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前面我們說過,專家在評價一篇論文的質量時,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綜述與選題、知識與能力、科學態度與寫作水平。

今天,我們來介紹什麼是“科學態度”以及專家如何評價它。

字面上看,“態度”是學生自身持有的想法或感受,與論文本身關係不大。

然而,學生的態度是否科學是會反映到論文質量中的。根據計劃行為理論,態度是影響行為意向的3個主要變量之一。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有些學者認為態度是決定論文質量的最根本因素。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來源《不合格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基於論文抽檢專家評閱意見的分析》


1、什麼是科學態度?

專家們經常將科學態度和學術道德聯繫在一起。例如,如果一篇論文存在抄襲現象,他們認為這是“科學態度不端正”。

其實,科學態度和學術道德之間不是等價,而是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某人科學態度不強,TA可能會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表現出某些特別的行為,而這些行為中的一些可以歸類為學術不端。

例如,有的學生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論,而修改實驗收集到的數據。修改實驗數據這種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遭到學術不端質疑的某論文

如果我們追溯修改實驗數據這一行為產生的原因,就推測出該學生不具備較強的“客觀”的科學態度。也就是說TA不知道或者沒有強烈地意識到:要保持實驗數據不受個人希望、偏見等的影響。

“客觀”只是科學態度中的一種。科學態度(Scientific attitude)由一系列態度組成。這些態度,是指引著科學家們思考和行動的態度。

培養大傢俱備科學態度,目的不是要把大家培養成為科學家,而是希望大家在畢業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更精確地看待事物、做出更合理的決定。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上圖來源《Harness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for Successful Living》

那麼科學態度還包括哪些內容呢?

針對科學態度的研究,始於一百多年前。然而直到今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關於科學的態度的組成,目前也無定論。

下面是我個人認為與論文質量最有關係的4個科學態度。1和2主要影響選題,3和4主要影響結論。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1)好奇,即想要了解未知的渴望。

這個態度驅動你發現研究問題,並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為你提供克服困難堅持下去的動力。

2)不迷信,即意識到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錯。

這裡的“任何人”包括你研究領域裡的權威、包括你自己的導師,也包括你自己。

意識到別人可能犯錯,你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才會運用批判性思維,發現別人研究的不足之處,從而確定自己的選題。

意識到自己可能犯錯,你在下結論的時候,才會小心謹慎;在受到批評的時候,才會認真聆聽;在確定自己錯了的時候,才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

3)客觀,即在觀察/實驗時不讓自己的情感影響結果。

在文章 中我們講過,進行觀察/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收集數據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即研究問題的可能答案)。

為了保證驗證過程的可靠性,你在設計觀察/實驗時,以及在觀察、記錄、解釋數據的時候,就要儘量排除自己的經驗、期望和偏見,以及政治、經濟等政策的影響。

4)不武斷,即認識到任何論斷都應該提供可靠、充足的證據來支持。

同樣,這裡的“任何論斷”包括你研究領域裡的權威的、包括你自己的導師的,也包括你自己的。

認識到這一點,在閱讀文獻的時候,你就要檢查所讀論文的結論是否有可靠、充足的證據支持,沒有的話,你就要對其結論的真實性存疑。

在根據自己的研究數據歸納結論的時候,你就要檢查自己的結論是否有可靠、充足的數據支持,沒有的話,就不能輕易下結論。

2、如何評價科學態度?

由於科學態度是通過論文間接表現出來的,所以專家在評價科學態度的時候,會尋找論文的某些表現,然後將這些表現聯繫到可以解釋這些行為的態度上去。

可以聯繫到科學態度上的表現主要有以下4類。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1)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包括抄襲、篡改數據等行為。這些行為暗示出缺少“客觀”的科學態度。

如果自己沒有進行觀察/實驗,而是抄襲別人的研究,那就是完全拋棄了自己收集數據來驗證假設的過程。

如果原始實驗數據不符合自己的希望,自己不去查找原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而是修改數據,那就是讓自己的主觀期望影響了驗證過程的可靠性。

2)工作量不夠

如果論文選題是得到導師認可的,那麼出現工作量不夠的問題,很可能是缺少“不武斷”的科學態度,也有可能是缺少“好奇”的科學態度。

缺少“不武斷”的科學態度,就難以發現自己的結論缺少足夠的可靠數據支持,就不會想到自己需要增加工作量來繼續收集數據。

如果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量不夠,但是缺少“好奇”的科學態度,就有可能在面對研究困難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困難,從而乾脆放棄不做。

3)文獻綜述缺少評述

這個問題我們在文章 講過。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文獻綜述的作用,也有可能是沒想到已經公開發表的研究也有不足的地方,即缺少“不迷信”的科學態度,有時候也稱為缺少“懷疑態度”或“批判精神”。

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瞭解專家的評價標準(五)科學態度

來源《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文獻研究與文獻綜述》


4)論文結論武斷

有的學位論文的結論並不能得到數據的充分支持,給人留下“不嚴謹”的印象,這可能是缺少“不迷信”和“不武斷”的科學態度。

在下結論的時候,要小心謹慎地檢查自己的結論是否有可靠、充足的數據支持。如果不夠,不能強下結論,更明智的做法是補充實驗,或者根據已有數據適當修改研究假設。


最後補充

我們的教育嚴重缺少對科學態度的有意識培養。目前研究生們主要是在導師的言傳身教和課題組的環境薰陶中無意識學習,這是遠遠不夠的。

你如果對科學態度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這篇論文Lampkin Jr, R. H. (1938). Scientific attitudes. Science Education, 22(7), 353-357。這是我目前看到的對科學態度概括最全面的論文了。



本文作者學亦思,關注研究生階段的師生關係、科學研究、論文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