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綠水青山一片景,玉樹大地一抹紅。

玉樹4.14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十年滄海桑田,十年曆史變遷。這十年,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中央、省州委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真切關懷下,心懷感恩、砥礪奮進,努力在理想信念上築牢精神支柱,組織體系上提升支部活力,黨員隊伍上激發個體內力,工作效能上形成融合共通,帶領全州人民在推進新玉樹建設中蓄力聚氣、齊心共築。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十年的光陰,鑄就感恩的玉樹。

—— 乘風破浪 ——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十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在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鬥爭中,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一線,特別是習近平同志親赴玉樹慰問幹部群眾、現場調研決策,極大地鼓舞了災區廣大幹部群眾。省州委科學部署,黨政領導身先士卒,堅持在搶險救災一線指揮、解決問題,為幹部群眾作出了表率。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無畏擔當、挑戰極限,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全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為災後重建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幹部保障。

小支部大作為。為適應抗震救災的特殊需要,玉樹州迅速將重災區結古鎮劃分為19個片區,依託25個臨時帳篷黨支部,把州縣黨員幹部發動起來,組建強有力的“救援隊”“搶險隊”“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1800多面黨旗高高飄揚,3500多塊“共產黨員”胸牌閃閃發光,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成為了災區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創造了人類救災史上的“玉樹奇蹟”。

一線就是一切。轉入災後重建階段後,面對重建中罕見的艱鉅性和複雜性,州委從實際出發,圍繞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和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著力構建精幹高效的基層工作體系,把最有力的組織建在一線,最優秀的幹部派住一線,形成了領導在一線指揮、決策在一線落實、矛盾在一線化解、工作在一線對接、幹部在一線鍛鍊、能力在一線提高、成績在一線檢驗的“一線工作法”,為奪取災後重建偉大勝利提供了強大動力。

轉型帶來動力。強力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兩基一強”活動,有序推進災區基層組織從帳篷黨支部--管委會--建委會--街道社區的轉型,形成了在大災大難面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組織建設新模式,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充分肯定:“青海組織系統在省委的領導下,組織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發揮作用,災區基層組織順應實際需要適時轉型,成效顯著,為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鑑。要進一步加強災區黨的建設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為災後重建提供堅實組織保證,讓災區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 唱和如一 ——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經歷了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新玉樹,秉承著沐浴黨恩、心懷大愛的感恩之情,承載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執著精神,傳承著高原沃土、康巴文化的不屈精神,全州各族幹部群眾在黨和國家的恩惠下自力更生、創造幸福、和諧穩定,愛國之情越發深厚,跟黨之心越發堅定。

跟黨愛黨。玉樹州在“兩學一做”“三嚴三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學教活動中融合紅色精神和感恩精神,樹立“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全民意識,始終把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擺在第一位,不斷築牢黨員群眾思想根基,愛黨護黨跟黨成為了各級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利用抗震救災紀念館和隆寶鎮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重建歷史,接受黨性洗禮,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大地激發了全州黨員幹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熱情。

群眾至上。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把“一線工作法”移植到各項工作中,制定下發了《玉樹州各級黨員幹部聯繫群眾制度》,創新推出“第一書記”“一職九聯”“四卡”制度等3個高原黨建品牌,在村級換屆中推廣“兩個覆蓋”(瞭解民意和政策宣傳全覆蓋),建立了黨員幹部長期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的長效機制。近幾年,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直接服務群眾3250人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537件,落實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3800名機關黨員到社區開展共駐共建活動,認領“微心願”1580餘件;258個村設立了村民事務“代辦點”。

初心使命。全州各級黨組織和2.2萬餘名黨員全部參與到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入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提出“三三制”工作法,樹立黨組織書記“四個好樣子”,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銘記初心使命”“激發初心使命、傳承紅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全州巡演抗震救災精品課程,編排“初心使命,燎原行動”黨性教育情景劇,打造“初心薪火相傳,使命擔當在肩”的江源講堂,進一步使黨員幹部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強化、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宗旨觀念得到了昇華、思想作風得到了錘鍊,領悟初心、擔負使命的思想更加自覺、行動更加堅定、風氣更加濃厚。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集中學習1300餘次,“流動黨課”送學上門520餘次。

