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委會成立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對應策略

業委會作為業主自願組成的自治組織,是基層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業主實現自治權益的主體。然而,在現實中,業委會成立難是一個函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實際上,小區治理的核心問題是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管理和服務的問題,以及公共設施和相關資金費用的管理問題。一旦小區有了業委會,就要協調好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關係,比如:物業公司每年要徵收物業費,之前是物業公司向業主徵收,業委會成立之後,就是業委會協助物業向業主徵收物業費,目的在於業委會己經能承擔起管理費用的責任,物業開始信任於業委會,業主也將依賴於業委會,在業委會的帶領下,小區才能夠實現全面自治管理。

業委會的職責包括:代表業主為小區決定選擇哪一種小區物業管理模式;代表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簽訂物業管理合同,在維護業主利益的情況下與物業公司進行合同細則談判;代表業主監督物業公司在小區內的服務行為,並監督物業公司履行合同內容;負責召集業主共同開展業主大會會議,並在會議上向全體業主總結小區物業管理狀況;與街道辦、社區工作站等基層政府一起,處理好小區事務,管理小區衛生安全和相關治安管理工作。

小區內業主維權活動的出發點是小區業主的個人利益受到威肋,於是業主自發組織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與違抗共同利益的爭奪者作鬥爭,以實現小區共同利益。但是,並不是所有業主有意願維護小區集體利益,即使有意願也不一定會採取行動真正與爭奪利益者作鬥爭,又或者,既願意維護集體利益又付諸行動的個人,在強大的勢力組織面前,往往會心生膽怯,而後萌生出放棄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具有理性的個人為了維護自身小小的既得利益,是不會主動參與到維護集體利益的鬥爭中,這也是許多小區面臨的現實困境。

由於成立業委會的全過程均離不開業主的參與和支持,因此成立業委會最重要的群體是業主,在召開業委會選舉時,需要業主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達到規定的選舉票數,使小區順利成立業委會。但實際上,在許多小區,大部分業主存在普遍的搭便車行為,有的業主願意與物業公司發生激烈的矛盾,就對業委會成立持觀望或者冷漠的態度。這種行為是業委會成立難的重要原因。如何讓小區順利成立業委會,為小區全體業主帶來更大的利益,此時,業主走出集體行動的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業委會籌建演示進程:

  • 業主維權失敗,呼籲成立業委會
  • 提出成立業委會申請,建立業委會籌備組
  • 開通微信投票系統,確認業主身份。開展微信綁定工作,通過公共區域擺展臺、貼公告、發消息至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對業主宣傳微信投票系統,呼籲業主關注公眾號,各樓棟業主之間相互指引微信綁定,後採取各樓棟滾動接龍的方式統計己經綁定的業主。
  • 業委會候選人員報名及其資格審查
  • 候選人員公示
  • 業委會成員確定


業委會成立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對應策略


小區業委會成立過程中的問題:

  • 業主態度冷漠,搭便車現象普遍
  • 業主內部分化嚴重,意見分歧大
  • 物業公司拒不配合,阻礙業委會成立
  • 籌備組核心成員職權潛化
  • 基層政府權責界定模糊
  • 業主宣傳動員能力有限
  • 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性
  • 業委會成立程序繁瑣,組織難度大
  • 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尋租腐敗現象


業委會成立過程中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小區主體角色定位模糊

  • 業主缺乏自治意識
  • 物業公司受利益驅使
  • 核心人員專業性不足

二、業委會成立機制不健全

三、社區管理主體權力難以發揮

政府難以將權力平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政府在穩定小區秩序方面過於依賴物業公司。

二、利益分配製度的設計存在缺陷。

三、業主的小區治理能力薄弱。

完善小區業委會成立的對策建議:

  • 提高參與意願,規範物業公司行為
  • 培育主體精神,提高核心成員素質
  • 強化合作意識,共同爭取成立契機
  • 優化外部機制發揮主體功能,構建小區法制環境
  • 提高辦事效率,簡化業委會成立流程
  • 加強政府指導,設立專門性辦事機構
  • 搭建權力平臺創新小區管理,構建互動交流平臺
  • 定位政府角色,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 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多元高效治理


-END-

溫馨提示:本平臺內容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歡迎關注:葉歪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