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這10個坑,不做聊天終結者

避開這10個坑,不做聊天終結者

想想你最喜歡跟誰聊天。跟他們對話能讓你的感覺更好——讓你感覺自己更聰明、更平靜。

再想想你最不喜歡跟誰聊天。跟這類人聊天就像一件苦差事,在整個對話過程中,你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它趕緊結束。然後結束之後,你覺得自己得喝一杯緩一緩。

一個好的談話者一定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他們懂得如何與你互動。好的談話都有一些共同點——有趣的故事、情節、軼事、觀察和問題。如果這次談話是認真的,他們會表現出真誠和尊重。差不多就是這樣。

好的對話很簡單,實際上你只需要稍加練習就可以掌握。你沒必要絞盡腦汁地用詼諧的玩笑來活躍氣氛,也沒必要天生就是自來熟。

事實上,一些不當的嘗試總是會導致談話變的糟糕起來。

主要是,你要避免激怒別人。像那些好的談話一樣,糟糕的談話也有一些共同點——通常是有人把談話作為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

1. 努力想從談話中得到點什麼

在談話中,你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推動議程。當你和人們進行交流是為了從中得到點什麼的話,他們是看得出來的。

你該怎麼辦:

不要要求任何東西。即使你確實想從跟你說話的人那裡得到點兒什麼東西,也不要問,等他們主動提出來再說。如果這些東西你非知道不可的話,我建議你以後再問。

2. 想要欺騙所有人

一些想成為企業家的人把它稱為一種技能。很遺憾,這根本不是什麼技能。一旦你假裝知道的比你實際知道的多,別人很快就能看出來。只是大家都比較客氣,不太願意戳穿你,或者大家乾脆就視而不見、不以為意。

你該怎麼辦:

要習慣問問題,說“我也不確定”。比起虛懷若谷來,假裝自己很專業會真正讓人看不起你。此外,承認自己的無知也是你成為專家的第一步。

3. 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著你

那些自私的聊天者會把你說的任何話引到他們自己的故事上來。他們會問一些很隨意的問題,比如“你去過埃及嗎?”或者“你讀過《Infinte Jest》嗎?”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去過或者讀過,他們想告訴你關於自己的一切。他們還會給你提供大量的信息,以顯得自己滿腹經綸。任何這樣做的人都只希望得到關注。

你該怎麼辦:

不要帶著告訴別人你最喜歡的故事或分享你最寶貴的知識的目的跟人談話。

讓對話自如地進行。讓別人講述他們的故事。你會從中獲得共鳴。如果你記得某個與之相關的故事或信息,那才是你應該分享的東西,記住,你提供的信息應該是自發的,而不是刻意的。

4. 故作謙遜

每個人都很想分享好消息,或者只是推銷自己。我們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都做過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訂婚、結婚或升職。

問題是,當你只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消息時,你會以為別人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你一開始就認為他們不會為你高興。這時你會立刻試圖淡化你剛剛分享的重大喜訊,故作謙遜的狀態,但這樣通常會給人一種傲慢和居高臨下的感覺。

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有好消息,儘管說出來。故作謙遜是沒有用的,因為你那故作姿態的樣子確實很傻。

5. 溜鬚拍馬

即使你想拍馬屁的那個人不在,你也要想盡辦法誇一誇,你說你何必呢?難道你覺得這個人無所不知?或者你覺得這個人在房間裡安裝了竊聽器,你的一舉一動盡在監控之中?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在某個時候都有過這種行為。

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覺得必須表揚某人,試著用一句話表揚就好。要具體,也要簡練。

6. 不直奔主題

你說的每句話都應該為一個確切的目標服務,但別是自私的目標。你說話要麼是為了通知某件事,要麼是活躍氣氛,要麼是說服對話者。

我們都討厭有人講那些充斥著無聊細節的長篇大論,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或者是把道聽途說的瑣事和八卦當作某種真相或啟示。

你該怎麼辦:

說話的時候注意簡短凝練。如果你擔心冒犯到別人,那就不要說出你的想法,說點別的也行。

7. 忽略所有的肢體語言

交流過程中,至少有一半的談話是通過面部表情和其他線索進行的。誤讀或忽略一個暗示可能意味著你未能理解一個試圖禮貌地為自己辯解的人。

你該怎麼辦:

學習如何捕捉微妙的暗示。買一本解讀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的書。如果有人看起來不舒服,主動給他們一個臺階下——或者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8. 拒絕停頓

這是我們在談話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你的表達慾望太強了,太投入了,然後就滔滔不絕地說啊說啊說。一個想法接著另一個想法,一個話題接著另一個話題。在你反應過來之前,站在你面前的人已經變成了一塊石頭。

你該怎麼辦:

當然是立刻停下來。記得在交流的時候不要只顧著自說自話。交流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有人開口了,而你已經說了很多,那就趕緊別說了,把機會留給別人。

要學會多問問題,等待回答。不要總是想著填補對話中的所有空白。

9. 走極端

我們身邊也許有人就是喜歡誇誇其談。不過,他們無論如何也提不出新的話題,只能就一些淺顯的事情發表一些幼稚的觀點。這些人不懂得如何理性地分析問題,只願意非黑即白地看待整個世界,陷入一種偏執。

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想不出要說什麼,那就靜靜地聽著。有時候你想要拯救對話的努力也可能導致對話失控。

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觀點就好,等待一些更有深度的發言和觀點。

習慣性地保持沉默就好。

10. 強迫他人接受建議

當有人發洩情緒時,他們通常不需要建議。他們很可能已經嘗試過你的建議了。更糟糕的是,你以為自己知道別人的每一個細節,然後輕描淡寫地說“你所要做的就是……”

你該怎麼辦:

你只需要傾聽並提醒他們細節就好。如果你有一個建議,你可以這麼說:“你試過……嗎?”

你可以等著他們主動向你徵求意見,或者說些“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之類的話。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別人度過一段艱難的時光,那就主動提出未來一段時間經常保持聯繫。為了保持謙虛,你可以這樣說:“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也許你願意聽聽我當時的一點經驗。”

寫在最後

和人談話並不難,你所要做的就是自然地引出話題,自然地結束話題。你可以問問別人一些簡單的問題,週末有什麼計劃,平時有那些愛好,他們讀過的書或文章,他們去過的地方,他們過去的工作,不一而足。

例如,你可以問問別人他們最喜歡的飲料是什麼?

問了這個問題之後並不意味著對話陷入僵局,你還可以詢問後續的問題——五個W(誰,什麼,什麼時候,在哪裡,為什麼),讓對方得以詳細闡述自己的經歷。為什麼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飲料?他們第一次嘗試是什麼時候?接下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最喜歡的飲料。然後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已經在一個小時內瞭解了很多關於一個人的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多。

問題是,我們在開始一段對話時都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們想提升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聰明。但談話不是獨奏,而是共舞。有些對話進行的確實比其他的好。而有些時候你會發現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但如果你避免了上述的10種情況,至少你不會是那個把天聊死的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