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十不得”確保非洲豬瘟疫情不反彈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第285號公告,圍繞生豬全產業鏈非洲豬瘟防控,重申了防控工作“十不得”。公告出臺的背景是什麼?有哪些主要內容?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

“十不得”旨在完善防控責任 堵塞防控漏洞

該負責人首先介紹了當前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形勢。從2018年8月3日我國確診發生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至今,各地在非洲豬瘟防控中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一批成熟技術模式。實踐證明,非洲豬瘟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各地能夠慎終如始抓好有效防控措施落實落地落細,非洲豬瘟就能控制住、不反彈。

從今年以來發生的疫情看,我國非洲豬瘟發生強度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疫情形勢總體趨緩,對當前生豬生產加快恢復十分有利。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已經形成一定汙染面,隨著生豬生產加快恢復,仔豬、種豬調運頻繁,疫情發生和傳播風險有所增大。

“近日,四川、河南先後從外省調入的‘四無’(無車輛備案證明,無牲畜耳標,無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無非洲豬瘟檢測報告)生豬中排查出3起疫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該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防控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生豬全產業鏈防控責任制,督促各地及時堵塞防控漏洞,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對相關規定特別是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出臺的規定進行了全面梳理,重申“十不得”措施,便於監管人員和管理服務對象掌握,並切實遵守執行。

那麼,“十不得”適用於哪些機構和人員?據介紹,“十不得”主要重申了防疫主體和各級畜牧獸醫部門應當遵守的規定。生豬養殖、販運、交易、屠宰等各環節生產經營者,都要切實落實防疫主體責任。而地方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執行相關規定。此外,執業獸醫等從事生豬診療和其他技術服務的人員,也要嚴格遵守,如在工作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應當立即報告當地畜牧獸醫部門。普通群眾發現疑似疫情和相關違法違規情況的,也要及時報告或舉報。

“十不得”涉及生豬全產業鏈非洲豬瘟防控各個環節

據介紹,公告包括10個方面的要求,涉及生豬全產業鏈非洲豬瘟防控的不同環節。

對全產業鏈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不得隱瞞疫情,這是疫情早發現、早處置的前提,也是防控工作的關鍵舉措,這一要求適用於所有單位、主體和個人。同時,所有環節的主體都不得銷售疑似染疫生豬、不得隨意丟棄病死豬,要按規定做好無害化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對養殖環節的要求。重申了不得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餵豬。疫情發生以來,因使用餐廚廢棄物餵豬引發疫情的比例居高不下,最高時佔比50%。此後,國辦出臺文件,禁止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餵豬,隨著措施落地,去年6月份以來,全國沒有再報告發生由於飼餵餐廚廢棄物引發的疫情,證明這一措施切實有效,必須堅持不懈。同時,由於目前還沒有研發出非洲豬瘟疫苗,非法疫苗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如果使用會導致疫情發生和傳播,對此,重申不得使用非法非洲豬瘟疫苗,並強調了對有關撲殺生豬不給予補助。

對調運環節的要求。生豬及其產品調運、車輛人員帶毒是疫情跨區域傳播的重要途徑,違規檢疫問題也時有發生,對此,重申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人員要規範實施檢疫,不得“隔山開證”;貨主和承運人不得使用未備案車輛運輸生豬,不得擅自更改生豬運輸目的地。

對屠宰環節的要求。屠宰環節前端連接養殖場戶,後端連接肉品加工和市場消費,是病原混合、風險放大的重要一環,做好這一環節管理,對於加強非洲豬瘟防控,意義重大。重申了屠宰場不得屠宰來源不明、未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未佩戴耳標或耳標不全等問題生豬,落實非洲豬瘟自檢制度。

對疫情處置的要求。此前,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調整優化了疫情處置的部分要求,公告重申要按照最新方案要求,規範處置疫情。

加強調運監管 禁止違規調運

近期,發生了3起因違法運輸生豬引起的非洲豬瘟疫情。目前,處理情況如何?

該負責人介紹,3起疫情均已得到有效處置,沒有發生擴散蔓延,有關省份正在抓緊開展案件查處和審理。據3起疫情的涉事貨主交待,他們都是通過“線上聯繫、線下購買”方式交易,其中有2起還涉嫌以臨時停產養豬場名義拋售病豬。

“從這3起疫情及近期的防控形勢看,生豬調運特別是違規調運仍是傳播疫情的主要風險。對此,公告重申了有關調運監管要求。”該負責人介紹,生豬啟運前,貨主或承運人要依法申報檢疫、做好運輸車輛備案和清洗消毒。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人員要規範受理申報、實施檢疫、督促使用備案車輛。生豬運輸過程中,貨主或承運人不得擅自更改運輸目的地;途中發現疫情的,要及時報告並配合做好疫情處置和調查。生豬卸載後,貨主或承運人要對車輛進行嚴格清洗、消毒,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差異化管理 科學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

公告明確要求“科學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對此,該負責人表示,最新印發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更加突出分類指導、精準處置,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疫點的劃定作出調整,明確了差異化管理的要求,有幾種具體的情形。

對規模養殖場,如果具備良好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發病豬舍與其他豬舍有效隔離的,可以將發病豬舍作為疫點;發病豬舍與其他豬舍未能有效隔離的,以該豬場為疫點,或以發病豬舍及流行病學關聯豬舍為疫點。對其它養殖場(戶),以病豬所在的養殖場(戶)為疫點;如果已經出現或具有交叉汙染風險,以病豬所在養殖小區、自然村或病豬所在養殖場(戶)及流行病學關聯場(戶)為疫點。對放養豬,以病豬活動場地為疫點。對運輸過程中發現的疫情,以運載病豬的車輛、船隻、飛機等運載工具為疫點。對牲畜交易和隔離場所發生的疫情,以該場所為疫點。對屠宰加工過程中發生的疫情,以該屠宰加工廠(場)(不含未受病毒汙染的肉製品生產加工車間、倉庫)為疫點。

對疫區、受威脅區的劃定要求與此前規定相同,強調在風險評估基礎上,精準劃定疫區、受威脅區,即疫區一般是指由疫點邊緣向外延伸3公里的區域。受威脅區一般是指由疫區邊緣向外延伸10公里的區域;對有野豬活動地區,受威脅區應為疫區邊緣向外延伸50公里的區域。

五方面舉措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採取哪些措施,督促各地落實“十不得”、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各地生豬生產正在加快恢復,非洲豬瘟防控須臾不可放鬆。農業農村部壓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抓好現行有效措施落實,確保疫情不反彈。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督導檢查和信息調度,督促各地落實“十不得”。加大“十不得”宣傳力度,讓廣大從業者廣泛知曉、自覺遵守。及時跟進最近3起疫情追蹤調查進展,通報案件查處結果。結合春防集中免疫工作調度,督促各地落實好監測排查、檢疫監管等措施。落實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制度,嚴格核查舉報信息。

二是嚴肅懲處違法違規調運等行為,繼續會同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嚴查嚴懲“炒豬”、違法違規調運行為。加快完善生豬運輸車輛信息化管理,督促各省於6月底前完成省內車輛備案系統與動物檢疫電子出證平臺對接。

三是組織召開專題遠程培訓,解讀《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指導各地規範處置突發疫情,做好緊急監測和溯源調查。

四是完善動物防疫風險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建立差異化調運監管制度,管控疫情傳播風險。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建設非洲豬瘟無疫區和無疫小區。

五是指導各地按照近期印發的通知要求,實施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充實鄉鎮防疫人員,加強基層防疫力量。

;作者:崔麗;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