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並非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


清明,並非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

【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往今來,清明似乎就跟悲傷,憂愁等情愫緊密相連。

清明是我們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它三個分別是春節、端午、中秋。

跟很多歡天喜地的節日相比,清明無疑是特別的,很多人並不希望在這天收到什麼祝福。

尤其是作為現代人,很多小夥伴一說起清明節,自然就會聯想到掃墓。

清明本身也是漢族傳統三大鬼節之一,掃墓祭祖確實是清明節的一大重要習俗。

但,清明節還有很多其它習俗,畢竟,這個節日的主題並不只是掃墓。

清明,並非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

由於清明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已完全告別了早春時節的寒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故而,清明亦是感受春天生機盎然,親近大自然的好時機。

清明,是一個掃墓與踏青相結合的節日。

一方面,人們思念故人;

另一方面,人們追逐春天。

清明習俗的多樣化也說明了其並非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

除了掃墓,踏青,還有放風箏,植樹、插柳、鬥雞等等。

只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過快,且年輕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因此,清明節很多帶有娛樂性質的習俗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

清明,並非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

【貳】

清明適合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嗎?

理論上講,如果不是在掃墓的場合,只是在單純的享受假期中,如此祝福也並非不可。

但由於清明節的娛樂性習俗大多遠離了我們,作為現代人,生活中並不會完全理解。

是的,現代人更多地記住了清明節的悲傷一面。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於“春分”和“穀雨”之間,清明節是唯一一個節日與節氣重合的日子,這亦是清明節的又一特殊之處。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除了漢族,京族、水族、瑤族、壯族都會過清明。

清明節也是整個中華文化圈的傳統節日,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