玉樹故事。玉樹州堅持“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用身邊人身邊事講好玉樹故事,用真情實意傳遞好玉樹聲音,藉助“微黨課”“微視頻”大力宣傳“最美奮鬥者”格扎、改革先鋒傑桑·索南達傑和尼都塔生、劉雲軍等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挖掘宣傳懂感恩、愛群眾、敢擔當、有作為的“玉樹好人”,傳承和弘揚感恩文化和紅色文化,塑造跟黨走、聽黨話、感黨恩的全民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玉樹的山山水水、男女老少處處洋溢著“紅色微笑”。

—— 行穩致遠 ——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這十年,全州各級黨組織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主導地位作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在抓組織建設和抓隊伍建設上不斷創新,堅持把黨性教育落到支部、日常管理落到支部、矛盾解決落到支部、增進團結落到支部、形象樹立落到支部,成為了抗雪救災的“主心骨”、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掃黑除惡的“先鋒隊”、維護穩定的“壓艙石”,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始終走在前、幹在前、做表率。

支部有了支部的樣。緊扣全省“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提出“抓、用、活、強”黨支部的重大舉措,制定出臺《玉樹州各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工作措施》《全州各領域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標準》,建立廳級領導聯繫指導黨支部工作機制,創新開展“1+1+N”黨建互助聯盟,37名廳級黨員領導幹部擔任152個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第一書記”,10個廳級領導聯繫指導10個黨建片區,推動支部建設走深走實;推行部門單位一把手擔任黨支部書記,89個州直機關黨支部中72個機關支部書記由一把手擔任,佔81%。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3個黨支部實現整頓提升,兩新組織“有形覆蓋”轉變到“有效覆蓋”。推行“黨員中心戶”“黨員空中活動室”等有效做法,建立了“組織生活跟著黨員轉”的靈活機制,每一個支部都成為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

黨員有了黨員的樣。成立玉樹州基層幹部學院,構建備育用一體的基層後備幹部培養模式,389名結業學員中172名充實到村級班子;實施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州縣鄉共舉辦基層黨員培訓850餘期,41600餘人次參加了培訓,黨員隊伍的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以“八個一”為抓手,舉辦三個條例學習培訓班,州縣機關黨支部書記、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培訓面達到100%。推行發展黨員《近親屬報告制度》,實行雙重信仰“一票否決”,1.2萬農牧民黨員檔案整理規範;推行玉樹州流動黨員協同管理制度,建立州縣鄉三級流動黨員管理中心;處置不合格黨員67人,保持了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基層治理有模有樣。著力打造“黨建引領、強村帶寺、群眾參與、法治保障、常態長效”的社會治理“玉樹模式”,深化“村寺並聯”治理模式,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黨建統領藏區社會治理工作的意見》,實施八大工程,推行八個並聯,探索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路徑,實現了黨和政府的聲音通透貫穿。建立健全“村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村民”的農牧區服務網絡,強化村(社區)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全州綜治中心和網格化社區覆蓋面100%。創新建立“互聯網+”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機制,開通“玉樹先鋒”信息直通車,設立“有話給黨說信箱”,架起了黨委政府溝通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建立健全基層黨政組織、群團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政法綜治組織網絡,以扁平化方式把支部建在網格、建在樓院、建在帳篷,確保了基層黨的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無縫對接。

