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後,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於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結束對日作戰的條件和對日本的戰後處置問題。


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

同盟國依據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必須放棄自明治維新之後軍事佔領不法取得之領土。而日本本土仿效德國,將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交由同盟國佔領統治的計劃,1945年8月15日,在各大國的聯合打擊之下,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投降。美國決定按照德國的模式,邀請各大國對日本進行佔領。由於中國是對抗日本的主力之一,因此這次佔領日本沒有法國什麼事,成了美英中蘇對日本的佔領。

美國為自己設定的佔領區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本州,把日本的工業中心九州島分給了英國,然後把日本的農業基地四國島分給了中國。美國為蘇聯準備的是比較貧瘠的山地北海道地區。各國佔領軍應將駐軍人數為美國在日本駐留4個師,英國2個師,中國2個師,蘇聯3個師。

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示意圖

英國在二戰後滿目瘡痍,國內幾乎沒有一塊好地方,要重修建築,要安撫人民,更要恢復國民經濟,這都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再加上英國此前已經派遣軍隊去佔領德國一部分地區了,英國此時已經騰不出多少軍隊來日本了。當時英國在亞洲的任務非常繁重,它希望重新佔領所有的殖民地,但是這些殖民地幾乎都開始了民族獨立運動。英國軍隊兵力不足,為了對付這些希望獨立的國家,已經是手忙腳亂,根本分不出兵力佔領九州島。

美國邀請蘇聯佔領北海道的建議,很有可能只是給蘇聯人客氣一下。因為美國連朝鮮半島都不希望讓蘇聯獨佔,當然更不希望蘇聯染指日本。當時美國和蘇聯已經在暗自較勁,這是誰都清楚的事情。蘇聯方面也認為在北海道駐軍與在德國駐軍差別很大,在德國,蘇聯擁有陸軍優勢。即使與美國鬧僵,蘇軍也可以佔據主動地位。但是在北海道就麻煩多了,一旦美蘇兩國交惡,北海道上的蘇軍有可能被美軍包餃子。但作為戰鬥民族,也不能弱了底氣,不佔領北海道島和北本州島可以,但是堅決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

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孫立人

孫立人,漢族,安徽廬江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 ,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 ,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孫立人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撤退來臺之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與預備軍官制度。1955年遭蔣介石認定叛變被軟禁,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除了蘇聯和英國,還剩下就是中國。美國要求中國出動兩個師的兵力佔領四國島,雖然四國島僅僅是一個農業基地,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也沒有什麼。美國的態度是駐軍以後,所有的日常開支和補給都有中國政府自己負責。更要命的是營房和四國島上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嚴重損壞,這些需要中國自己出錢修理。中國打完抗戰以後,已經是一貧如洗,更何況幾乎要把四國島修一遍,用中國的錢修日本的地方,這中國方面當然不答應。不過最終美國同意可以支援一下中國,這蔣介石才同意派遣軍隊到日本。美國本希望由參加過印緬遠征作戰的孫立人統領的新一軍去。然而,此時蔣介石已把新一軍派往東北,情急之下,他決定派曾在越南河內擔任接受日本投降任務的榮譽一師和榮譽二師合編成的67師前往。

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戴堅(深色軍服)和美英軍官在日本吳市碼頭視察。

戴堅,湖南長沙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七期參謀政治科畢業,又入陸軍大學第十二期參謀班學習,1935年在陸軍國防大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54軍8師擔任過少校參謀,中校參謀主任,上校參謀長等職。1941年起任遠征軍榮譽2師少將師長,時年28歲,率部遠征緬甸,對日軍作戰。1943年配合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成功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3000多人。1945年抗戰勝利後調任54軍任副參謀長。1946年9月任國防部新兵處少將處長。1948年9月22日晉升陸軍少將,時年35歲。1948年10月任國民黨唯一美國式機械化部隊青年軍209師中將師長。後在美國定居。1999年5月在巴西去世,時年86歲。

榮譽二師系蔣介石嫡系部隊,師長戴堅。該師建制完整,兵員充足,裝備精良的美式裝備,編制為14500人,有步兵團3個、炮兵團1個、運輸團1個,此外還有戰車、工兵、通信等營各1個。計劃駐紮日本後,將隸屬美國第8集團軍第1軍團指揮。

戴堅治軍有方,有儒將風度,特別重視軍容儀表和國際禮節的訓練。很多官兵自動地學習英語、日語,為將來更好地執行任務作準備。

1946年5月,中國駐日佔領軍先遣人員、國民黨上校參謀廖季威同師長戴堅等人從上海乘坐B—24重型轟炸機前往日本同美軍商談中國駐軍地點問題。與美軍協商後,決定中國佔領軍將駐紮在日本愛知縣,必要時再擴大到三重縣和靜岡縣。為了給67師設營佈防,中國駐軍先遣人員還在日本名古屋全面部署和接收了佔領軍所需的營房、倉庫、港口、車場以及遊樂場所等設施。

中國駐軍先遣人員雖然受制於美國,但他們還是感受到了在日本國土上作為戰勝國所受到的尊敬。據當時跟蹤駐日軍事代表團報道的記者趙浩生回憶,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其駐日軍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在日本享有各種特權。在神戶,工作人員下榻的神戶大廈是專門用來接待佔領國人員的。從神戶到東京的火車也有佔領國人員的專用車廂。

趙浩生回憶說,當時的日本,從東京到橫濱,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瓦礫。日本人個個衣衫襤褸,很少看到穿皮鞋的。即使在商業中心銀座和最擁擠的東京車站,也只是見到男男女女提著破皮包或布包低頭疾走,聽不見人聲笑語,只有一片沉重的木屐聲。他們在盟軍佔領人員面前顯得低聲下氣,在街上一看到插著中、 英、美、蘇四國旗幟的車輛就點頭哈腰,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真的無條件投降了。一些瞭解日本國民性的中國軍事代表團成員分析說,日本是個非常講究現實的國家, 勝了,它就耀武揚威、作威作福;敗了,它便俯首稱臣。當時工作人員在日本看到的現象的確如此。

但是1946年6月,國共內戰全面爆發。67師作為主力師,原來的赴日計劃取消,已經到達日本的先頭部隊全部回國,進攻蘇魯豫解放區。“佔領軍不來了”的消息傳出後,使人無不氣憤,在東京的代表團成員都嘆息不已。尤其是正準備到名古屋港口去歡迎佔領軍登陸日本的華僑們,失望加氣憤地罵道,中國哪像戰勝國,連勝利的氣味都沒有。

原本打算過海去日本的國民黨67師,被粟裕消滅在中國戰場

粟裕

粟裕,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

蔣介石曾保證:“國軍只要在魯南或江蘇泰興一得手,即可將67師調回並按原計劃進駐日本。”

67師官兵一心一意去佔領日本為國爭光,孰料竟被迫去參加不光彩的內戰,情緒消沉、士氣低落。67師到達蘇中後,即在海安、如皋一帶遭粟裕和譚震林指揮的華東野戰軍重創。至此,原本用於對日軍事佔領的67師就這樣覆滅在內戰的戰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