券,4名去了中金公司。從流向結果來看,大多為頭部投行。

華金、一創投行

挖團隊發力業務

有小券商在投行隊伍上發力,提升骨幹力量。

中證協數據顯示,正在首發(IPO)輔導階段的華金證券目前有20名保代。但具體來看,其中有9名從其他券商加盟並於今年在中證協網站變更信息,有3名則在2019年下半年過來,合計佔比60%。

從履歷來看,華金證券吸收的12名保代多為行業佼佼者。

華金證券經紀業務排在90名左右,投行業務則是該公司優勢業務。根據中證協數據,2018年投行收入1.64億,排在全行業第52名。其中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收入以2311萬元排第25名。債券業務也有不錯表現,當年債券主承銷佣金收入6603萬元,排第46名。

證券時報記者還了解到,第一創業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一創投行”)則在去年下半年就有來自德邦證券的團隊加盟,共3人,其中有原德邦證券總裁助理、投行管理總部總經理餘慶生,以及原投行執行董事劉濤濤。

事實上,去年上半年德邦證券已有4名保代跳槽加入一創投行,其中有1名為原來德邦證券投行的執行董事,2名為業務董事。這就意味著,在一創26名保代中,新加入的“德邦系”保代就有7名。

保代突破4000人大關

投行將迎來最好的時代,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舉措逐一釋放。但立足新舊之變,這可能也是投行人最焦慮的時刻。監管思路的轉換正引發市場生態的變化:牌照通道作用弱化,現代化投資銀行有望崛起。

“如果只會寫材料和蹲現場,投行價值無法體現,畢竟都是模板化、程式化的東西。這部分群體的人力成本未來會繼續下降。”北京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據瞭解,人海戰術是投行主流打法,落實基礎性工作的一線人員又佔絕大多數。

已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中信證券投行人員目前共有1354名;中信建投與海通證券的投行人數接近,依次有1036名與1088名;國信證券投行人員有911名。上述4家券商投行人數相比2018年繼續保持增長。

前述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即使考上保代,如果能力沒有進一步提升,也很容易被淘汰。比如你要能對企業的疑難雜症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他談到,正在考保代的或新註冊保代的從業者,在此輪投行轉型中應比較有危機感。

目前,保代人數還在增長,行業競爭加劇。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全行業已有4032名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