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甚至打人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該強行制止嗎?其實,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疏導。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3歲的醒醒最近時常莫名其妙的發脾氣,醒醒媽媽發現他好像有尿急的跡象,提醒他去洗手間小便,醒醒根本不理睬媽媽,再次提醒他,醒醒則會很生氣地拿起玩具扔向媽媽。而更糟糕的是,由於他拒絕上廁所,會真的尿在褲子上,還會因此發更大的脾氣。

醒醒發脾氣是因為這個年齡正是自主意識形成的時期,孩子非常希望自己能獨立搞定一件事,這時媽媽的提醒會讓他覺得抗拒,而事情搞砸後,他又會因為受挫而發脾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看似無理的情緒呢?其實都是有原因可循的,在這些情緒背後隱藏著孩子怎樣的心理活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淺析孩子鬧情緒時的心理

1、受到挫折

可能孩子努力付出了,但是卻沒有獲得相應的贊同或肯定,比如孩子認真寫了好久的作文,老師批改後只打了個B,這時孩子會傷心難過,情緒不好,甚至在下次寫作文時故意拖延,鬧脾氣。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2、獲取關注

5歲的小明最近脾氣很大,還經常欺負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小明媽看到很生氣,火冒三丈直接揍了他一頓,結果情況非但沒好轉,反而愈演愈烈。實際上,正是由於家長對於妹妹的關注過多,而忽視了照顧小明的情緒,使得他採用發脾氣、打人的方式來尋求和吸引家長的關注。

3、需要陪伴

4歲的小涵最近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大哭一場,小涵媽媽覺得很費解,之前都是給小涵講完睡前故事,她就安靜地自己入睡了。現在是怎麼回事呀?最後在小涵媽媽的耐心詢問下,小涵告訴媽媽因為自己很害怕,希望媽媽能多陪一會兒。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鬧情緒的背後都有心理的因素,由於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致使孩子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情緒宣洩方式表達出來。那麼,當孩子們鬧情緒時,家長一般是如何應對的呢?

二、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普遍的做法

1、暴力鎮壓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不聽話,就把你關在家裡!”家長的語言暴力猶如一把把尖刀插進了孩子的心臟,諸如此類恐嚇和威脅的言語,孩子可能會因為受到驚嚇而短暫快速的平靜下來,但這些傷害的話語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如果長久積壓下來,還會導致孩子的各種過激攻擊和報復行為的產生。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2、無原則的遷就

“不哭就帶你去吃肯德基!”“別哭了,我帶你去買最新款的樂高!”家長可能因為被孩子的壞情緒搞得筋疲力盡,而提出給孩子買喜歡的食物、玩具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平靜下來。殊不知這種息事寧人的處理手法,會讓孩子學會情感勒索,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會故技重施。

3、推卸責任

有些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難表現出負面情緒時,為了快速安慰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將原因歸咎於他人或者外界,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克服戰勝它,而是怎樣逃避繞過它。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德國心理學家舒斯特曾說過,“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這就表明家長的態度和做法會對孩子的情緒走向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而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高特曼的家庭追蹤調查可以發現,家長實際上就是孩子的情緒教練,經過家長情緒輔導的這些孩子,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抗挫折能力也更強,人際交往和學業綜合表現更加優異。因此,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情緒,是聰明父母的必修課。

三、引導孩子正確宣洩情緒,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1、認識情緒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人都會有情緒,而情緒又分為積極、中立以及消極三種類型,其中最基本的情緒就是喜怒哀樂。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看視頻等直觀的方式,告訴孩子每種情緒的具體表現行為模式是什麼。事實上,當家長在教會孩子如何辨識情緒時,也就是告訴了孩子這種情緒是怎樣產生的,認識情緒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情緒輔導的基礎內容。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2、釋放情緒

在認清情緒的面貌之後,家長要幫助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就像我們開心就會大笑,傷心難過就會哭泣,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強行的壓制情緒,比如明明心裡憋屈、憤怒,卻偏偏要忍住不哭,這樣的做法相當於是將洪水堵住,而不是疏通,一旦到達臨界點,洪水便會頃刻噴湧而出,造成巨大不可挽回的傷害。

而相關科學研究證明,哭其實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情緒釋放方法,因此,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立刻阻止他們,而是等一會兒,讓孩子先將自己的不良情緒都宣洩出來。

3、控制情緒

控制情緒是情緒疏導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在釋放情緒或者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暫時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後,接下來要做的是分析情緒失控的原因,比如孩子因為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情緒不佳,那麼就應該分析試卷,找到失分的原因,是沒學懂還是粗心失誤,找到原因之後,再找出解決的辦法,總的來說就是要培養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學會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自然就不會再陷入情緒失控的抓狂境地。

孩子鬧情緒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緒處理方式,其實家長有很好的情緒控制能力,那麼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實際的行動可比單純的言語說教更為直接生動!

今日互動話題:遇到孩子鬧情緒,您一般會怎麼做呢?您在教孩子控制和處理自己的壞情緒時,有何好的經驗嗎?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