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緊急建設方艙醫院,美國專家稱不學中國經驗

紐約首個方艙醫院不收治新冠病人,其他規劃的三個新冠病人臨時醫院,則只收治中度以上患者。輕症仍然採取居家隔離。這與武漢方艙醫院主要收治輕症患者的模式不同。白宮專家稱,美國應該採取適合自己國家現實的方式,而不是對他國經驗生搬硬套。

美國紐約第一個臨時方艙醫院於上週五完工。


該方艙醫院位於紐約市曼哈頓西側,由紐約最大的會展中心賈維茨中心(也被稱為紐約會議中心)改造而來。賈維茨中心始建於1968年,總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建築物有四層。這裡常年舉辦汽車展覽和紐約漫畫展。


紐約緊急建設方艙醫院,美國專家稱不學中國經驗

△ 紐約會議中心俯瞰圖(來源:yestone)

方艙醫院為人熟知是因為武漢疫情。1月底武漢以社區為中心的“居家隔離”政策,並未限制住輕症、疑似病人自我隔離,造成更多感染,武漢各定點醫院醫療資源難堪重負。2月1日,王辰院士到武漢,提出“方艙醫院”概念。高層拍板,方艙醫院緊急開建,第一批4000張床位,僅29小時就佈置完成。取自“諾亞方舟”一詞的方艙醫院,由大型體育館等場所改造而來,集中隔離和治療輕症新冠病人。

方艙醫院的建立,是整個武漢疫情最重要的轉折點。方艙醫院不僅是武漢輕症患者集中隔離的場所,也是整個武漢市重症病人、輕症病人、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分流、集中隔離決策的一部分。在救治患者、緩解醫療資源擠兌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防止新冠病毒的擴散。

紐約新建的方艙醫院和武漢方艙醫院不同,並非為收治輕症病人而設。讓人擔憂的是,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對新冠輕症患者採取的措施是靠自我約束進行的“居家隔離”,決策者們認為80%的輕症患者可以痊癒,無需向他們傾斜醫療資源,更無需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紐約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大型集會,讓人們居家辦公,減少了家庭與家庭間的病毒傳播,但是對於家庭內部成員的傳播,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只用了一週的時間,賈維茨被改造得完全不一樣了。”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在新聞發佈會上感謝了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和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工作。“許多人的生命會因此而獲救。”

紐約州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心,甚至被媒體稱為美國的”武漢“。截止目前,紐約州確診的新冠肺炎病患有53520例,居所有州之首。紐約市最大的醫院,紐約長老會醫院,僅有2600個病床。紐約市目前所有的醫院病床加在一起只有5.3萬個,其中3千個是急救病床。據科莫介紹,紐約市需要14萬個病床和4萬個急救病床。

為達到這個指標,紐約所有醫院要增加50%甚至是一倍的病床數。紐約市也需要建立四家臨時方艙醫院,每個臨時醫院預計1000個病床。賈維茨會展中心是其中之一,而它的主要目的是轉移和治療非新冠肺炎患者,給醫院騰出床位集中治療新冠肺炎病患。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團長託德·西蒙尼將軍在接受美國電視臺採訪時說:“類似於賈維茨中心這種開闊的會展場所,不適用於集中治療新冠肺炎病人。” 他進一步解釋,治療新冠肺炎病人的臨時醫院一定要選址於有密閉空間的學校宿舍或者酒店。

華盛頓一位醫療建築學者托馬斯·奎格利,曾經在媒體採訪中解釋為非新冠肺炎病患建造臨時醫院的必要性,他說:“臨時醫院能夠保證這些患者在醫學監督的環境中接受臨床護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小。”

賈維茨臨時醫院的每個病床都用白色的隔板和白色的簾子隔開。每個隔間都有一張單人床,一把摺疊椅,一盞落地燈,一個簡易床頭櫃,和一小盆綠植。每個病人還能領到一個紅色的揹包,裡面有洗手液和 N95口罩。西蒙尼將軍這樣描述賈維茨的設施:“每隔十英尺,就會有一扇鋼門,打開門你可以插電。這裡有熱水,有冷水,還有水槽。”


紐約緊急建設方艙醫院,美國專家稱不學中國經驗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考察賈維茨中心時,發現其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病床數,於是數量從原來的1000增長到2910。950位醫療人員將被派遣到賈維茨中心工作,350人來自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600人來自兩所軍隊醫院.

科莫還向白宮請示在紐約市的五個區域及附近的縣城都建立一家臨時醫院。目前被選定的臨時醫院有布魯克林的郵輪碼頭,皇后區的渡槽賽道設施,史坦頓島的紐約市立大學,和布朗克斯的紐約博覽中心。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美國,平均每一千人可以分到2.7個床位,幾乎是中國的一半。目前,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全美各地展開了103個臨時醫院的場地考察。

除賈維茨臨時醫院外,另外三個千人臨時醫院分別選址於威徹斯特會議中心、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老韋斯特伯裡市立大學。根據《長島先驅報》的報道,兩所大學的宿舍樓將會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紐約州政府也在積極購買醫療物資:一百萬個N95口罩和6000臺呼吸機。


每個床位都配備呼吸機的紐約方艙醫院,收治的並非輕症患者,而是中度或以上患者。武漢收治新冠輕症病人的方艙醫院配置的設備只有體溫計、血氧飽和度測試儀、血壓計、吸氧機等最基礎的醫療物資。其中,武漢方艙醫院由輕症轉重症的患者只有2%-5%,這部分患者將由方艙轉入定點醫院。

白宮高級專家稱,美國要學“英國經驗”而非“中國經驗”


上週五,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的關於美國新冠疫情的白宮發佈會上,白宮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成員Dr. Deborah Birx發表講話稱,“我們(美國)和英國一樣都是採取的同一個模式。這些流感模式,已經有效地幫助預估疫情控制的幾個層面:社交隔離,生病居家隔離。如果有一人確診,全家都要居家隔離。”從她的發言可見,“居家隔離”將是美國採取的方向性政策。


隨後,她提到了中國和韓國經驗:“有些國家,如中國和韓國,採取了不同的做法,但我們應該採取適合自己國家現實的方式,而不是對其它國家的經驗生搬硬套。中國和韓國,將家庭中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成員進行集中隔離,我不認為美國人能接受並適應這種方式。”


Dr. Birx 在週四的白宮發言上說,紐約市還有很多空的急症病床,“超過一千或者兩千的呼吸機都還沒有派上用場。” 她的這一番言辭受到各方的批評。過去的一週,在美國的社交媒體推特上,許多醫生和護士都上傳了自己身穿塑料防護服,甚至是病人共用呼吸機的照片。標籤#givemeppe (給我們防護物資)在美國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出現多日。


白宮的另外一位冠狀病毒專家是美國國家過敏病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Drs. Anthony S. Fauci,他與Dr. Birx 在美國疫情的表態不同,他認為美國的疫情不容忽視,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反覆循環爆發,醫護資源勢必短缺。


李沁靈|特約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