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紅”助力備春耕

春耕時節,作為“興安盟大米”核心產區的好力保鎮一派農忙景象,水稻種植戶們都在自家院子裡搭起了育秧大棚,為培育秧苗做準備。

3月26日一早,水田村村民馬福林就開始忙活著為自家3個育秧棚扣上農膜,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身邊多了2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幫工”,每個步驟都有板有眼,做的比馬福林還認真仔細。

“志願紅”助力備春耕


志願者與馬福林一起搭建育秧棚。

“老馬,棚子搭好後就要‘整床’(平整地面)了,你要是忙不過來就給我打電話,我倆再過來幫你!”說完,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賈立冬和陳國棟2人婉拒了馬福林“留下吃口飯”的邀請,揮揮手離開了。

“志願紅”助力備春耕


志願者與馬福林一起為搭建育秧棚培土。

馬福林今年52歲,因為幾年前的一場大病導致無法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春耕來臨,水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助農志願服務隊”隊員主動來到他家幫助備春耕,讓老馬伕妻非常感動:“鄰里鄉親穿上了‘紅馬甲’,做的事情讓人暖心!”

“志願紅”助力備春耕


疫情防控期間,“愛心口罩小分隊”志願者義務製作口罩。

老馬的事兒只是一個縮影,好力保鎮積極響應扎賚特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求,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在鎮村兩級成立了“助農、平安建設、環境衛生、助學幫困、文化政策宣傳”等服務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隊109支,參與志願者598人,全面開展各類志願活動。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志願者的身影。疫情防控期間,臨時成立的“夜間平安守護隊”“巾幗服務隊”“愛心口罩小分隊”等志願組織更是衝鋒在前,其中僅各村“愛心口罩小分隊”就義務製作口罩3000個。

無論是疫情防控一線,還是復工復產現場,到處都有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身影。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耕準備關鍵時期,好力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號召志願者們充分發揚雷鋒精神,開展扶貧幫困、產業調查、技能培訓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田間地頭時常可見這道紅色的“風景線”,為新一年的農業開局“保駕護航”。

內蒙古日報記者胡日查 高敏娜

通訊員:胡溪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