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美國的“甩鍋作風”由來已久

一提到美國的“甩鍋”行為,就不由自主地讓人想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將經濟不景氣的原因遷怒猶太人的那段歷史。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崩盤導致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迅速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國家。為了甩鍋,美國將矛頭對準猶太人,參眾兩院議員、保守派人士、宗教頑固派和種族歧視煽動者紛紛跳將出來。

原來美國的“甩鍋作風”由來已久

從美國建國開始,猶太人就長期生活在反猶主義陰影下,許多美國人對猶太人的看法建立在早期基督教對猶太人的敵對描述上。大蕭條發生後,美國總統胡佛信奉“自由放任”政策,頑固地奉行“國家不干預市場”信條。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大蕭條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批評總統冷漠、無能、保守和脫離民眾。為擺脫不利局面,美國當局需要替罪羊,而猶太人長期在歐洲就扮演這個角色,因此美國政要和極端分子決定將大蕭條甩鍋給猶太人。這些人四處宣揚“猶太人控制著美國的商業”“猶太銀行家制造大蕭條”“猶太人引起美國經濟衰退”和“猶太人攫取美國財富”等謠言,無休止地攻擊猶太人,試圖掀起反猶主義高潮。天主教牧師查爾斯·科格林公開號召民眾攻擊猶太人以“展現他們的愛國熱情”;汽車行業大亨福特渲染猶太人計劃接管美國和世界;傳教士傑拉爾德·伯頓·溫羅德告訴追隨者,美國原本應該成為“天國”,“撒旦製造了大蕭條”,這是猶太共產主義者的陰謀。

原來美國的“甩鍋作風”由來已久

在這些群體提高嗓門的宣傳下,美國的反猶浪潮達到頂峰,很多在大蕭條中損失慘重的美國人遷怒於猶太人。全美各地幾百座猶太人墓碑被人推倒、隨處可見牆壁上的反猶塗鴉,針對猶太人的暴力活動也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朝猶太教堂開槍掃射、縱火焚燒猶太人房屋。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猶太人均受到歧視:招工告示寫明只要“基督徒”;對猶太醫生進行限額規定;許多旅館拒絕猶太人入住;美國軍方不信任猶太人,猶太軍官晉升緩慢;大部分常春藤聯盟大學限制猶太學生數量,阻斷猶太人進入上層社會的通道。

原來美國的“甩鍋作風”由來已久

美國走出大蕭條得益於羅斯福新政,對猶太人的攻擊絲毫無助於擺脫困境。但在多年甩鍋宣傳下,到20世紀30年代末期,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猶太人貪婪和不誠實。在1938年的民調中,60%的受訪者對猶太人評價很低。事實上,到1939年,美國國內銀行家中的猶太人比例只有0.6%,“猶太人控制美國銀行”只是流行的謊言。

原來美國的“甩鍋作風”由來已久

反猶排猶思潮還造成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拒絕接納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1939年5月,“聖路易斯”號郵輪滿載936名猶太難民駛出德國。6月4日,當這艘輪船在加勒比海海域待命時,羅斯福下令拒絕猶太難民上岸。走投無路的猶太難民們不得不乘“聖路易斯”號返回。6月17日,這艘船回到歐洲,停靠在比利時安特衛普港。歷史學家估計,“聖路易斯”號的936名猶太難民中,約有1/4後來死於納粹集中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