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桃花源”

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桃花源”

“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You're never really done for as long as you're got a good story.”

《海上鋼琴師》在電影的開篇,用這句話把我引誘了進去。

看完後,鈴蘭曾瘋狂和朋友安利推薦這部電影,但鈴蘭特別詞窮,每次都這樣說:這是一個講一生都生活在一條船上的鋼琴師的故事。So cool !!!

但,目前社會的主旋律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所以,鈴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被鄙視了。

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桃花源”


1900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是太長的航程,是太濃烈的香水,是我不會演奏的音樂。”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愛一個人,住一間房子,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

鈴蘭也不羨慕,鈴蘭內心是想做一個永不下船的人,這個船可能是一份工作,可能是一個熟悉的環境,可能是一套住慣了的破舊的房子。


“懼怕新世界”是影評人給予1900的標籤。

但當我們離開家門,去外地上學,我們難道沒有擔憂過:即將面對的新環境是否接納你?新同學是否認可你嗎?

但當我們離開校門,走上工作崗位,我們難道沒有不安過:即將承擔的工作是否可以完成?新同事是否友好嗎?

但當我們組建家庭、養育子女,我們難道沒有忐忑過:我們是否能擔負起一個家庭的責任?

也許你會告訴鈴蘭,這是人生的必經旅程,即使擔憂、不安、忐忑,但我們依舊要向前。要不社會怎麼發展、科技怎麼進步、人類文明誰來實現。

親愛的,你有你的大目標,我有我的小堅守。我認可你的與時俱進和奮勇向前,但也請你允許我的安貧樂道和隨遇而安。


《奇葩說》第六季總決賽的辯題是,“終其一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你會後悔嗎?”

鈴蘭回答:“不會!”不用思考毫不猶豫,堅定、肯定、以及確定。

蟲仔說:“我們見過無數大腦,見過無數的人,有些高山我們永遠無法企及,我們看看就行。”“你的後悔不僅是你的後悔,還有你家人的你朋友的和無數關心你的人的,誰是你後悔的原因,誰又會給你些許安慰。”

鈴蘭覺得平凡的人是大數,成為一顆星星想想都好難、好遙遠。我已經在那麼那麼努力的在過好自己現在的生活,僅僅只是經過我的生活的你,到底有什麼資格評論指責我呢?

井底之蛙、目光短淺、不思進取,給我貼上這些標籤的你到底在想些什麼?

畢竟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都有等著我們的人。

好奇和不瞭解真的會讓我們後悔嗎?

鈴蘭特別喜歡1900的回答,他和那艘船共存亡了。

鈴蘭特別特別喜歡這個結局,因為鈴蘭真的無法想象1900上岸後的生活。

也許你會跟鈴蘭說,這僅僅是個電影,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

《海上鋼琴師》僅僅是個好故事,1900僅是這個好故事的主人公。故事都不是真的!!!


但你還記得我們都學過甚至被要求全篇背誦的那篇《桃花源記》嗎?

行文395個字,千古傳誦,為什麼,桃花源,我們心嚮往之。

科技的進步、信息的互聯,讓這個地球村煥發勃勃生機的同時,也定義了主流的價值觀,各種媒體瘋狂鼓吹以及歌頌“走出舒適圈”,去獲取更多的金錢以及聲名。

“走出舒適圈”等於“走出安全圈”。

鈴蘭真的覺得彆扭了,人生來對於“安全”的需求僅次於對“呼吸、水、食物等”的生理需求。我們為什麼要如此為難自己。

時代在驅趕我們,各種雞湯在麻痺我們,學習、進步成了主旋律。

鈴蘭始終覺得《海上鋼琴師》《桃花源記》都是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嚮往。

是的,當今社會,普通人的我們無法逃離,實現財富自由真的很難。

未來代表的就是未知,面對未知,我們不論是恐懼退縮,還是好奇接近,都發自我們的本心。我們是否可以讓安全感多那麼一點。

鈴蘭希望所有的一切的前進都是順其自然的,被逼迫去長大的感覺真的不太好,我們沒必要為了讓一個人下船而去炸了這艘船。

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桃花源”。1900的“桃花源”是那艘他一輩子都沒下過的船。我們的“桃花源”呢?鈴蘭堅信其存在,時間上,也許片刻、也許長久;形式上,也許虛幻、也許真實;形狀上,也許很大、也許很小。前路未知,我們真的沒必要著急,徐徐行、慢慢看吧。

是不是個好故事鈴蘭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去書寫一個我們想要的故事。


我是自說自話的鈴蘭,喜歡我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