服務中心有序有效。堅持支部引領,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話語權”,全州92%的村實現破零,今年有望全覆蓋。積極參與抗雪救災,全州8719名黨員和530個基層黨支部在受災群眾最需要、最脆弱、最緊迫的時候挺身而出,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黨員先鋒隊,組織帶領災區群眾開展自救、搶通道路、運送物資,成為了“主心骨”。推動脫貧攻擊工作,實行州級領導幹部聯縣促鄉幫村包戶工作制度,派出單位結對共建幫村、幹部職工結對認親幫戶的“雙幫”工作機制,500多個黨政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全州116個貧困村結對共建幫扶,12000餘名黨員幹部幫扶40000餘戶貧困戶協調發展項目資金5000餘萬元。開展掃黑除惡工作,抓住黨支部這個“神經末梢”,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功能,有效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調整撤換村“兩委”主要負責人17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發揮基層黨組織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中的核心作用,鼓勵基層黨員帶頭保護環境和帶領群眾保護環境,督促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職責,形成黨員帶頭、人人參與、整體聯動的環保格局。開展疫情防控阻擊工作,堅持“黨員多走動,群眾少出門”,嚴格落實聯防聯治措施,構築了疫情防控的“紅色堡壘”。基層黨員響應號召、踴躍捐款,全州共捐特殊黨費145餘萬,黨員捐款380餘萬,96%的黨員參與捐款。

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有心。推動人員、資金、政策向基層一線傾斜,全州共投資2.4個億,建成312個村(社區)黨員綜合辦公服務場所,實現黨的陣地建設全覆蓋。藉助北京對口支援資金,投入近9000萬元,大力實施“溫暖工程”,實現了全州45個鄉鎮“五有”目標。精心譜寫紅色基因“樂章”,重點打造黨性教育基地,以玉樹市隆寶鎮“窯洞文化”為載體,弘揚延安精神,稱多縣打造黨性教育廉政文化牆,囊謙縣打造青土村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玉樹州委黨史陳列館續好黨在玉樹的紅色家譜。

—— 張弛有度 ——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過去的十年,是玉樹基層組織建設史上極不平凡、極其艱難、極具挑戰的十年;是萬眾一心、挑戰極限、抗擊災難、奪取勝利的十年;是感恩奮進、開拓進取、真抓實幹、不斷髮展的十年。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十年的奮鬥和收穫,在玉樹歷史新篇章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十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是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我們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旗幟鮮明地聽黨話、跟黨走,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謀全局、把方向、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的核心作用,大力鞏固黨建工作新成果,進一步強化黨的意識,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玉樹的各項事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這十年,我們堅持感恩奮進,是凝聚人心力量的精神支點。我們鮮明地提出“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理念,傾盡所有感恩回報,推崇愛黨愛國的感恩文化,濃墨重彩描畫“玉樹感恩故事”,用新玉樹跨越二十年的巨大變化感召人心,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玉樹精神凝聚人心,用習近平總書記對玉樹“兩個越來越好”的美好祝願激勵人心,塑造出了信仰、鍛造出了魂魄、堅定出了信念,為推動各項工作凝聚了強大的感恩力量、人心力量。

這十年,我們堅持真抓實幹,是事業無往不勝的最大保障。

從災後重建“大幹一百天”“五加二、白加黑”的實幹精神創造的“玉樹速度和玉樹奇蹟”,再到近幾年生態保護、脫貧攻堅、掃黑除惡、改革發展中留下的驕人戰績,無不昭示著玉樹黨員幹部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在黨員隊伍中真正形成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重實效的良好風氣,以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為抓好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十年,我們堅持大抓基層,是夯實執政基礎的有力舉措。

我們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大抓一線,提出“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強支部”的工作方法,以“一線工作法”“第一書記”“一職九聯”“四卡制度”“溫暖工程”等創新載體,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事在基層辦,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引導黨員幹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主動深入基層與群眾一起抓工作、謀落實、共享成果,黨在基層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這十年,我們堅持自身建設,是強化政治功能的最強支撐。從黨政機關到農牧區、企事業到“兩新”組織,我們不斷強化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從嚴規範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排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大力處置不合格黨員隊伍,創立玉樹州基層幹部學院,大力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隊伍的模範先鋒作用不斷彰顯。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玉樹不會忘記】一路的奮鬥,留下一路的風景丨這十年,玉樹州基層黨建走過的路

結束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勝利來之不易,定要倍感珍惜,要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定“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抗震救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兩個越來越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鞏固和提升恢復重建成果,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實現新玉樹發展振興,把對黨、對祖國、對全國人民的感恩之情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奮力推動新玉樹建設再上新臺階,玉樹大地和玉樹人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