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股票籌碼成本分佈原理

成本分佈原理:
投資者一般對股票平均成本感興趣,移動平均MA、指數平滑移動平均EMA等算法都是計算股票平均成本的算法,但是這些算法沒有考慮到成交量對平均成本的影響,例如,假設最近一段時間某股票在10-20元間波動,其平均價MA為15元,但觀察其成交量發現在20元附近成交量巨大,而在10元附近成交量稀少,我們認為其平均成本顯然應該比15元更高才合理,為此我們可以引入換手率移動平均概念;以當天的換手率作為平滑因子計算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用公式來表示為:



Y:=(1-A)*Y’+A*C
A表示換手率,C表示收盤價,Y和Y’分別表示今日平均價和昨日平均價。
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是:Zax,其中x為待統計數值,a為x佔總量的比例,當日的平均成本Y可以表示為兩個部分,當日買入的和以前買入的,當日買入的成本為收盤價C,以前買入的成本為Y’,而當日買入的佔總流通盤的比例為換手率A,而以前買入的則佔1-A,因此今日的加權平均成本為(1-A)*Y’+A*C,因此,用這個公式更能反映股票的真實成本。
但現在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使用收盤價不能真實表示當日成本,其二是不能瞭解整個成本的分佈情況,即我們只知道平均成本是多少,不知道整個持倉的成本分佈情況,而這個分佈情況有時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某股票的所有持倉成本均為10元,而另一個股票則由50%以5元買入,50%以15元買入,這兩隻股票均價都是10元,但其表現必然有很大差別。


專業:股票籌碼成本分佈原理


移動成本分佈
移動成本分佈就是為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來的,它將平均成本概念從一條平均線擴展為一個分佈圖,表示當前所有持倉量的成本分佈情況,用等間距的水平線表示分佈情況,水平線的垂直位置表示成本所處價位,長度表示相對比例,其中最長的線條佔滿顯示區,其餘按照相同比例顯示。



成本分佈的算法與前面以換手率作為平滑因子計算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主要差別就在於它計算的不是一個而是一組數值,即當日成本不是收盤價,而是從最低價到最高價之間的一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