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抗新冠, 澳大利亞卻淪為“最好騙”的國家?

閱讀導航

  • 前 言
  • 一封郵件,騙子得手20萬
  • 澳洲居民最好騙?
  • 澳大利亞銀行的漏洞
  • 疫情籠罩下的各式騙局


前 言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無論是從近期發生在韓國的N號房間事件,還是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發佈的新冠病毒騙局報告,騙子一直都沒有閒著。

以地產行業為例,一封被黑的郵件卻讓住房買家辛苦籌來的首期頓時化為烏有,買房夢碎。

以銀行賬戶為例,受疫情限制,四大銀行因人手短缺關閉多家分行,並鼓勵人們網上交易,騙子看到了機會。

以疫情催生的新騙局而言,從假冒可實施追蹤感染病例的APP,到宣稱可以治療新冠的假冒偽劣商品,騙你沒商量。

更為嚴峻的是,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澳大利亞人居然最好騙。

1

一封郵件,騙子得手20萬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州和城市可以通過限制來約束居民的流動。但是,對於網絡黑客而言,限制舉措為其下手反而提供了更好的機會。

全球共抗新冠, 澳大利亞卻淪為“最好騙”的國家?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從3月25日(週三)開始禁止現場房屋拍賣和看房活動,但是私下交易和在線拍賣可以照常進行。

據realestate.com.au的報道,新規意味著在未來的三週內,全澳範圍了有超過數千場的拍賣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因此房產中介不得不尋求其他方式來銷售房產。

提供拍賣直播和在線競拍服務的Gavl公司表示,在過去兩週內,公司的直播訪問量增加了200。

換言之,一些深諳此道的地產中介商已經適應了新的運作方式。

當然,適應這種運作方式的還有騙子。

據維州消費者事務委員會的報道,一名參與線上競拍的住房買家就損失了20萬澳幣的購房首期。

據瞭解,一夥騙子侵入了房地產經紀人的電子郵件帳戶。當時,這名經紀人將銷售合同和信託賬戶詳細信息發送給買方,以便後者支付其住房首期。

黑客隨後立即使用該經紀人的郵箱向客戶發送第二封郵件,告知其第一封郵件中的賬戶詳細信息不正確。

當然,和往常騙局的套路一樣,第二封電子郵件包含了騙子帳戶的詳細信息,誘使買家將資金支付給錯誤的銀行帳戶來竊取買家的資金。

為此,維州消費者事務委員會建議地產中介考慮為電子郵件帳戶設置兩步驗證,同時不要點擊垃圾郵件,而是直接選擇刪除。

對於住房買家客戶而言,委員會建議買家通過電話與經紀人仔細核對所有包含付款明細的電子郵件,以確保其真實有效。

在一份聲明中,維州消費者事務委員會主席科恩說:“如果您購買了房屋,並收到房地產經紀人的電子郵件,其中包含信託賬戶的詳細信息以進行付款,請致電房地產經紀人或親自拜訪他們,以驗證電子郵件是否合法。”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類似的騙局在澳大利亞其他州/領地也曾造成過巨大損失。

去年10月,南澳大利亞的兩名購房者通過電子郵件騙局損失了近100萬元。騙子冒充不動產事務辦理機構,並要求客戶將資金存入錯誤的銀行帳戶。

科恩說:“房地產行業詐騙並不少見。鑑於地產交易價值,例如悉尼中位價已經破百萬,危墨爾本中位房價也達到82.1萬。如此大的交易金額意味著現金交易已經不再可行,因此,電子轉賬已成為主流交易方式,也給不少騙子留有可乘之機。


2

澳洲居民最好騙?

畢馬威(KPMG)的一項全球調研發現,騙子的騙術日益複雜,並且不乏創新,全球淪為各類騙術受害者的數量日趨上升。

全球共抗新冠, 澳大利亞卻淪為“最好騙”的國家?


在澳大利亞,這個問題尤其嚴重。換言之,全球範圍內,澳大利亞居民似乎最好騙。

畢馬威的這份報告針對43家零售銀行進行了調研,其中包括8家澳大利亞大型銀行和區域性銀行。

調查發現,過去一年,澳大利亞報告了17.7萬起欺詐事件,導致澳大利亞居民損失了10億澳元。相比之下,在美國和英國,同期欺詐報告為85,000起。

畢馬威全球欺詐合夥人納塔莉·福克納(Natalie Faulkner)說,調查顯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澳大利亞的騙局數量“呈指數級增長”。

詐騙通常涉及欺詐者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短信與客戶聯繫,然後客戶根據欺詐者的指示行事。

她說,對於銀行客戶而言,這可能意味著終生積蓄被騙。

她說:“對於欺詐者來說,這是一場廣撒網的遊戲。一般情況下,他們會使用批量通信(包括電話、短信還是電子郵件)旨在讓那些容易上當的人主動和其聯繫。”

納塔莉指出,在大量騙局中,澳大利亞銀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由於澳大利亞沒有明確的框架來決定誰該為此類騙局負責,因此很多受害者可能無法獲得任何補償。

例如,客戶在在提交電子轉賬申請時,澳大利亞銀行系統居然“傻到”不會核對收款人的戶名(賬戶持有人名稱)。

3

澳大利亞銀行的漏洞

艾歷克斯是悉尼的一名房地產投資商。最近,就在支付一張貌似合法的發票時,艾歷克斯損失了1.3萬澳幣。

全球共抗新冠, 澳大利亞卻淪為“最好騙”的國家?


