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環境監測行業發展有望後來者居上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2025年底前,聯合建立天地一體的國家生態質量監測網絡;

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透露,啟動實施生態環境監測能力三年提升建設項目,加快打造城市7天空氣質量預報能力、空氣超級站、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等重點項目,推動環境監測能力達到中部地區先進水平;

四川印發《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提出了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任務,提出了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任務;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圍繞江蘇省生態環境管理與汙染防治攻堅戰急需,結合中心技術基礎與優勢,成立了監測分析技術研究團隊等首批5個科研創新團隊;

海南省印發《2020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為海南省今年生態環境監測“劃重點”,明確提出將以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為核心,強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監測能力建設,為精準治汙提供科學支撐……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進入2020年以來,尤其是近段時期,從中央到地方,有關環境監測的消息不絕於耳。

最近幾年政策頻出,使得以空氣環境監測、水質監測、汙染源監測為主體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基本構建完成,無論是設備還是服務均趨於穩定,行業呈顯著平穩增長的態勢。

業內認為,現代化的生態環境網絡體系建設是未來的焦點,地下水監測、海洋監測、農村監測、溫室氣體等綜合監測網絡建設,最終實現全國範圍內大氣和水環境自動檢測數據聯網,大氣超級站、衛星遙感等特徵性監測數據聯網,構建統一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

作為政策扶持型產業,環境監測市場受益於一波接一波的利好消息,景氣度漸高。被這麼一塊美味的大蛋糕吸引,社會資本湧入,跨界者不知幾何,大大推動了環境監測技術與應用的發展,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局面。

市場分析機構預測,在國家層面的繼續加碼之下,環境監測的產業鏈條從平穩發展到突飛猛進,市場規模在2020年大概率會突破千億大關,整個“十三五”時期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

聚光科技、先河環保、北京雪迪龍、中環裝備下屬子公司天融科技、盈峰環境下屬子公司宇星科技、理工環科、華測檢測等行業龍頭最為受益,有望憑藉品牌、資金、運營等多重優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充分發揮龍頭效應。

當然,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固然快速迅猛,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並非完美無瑕,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環境監測設備同質化;行業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業內通過低價中標發起的惡性競爭問題嚴峻;以及設備與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存在一點差距等。因此,可改進提升的空間很大。

和環保其他細分領域相比,尤其是水處理、固廢處理、廢氣處理等“老牌”相比,環境監測行業的市場規模並不是很大,但禁不住環境監測成長空間巨大,說不準什麼時候就上演一場“後來者居上”的好戲,你說呢?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375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