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揚帆正當時 南通擘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最江蘇”導讀

27日,2020南通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暨第三屆通商大會召開。會上南通為130家優秀民營企業頒獎,一批重大項目簽約,總投資超1200億元。

風起揚帆正當時 南通擘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大會現場

民營經濟是南通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百年前先賢張謇的“父教育,母實業”肇始,多年來,南通民營經濟始終走在發展的前沿,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創新轉型的強引擎、就業增收的主渠道。2019年,南通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達68%,稅收佔比75%,民間投資比重77%,全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數、私營企業註冊資本三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堅定信心政企同力 營造“軟”環境支撐“硬”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企業市場需求減少,產能及運營效率大大降低,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經濟和社會運行均面臨不同程度的考驗。

2020南通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暨第三屆通商大會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特殊時刻,在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關鍵階段,南通召開的第一個高規格、大規模的會議。

會上,南通市委、市政府強調要在當前特殊時刻,更加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與企業家守望相助、攜手前行。

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重要發祥地,南通素有重商親商的傳統。南通在營商環境上對標蘇南上海,構建一流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讓企業以最強的投資意願、最優的方式流程、最低的機會成本,在江海大地獲得最大發展空間和成果。

在市場環境方面,南通審批制度改革全國領先。為著力提升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水平,南通從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水電氣、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和辦理破產7個方面提出相關工作舉措,最大程度為企業“全生命週期”提供便利服務,整體提升全市營商環境的滿意度。

在政策環境方面,為鼓勵企業項目投資,南通出臺了《關於推進市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為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市財政安排了10個億的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此次大會南通市委人才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0個相關部門、區縣發佈2020年惠企計劃,從營商環境、財政金融、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等方面,打出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在法治環境方面,南通制定了相關司法政策,創新審判理念,依法公正審理各類商事糾紛,嚴格落實司法改革各項要求,深入探索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積極推進智慧司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提供高質量商事司法服務和保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我們要千方百計支持民營企業化危為機、搶佔先機,越是艱險越向前,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發展的節奏拉上來,把做大做強的豪情壯志樹起來。”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在大會上表示。

風起揚帆正當時 南通擘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民營企業產業集群穩步崛起 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南通靠製造起家,是全國著名的“製造業大市”。民營經濟是南通製造的主力軍。

為實現產業能級大幅提升、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近年來,南通持續開展民營規模企業梯度培育,大力推進民營企業上檔次、上水平,完善產業鏈條、做優產業集群,全市民營工業增加值佔比超過65%,百億級民營特色產業板塊達到28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全省第一。

南通高端紡織已建成六大產業板塊,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世界三大家紡生產基地之一;電子信息產業中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等多個細分領域全國領先,集成電路測試、長三角網絡安全等一批專業園區相繼落戶;建築業總產值、施工面積、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蟬聯全省第一,累計獲魯班獎總數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南通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載體,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造就了一大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擁有話語權的“單打冠軍”和一大批在細分行業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

據瞭解,2019年,南通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家,超過總數的90%;新增國家、省級民營企業研發機構57家,總數達673家;民營企業承擔的市級以上科技項目超過80%。

海新船務、格諾思博生物科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力威機械主導制定海船用錨鏈輪國際技術標準;星球石墨、萬達軸承、明德玩具入選全國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江海電容器超級電容器技術和產品綜合實力位列國內第一、全球前三;中天科技一根長約2米、直徑15釐米的光纖預製棒上,密佈著140多項專利;南通振康自主研製的國產RV減速機打破國外技術壁壘與產品壟斷局面。

“民營經濟已成為創新轉型的強引擎。希望南通民營企業繼續深耕主業、勇攀高峰,以科技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持續向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端攀升,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把更好的項目建在南通,把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引回南通。”徐惠民說。

風起揚帆正當時 南通擘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引進來”+“走出去” 經濟活力持續釋放

“強南通”和“闖天下”相統一,是南通民營經濟充滿發展動力與活力的基因編碼。

南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秉承“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精神,搶灘長三角、國際市場,民營經濟愈加展現出鮮明的包容性與開拓性。

在“引進來”方面,南通已引進投資超億元民資項目近200個,在手百億級重大項目超過20個。數十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紛紛在通投資,恆力集團紡織新材料產業園落戶通州,桐昆聚酯一體化項目落戶如東,中天精品鋼項目落戶通州灣,恆大集團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蘇通園區,正威集團5G新材料產業園落戶如皋。

在“走出去”方面,南通緊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在開放定力、創新精神、擔當作為等方面全面看齊蘇南,積極推進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建設,讓民營經濟在江海大地獲得最大發展空間和成果。

在海外方面,南通引導部分製造能力強、技術優勢明顯的企業加快海外佈局設點,開拓業務新藍海。2019年,南通新增境外併購項目20個,併購金額3.98億美元。截至2019年底,南通境外併購項目74個,併購金額24.3億美元。夢百合家居相繼在美國和泰國新建工廠,中天科技在印尼和印度的生產基地繼續擴大產能。目前,在外通商人數超過30萬,其中僑商6萬多人,足跡遍佈全球120多個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地。

面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新機遇,南通賦予“走出去”更多內涵,提升國際影響力與吸引力。2019年全市新增境外投資9.4億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7.8億美元,其中在“一帶路”沿線13個國家新增境外投資7.1億美元,同比增長431%,佔全市投資總額的75%;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7億美元,佔全市總量的47%,同比增長26%。

“未來,南通要讓民間資本擁有最充沛的發展機會,全力破除特定行業項目招投標隱性壁壘,讓民間資本到更多領域‘大顯身手’;要讓民營企業得到最給力的激勵支持,讓企業動心,激勵企業家創新創業的雄心;要讓民資項目在空間上、融資上、人才上都能獲取最豐富的要素資源;要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行政執法、涉法涉訴、海外保護、合同履行等方面受到最周全的呵護。”徐惠民說。(沈璇 趙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