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飆 小米10進軍歐洲市場

3月27日的小米舉辦了一場網上的小米10系列海外發佈會,發佈了小米10/10 Pro/10 Lite以及路由,耳機,電視和空氣淨化器等一系列產品。不過,最引起大家爭論的是,在發佈會上,小米10/10 Pro的定價為799歐元/999歐元,與3月26日華為發佈的P40/P40 Pro完全一致。

這更讓吃瓜群眾覺得,華米互撕,已經撕出中國,撕向世界。

沒有對飆 小米10進軍歐洲市場

沒有對飆 小米10進軍歐洲市場

實際上,這並不是小米舉行的首次國際發佈會,例如,小米8在英國發布,發佈價為499.99英鎊,小米9在巴塞羅那發佈,發佈價為449歐元。而此次小米10發佈會,原裝備於2月23日,WMC期間發佈。由於疫情導致WMC停辦,而延遲至3月27日舉行。也就是說,小米產品發佈會是個慣例,不存在針對誰的問題。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小米10和P40的定位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道不同,華為小米用戶群存在差異。

實際上,從發佈會的內容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華為和小米的路徑迥異,小米的整場發佈會圍繞著硬件,圍繞著性能在展開和PK,這種方式,更適合吸引理科男和硬件愛好者。而華為則重點圍繞拍攝以及HMS生態來進行,更多的是吸引商務人士和成熟型用戶。P40更多的是表現成熟,全能和細緻,而米10則是年輕,激進和性能(雖然小米已經嘗試在米10上進行改變,希望圈粉更多商務人士,包括推出了專門的皮質手機保護套,但是它距離高端商務還有一段路要走)。因此,華為P40和小米10的目標用戶群,是存在較大差異的。

各存痛點,打擊對手無法彌補

定位799和999歐元,華為P40和小米10各有自己的痛點,不能使用GMS,無疑是P40的最大痛點。實際上,在P40發佈之前,就有不少外媒推測,為吸引用戶加入HMS軟件生態,P40有可能降價至599歐元起。而在P40發佈後,外媒The Verge認為華為跳出困境的方法就是依靠其強大的硬件系統,吸引用戶進入其自己的HMS軟件服務生態。

外媒Androidcentral認為,華為的用戶雖然暫時不能享受谷歌服務,但華為正在盡其所能減小影響,對用戶來說只是體驗的適應問題。也就是說,沒有GMS,影響巨大,推廣HMS的效果,即便搭上了極致的影像系統,也尚未可知。

而小米最大的痛點,在於其定位上,雖然小米也曾在歐洲發佈多款機型,但從未觸及高端機型。其品牌形象也未建立。而定位799/999歐元這一價位上,是要有足夠的品牌溢價能力的。因此,在小米發佈會的官方twitter評論中,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對價格的吐槽,不少用戶都表示,以這個價格,憑什麼不買三星S20或S20+呢?在小米和紅米獨立經營後,切入高端市場無疑是小米發展最為重要的事情。但切入高端市場,需要時間和大量的投入,小米還需要努力。

沒有對飆 小米10進軍歐洲市場

可以說,P40和小米10的痛點不一樣,當前他們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克服原有的短板,而雙方互鬥,對於彌補短板毫無作用。

打倒對方也無用

在國內,華為和小米都是頭部企業,而國內的手機市場,實際上已進入華米OV一統江湖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廠家互撕,只要打掉你的一個客戶,我就有極大可能獲得一個客戶。而在國際上,雖然華為去年還是銷量第二的企業,但被禁用GMS之後,其外銷數量遭受極大的打擊。而小米雖然在外銷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其外銷市場集中在印度東南亞,在歐洲的勢力並不大。

可以說,二者在此次發佈會的目標市場——歐洲都屬於弱勢企業。而弱勢企業的互鬥毫無意義,負者流失的市場份額,會流入三星蘋果等強勢企業,而難於給勝者帶來太大的幫助。就連蹭熱度,也得找一個有熱度的廠家去蹭,而不是在沒有熱度的廠家上撕來撕去。

其實,在這點上,小米和華為都很清楚。華為的發佈會上,永遠只提三星和蘋果。而在國內被稱為“華為二次發佈”的小米發佈會,在進行海外發布時,同樣不提華為,目標一樣是三星和蘋果。

沒有對飆 小米10進軍歐洲市場

正是因為華為P40和小米10在海外市場的互撕毫無必要且毫無意義。因此,此次小米10與華為P40完全一樣的定價,應只是偶然因素,沒有必要過分解讀。當然,希望雙方高管也是這樣想的,畢竟,在國外市場上,華米兩家還沒有強到有資本互撕的時候,還是槍口抬高一寸吧,別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