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八世紀 蘇作瑪瑙巧雕「分金管鮑」珮


清十八世紀 蘇作瑪瑙巧雕「分金管鮑」珮

器做扁長方形,上方的兩個孔鑽痕跡,可做為佩飾之穿繫結繩之用。取半透明瑪瑙雕琢而成,糖水色,清亮細潤,猶如凝凍。局部具有黑色斑紋,形成明顯對比。以減地淺刻的方式雕琢兩面紋飾,前後圖案相互連貫,並將瑪瑙天然的黑色色澤順勢雕琢,為圖案增添色彩。一面雕飾兩位頭戴官帽的人物,位建築物前面的臺階上,畫面右方人物,伸手拉臺階下之人。人物身上的衣帽,以剔除表面部份黑色色塊形成,人物身後一顆高大的樹木延伸到玉佩的另一面。玉珮另面樹幹轉折,樹葉蒼翠,上方雲霧盤旋,下方山石中刻有「分金管鮑」四字。

清十八世紀 蘇作瑪瑙巧雕「分金管鮑」珮

「分金管鮑」的典故,來自於春秋時期管仲(約前725-前645)與鮑叔牙年輕時候合夥做生意的故事。據司馬遷《史記》記載,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貧,總是樂意多出本錢而少分利,後世藉此來比喻朋友相知相惜,以及深厚的友誼。如此可知玉牌位於臺階上之黑衣人應為鮑叔牙,伸手將管仲拉起。刻有「分金管鮑」的玉牌,更可能是朋友間友誼的信物。

這件瑪瑙玉佩利用玉石色澤的天然特性,配合精湛的琢玉工藝將部分皮色剔除,讓色澤融入圖案中,表現了清代蘇州工匠的高超技藝。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香港2018 年5 月30 日

成交價:HK$225,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