怎麼回事呢?他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的內容是建材供應商請求他支付一張1.3萬澳幣的發票款項,並在郵件中隨附了銀行匯款信息。

由於現在電子支付很方便,於是他拿起手機進行了電子轉賬。但是結果,這家建材商根本就沒有收到這筆錢,而是一夥電信詐騙犯冒用了這家公司的名稱。

簡單地講,就是銀行賬號和戶名並不一致,戶名是建材供應商,賬號卻是騙子公司,居然也能付款成功。

艾歷克斯指出,當戶名和BSB以及賬戶號不匹配時,銀行至少應該發佈相關的警告提醒。

艾歷克斯表示:“我認為,銀行系統要求付款人輸入戶名。這其實就是在向客戶暗示他們會審查,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一步。”

“換句話說,銀行允許有欺詐的存在。它們實際上是在促進欺詐,縱容犯罪。”

進行電子資金轉帳時,銀行要求輸入三條信息,即BSB號、帳號和戶名。但是,實際上,銀行並不會核對這三者是否一致。

艾歷克斯表示他向有關兩家銀行投訴,但沒有成功。

他說:“我找了匯款的銀行,但是沒有任何幫助,他們的回答基本上是不會在乎匯款單上寫著什麼名字。”

此類騙局的上升,銀行主推數字交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納塔莉說:“很多銀行分支機構正在關閉,面對面的互動也越來越少,這意味著欺詐者可以利用更多的在線活動。”

在疫情期間,四大銀行均面臨了人手短缺而不得不關閉多家分行的決定。

四大銀行均表示,除非絕對必要,鼓勵客戶使用網上銀行或移動應用程序。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在全澳範圍內擁有730家分支機構。據預計,上週有超過數十家分支機構關閉。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也表示,目標是儘量保持900家分支機構中的大多數開放,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隨著員工需要應對意外情況和學校提前關閉影響,短期內將關閉一些分支機構。

這也為不少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例如,欺詐者可以在暗網中買賣信用卡詳細信息,或在社交媒體上挖掘關鍵信息,例如出生日期和地點,以繞過銀行的安全設置。


4

疫情籠罩下的各式騙局

除了上述騙局外,本輪疫情也催生了不少新式騙局。

安卓系統(Android)應用程序即是最早的疫情騙局之一。

騙子聲稱下載這些APP可以獲得新冠病例和疫情傳播的最新數據。實際上,這些APP下載後會篡改手機的密碼,導致客戶無法訪問。解鎖的話通常需要支付不小的費用。

全球共抗新冠, 澳大利亞卻淪為“最好騙”的國家?


利用新冠疫情銷售各種假冒劣質產品的騙子也不再少數。

例如,一些騙子會開發一些冒用亞馬遜、阿里巴巴、沃爾瑪等知名商家的“馬甲”網站,然後再上面銷售一些和新冠病毒有關的產品。

事實上,這些商品全都是假貨。以一款名為“神奇礦物質溶液”的產品為例,其實就是普通的亞氯酸鈉溶液。

另外,冒充WHO和疾控中心等監管部門人員的騙局也不在少數。

這些騙子通過冒充監管機構取得消費者信任後,通過惡意軟件侵入消費者的保險賬戶和其它賬戶,以竊取相應的錢財。

疫情的傳播讓澳大利亞股市遭遇了暴跌。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投資者開始感到恐慌,也讓很多騙子打著可以回本、內幕消息、以及其他替代投資渠道有了可乘之機。

不少投資者在這樣那樣的騙局中遭遇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


END


在這個非常時期,騙子的騙術可以說防不勝防。

但是,究其根本,騙子還是看中了人性的弱點。

想要防止上當,除了具備基本的常識(即謹慎、多留個心眼)之外,我們需要做的、能做的也就是克服人性當中的弱點。

例如,根本沒有什麼快速致富的捷徑,唯一賺錢的只是騙子。

https://www.afr.com/companies/financial-services/australian-bank-customers-a-prime-target-for-scams-20190625-p520z8

https://www.smartcompany.com.au/industries/property/consumer-affairs-victoria-warns-real-estate-agencies-and-buyers-over-new-email-scam/

https://www.thestreet.com/technology/cybersecurity/coronavirus-online-scams-to-watch-out-f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