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提升企業獲得感 長期應優化營商環境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特別視頻會議時表示,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大力提質增效,支持擴大內需。分析人士認為,在此方面,做好減稅降費大有可為,將在減輕企業壓力、促進經濟恢復等領域加以體現。

  近期,減稅降費相關政策頻出,力度明顯加大,覆蓋範圍不斷拓寬。不過,穩企業、穩就業、助力經濟恢復性增長仍亟需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從專家建議看,為應對疫情影響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政策應發揮主導作用。此前貨幣政策已通過降準、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手段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資成本,但在全球受疫情影響、美聯儲大幅降息,再加上供應鏈開工不足、物流不暢等因素帶來一定通脹壓力情況下,財政政策效果或更為立竿見影。減稅降費作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重要組成,也仍有進一步發力空間。

  從短期看,應加大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力度,讓企業真正有獲得感,及時回應企業訴求,幫助其渡過難關。一方面,在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加快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提高政策知曉度,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另一方面,減稅降費應有利於經濟轉型,可利用結構性減稅措施,引導企業將資金更多用於技術研發、設備更新等領域。

  此外,對當前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亟需渡過難關的現狀,應考慮降低甚至減免一定時間內的企業所得稅,這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獲得感。雖然企業所得稅減免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財政減收,但從長遠來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反而能擴大稅基,並且相較增值稅而言,企業所得稅減免造成的財政減收更為可控。

  從中長期看,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稅制改革。應進一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落實增值稅五五分成,推進除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外的更多消費稅種徵收環節後移,使一些地方有更多可支配資金進行經濟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