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解答5G“新基建”難題 有信心將5G能耗降至與4G相當!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進度,是當前中國國內的一項重要國策。在這其中,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加快新基建發展正當其時,也切中要害。愛立信全程參與了中國1G到5G網絡建設,希望愛立信成為中國5G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在推進成為在中國5G新基建的實施過程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近日表示。

愛立信解答5G“新基建”難題 有信心將5G能耗降至與4G相當!

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

5G被寄託了厚望,但是5G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不少“攔路虎”還是存在,比如說巨大的能耗問題,加重了運營商的負擔,拖慢了5G的部署進度。這需要產業鏈共同去突破,愛立信方面表示,從產品、建設、運營等方面多管齊下,有信心將5G每比特能耗降至和4G同樣水平。

新基建“切中要害”

當前,5G在全球範圍內正在快速發展。

據GSA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2月底,全球有359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網絡。愛立信方面表示,已經助力全球運營商開啟了27個5G商用現網,收穫了86個商用5G合同及協議。

愛立信解答5G“新基建”難題 有信心將5G能耗降至與4G相當!

從全球5G熱點地區分佈來看,分別是北美、歐洲、和東北亞。在北美,毫米波5G部署逐漸成熟,從之前固定無線接入轉向具有移動性,從高頻轉向中低頻段,比如T-Mobile和Sprint的合併,使其5G部署從毫米波段、中頻波段一直到600MHz的低頻波段。在歐洲,2020年會有更多運營商推出5G商用網絡,歐洲5G部署的特徵在於:一是更關注與現有4G頻譜的分享和共用,二是在垂直行業的5G應用。東北亞則是目前全球5G發展的領先地區,去年底韓國5G用戶超過400萬戶,覆蓋93%的韓國人口,5G用戶DOU(每位用戶月均使用流量)值達到28GB,是4G水平的2.8倍。日本則在去年全年完成了頻譜分配,NTT DoCoMo、KDDI和軟銀近期相繼推出了5G商用服務。

在中國,去年10月底5G商用服務正式推出後,5G用戶規模迅速增加。到今年2月底,僅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這兩家運營商的5G套餐用戶規模就已經達到2057萬戶。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推動SA 5G(獨立組網5G)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信部出臺政策支持電信運營商SA 5G的發展,不出意外,中國三家運營商2020年內將會實現SA 5G商用。

對於中國正在推進加快新基建發展,尤其是5G的發展,趙鈞陶認為非常有必要。疫情期間,很多國家提倡用戶待在家中,給不少國家的網絡帶來巨大沖擊,比如歐洲運營商呼籲用戶“負責任地使用網絡”,傳遞視頻地時候降低清晰度、或者只傳鏈接,這讓趙鈞陶挺有感觸:“這些都說明我們包括5G在內網絡的重要性。”趙鈞陶表示,“新基建”的提出可謂正當其時,我們已經看到5G在整個防疫過程中和在下一步拉動經濟中將起到的巨大作用,5G在中國整個部署進程都在加快。

降低能耗推動5G綠色發展

雖然5G前景廣闊,但是面臨的挑戰同樣很多,其中,5G的能耗問題尤其引人關注。

因為頻寬較高、業務負載較大等因素,使得目前5G功耗遠遠高於4G功耗。網絡上有這樣說法:“因為耗電量大,未來5G產業是通信行業給電力公司打工”,也許有些誇張,但的確說明5G能耗問題讓運營商及5G產業鏈為能耗問題“頭痛”。

在愛立信看來,解決能耗“攔路虎”,可以從應用最新技術、節能軟件、精準部署和AI運營等方面,降低移動網絡的能耗和碳排放,從而打造智能、可持續、互聯互通的世界。“愛立信認為,經過技術突破和實踐,5G的功耗可以做到和4G相當。”趙鈞陶說道。

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表示,5G能耗是整體概念,不僅僅是基站本身的耗電,“應從設備層面、建設層面和運營層面進行總體考慮,來降低5G能耗。”

設備層面,集成度更高意味著基站的能耗會更低,比如採用ASIC芯片(專用集成電路))的基站,相比FPGA(可編程芯片)基站,會帶來整個成本的降低,更加省電。

同時,動態頻譜共享技術的使用,在通信史上第一次能夠讓運營商在不重耕頻譜的基礎上部署下一代通信系統。藉助愛立信頻譜共享方案,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在同一頻段內和同一臺無線設備上同時部署4G和5G網絡,並以毫秒級速度動態分配頻譜,如此一來快速實現5G覆蓋,從而降低運營商投資和能耗。據悉,愛立信從2015年開始已經向全球出貨超過五百萬臺5G-Ready的射頻設備,可以通過軟件的升級方法升級為5G。

在建設層面,5G需要走一條和3G/4G所不同的道路。3G/4G時代,運營商將網絡建好並全面覆蓋後,等待市場需求爆發出來。5G應該精準建網、按需布放,“5G需要優化建網方式,哪裡有需求,就從哪個地方建起,需要更加精準。”張至偉說道。

在運營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可以幫助運營商優化網絡基礎設施的能源消耗。愛立信最新推出了“原生AI”設計,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從底層架構將AI考慮在內,使AI全面融入到整個網絡產品和服務組合當中,提升運營效率、網絡性能,降低能耗等等。愛立信方面介紹,部署AI驅動的能源基礎設施運營解決方案能夠減少約15%的能源相關運營成本、減少約15%與無源基礎設施相關的站點訪問、減少約30%的能源相關停機事件。目前,這些方案已經在歐洲、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客戶項目中投入試運行。

愛立信解答5G“新基建”難題 有信心將5G能耗降至與4G相當!

愛立信希望改變移動通信從2G到4G時代的“能源曲線”,最終將5G功耗降低到和4G同一個水平。

雲化核心網有效應對新挑戰

隨著5G加速商用,越來越多的4G用戶開始向5G遷移,這帶來新的矛盾。那就是4G網絡容量會有越來越多的冗餘,而5G的網絡負荷會日益增加。

在中國,這個特徵非常明顯。以中國移動為例,2020年2月,中國移動5G客戶數淨增866.3萬戶,4G客戶數淨減1247.4萬戶;截至2020年2月底,中國移動5G客戶數已達1540萬戶。也就是說,5G新用戶大部分來自原有4G用戶。隨著時間的推移,4G用戶遷移至5G的力度會不斷加大。

在愛立信看來,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因為雲化的5G核心網可以應對,“我們並不擔心4G、5G話務量相對比例的變化,我們更關心整個流量的增長情況,讓核心網的總數據能力能夠跟上。”張至偉表示。

愛立信的雙模核心網絡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容量和投資問題。雙模5G核心網絡,採用統一通用軟件平臺,同時搭載4G和5G核心網功能,遵循原生雲設計理念,採用微服務架構實現。“我們是用池組的方式共同來處理。這是動態隨需分配資源的方式,並不是靜態分的,核心網有多少處理能力分給4G和5G使用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不管4G、5G的話務量比例在現網中如何變化,核心網總是能夠最佳貼近話務曲線分配資源。”張至偉說道。

愛立信的多模雲化核心網,支持向雲原生基礎設施的平滑演進,通過支持CI/CD,從根本上實現簡化跨越中心站點和邊緣站點的自動化部署。與虛擬機相比,該方案可以節約至少30%的總擁有成本。在剝離虛擬層後,雲基礎設施的複雜性大幅降低,硬件效率和性能得到顯著提升,使運營商能夠從中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