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孩子出生之後,其實他們對於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的安排,也都只是按照爸爸媽媽所想所期望的去做。爸爸媽媽告訴他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就會在學校保持認真好學的狀態。

當然如果自家孩子展現出來比較優秀的狀態,爸爸媽媽必然而然也會對他們進行相應的獎勵鼓勵。在父母看來,這樣的獎勵會起到正面作用,促使孩子不斷的進步,可實際情況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嗎?

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李女士家的孩子在之前一直非常的乖巧懂事,平時回到家裡首先做的就是寫作業,從來不會像其他小朋友那樣玩手機。所以每次提到自家孩子,李女士也非常的開心。孩子這樣乖巧的狀態,確實給她省了不少的事兒,讓她能夠潛心工作,不斷的進步。

自家孩子成績也比較好,所以李女士對於孩子就表現得極為寵溺。不管孩子要什麼,她都願意給孩子購買。沒想到,後來她卻發現自家孩子表現出來沒有獎勵就不願意努力的狀況,讓她感到十分的擔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想要減少對孩子的獎勵,也讓她不敢去嘗試,畢竟孩子有可能變得鬆懈、頹廢。

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喜歡吃糖果,爸爸媽媽告訴他們“你要是今天坐在書桌旁邊看10分鐘書,我就給你”,這時候孩子會十分樂意,並且按照父母所指定的去做。可是一天、兩天孩子願意,一個月兩個月,孩子就會變得比較厭煩。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對於糖果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好奇心以及喜愛。這其實也就從淺顯的事例之中,讓我們認識到獎勵本身持續對於孩子所可能產生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獎勵都能夠持續存在,並不是所有獎勵都能夠促使孩子不斷進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考慮獎勵方式、獎勵技巧,避免孩子喪失興趣。

01、日常生活中,父母所使用的這幾種獎勵方法會影響孩子本身的發展

德西效應:

一個老人想要去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養老,因為他認為非常的安靜。之前也曾去考察過,所以購買房子之後就住了過來。可是他卻發現,在門前有一個玩樂的場所,村裡很多小孩子都會跑過來。所以一到下午,嘰嘰喳喳十分吵鬧。看到這樣的情況,老人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對這些孩子訓斥,而是告訴他們“如果你們喜歡在這裡玩,我給你們10美元”。

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等到第2天的時候,他又降低了標準,只給每個孩子5美元。甚至到了第三天,一分錢也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竟然也就再也沒有意願到這裡玩耍,這其實就說明如果獎勵逐漸的減少也會讓人喪失興趣,所以獎勵並不像我們所講的那樣萬無一失,能夠促使孩子進步。當然上面的故事是德西效應,它展現出來了孩子本身對於獎勵的預估以及他們對應的行為。

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這個故事之外,其實有一部分父母在獎勵孩子之時會考慮刻意的逼迫。比如“你要是這次考試進步10名,媽媽給你買遊戲機”但實際情況,孩子的學習成績爛透了,又如何去進步呢?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父母又沒有進行相應的分析,就有可能導致這種獎勵出現偏差。

或者說,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所選擇的獎勵並不符合孩子的胃口,他們也會表現出來破罐子破摔的狀態。想要獎勵也要去思考自家孩子本身的興趣點所在,如果一個孩子喜歡吃零食,爸爸媽媽的獎勵是大餐,他會願意嗎?答案是否定的。

02、父母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夠促使孩子進步,很多聰明家長都在考慮

獎勵技巧的選擇對於孩子來說極其重要,父母只有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才能促使孩子進步。我們上面說到了孩子缺乏興趣所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獎勵減少所可能產生的危害,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持續這種進步、上進的狀態呢?

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1、獎勵的配合

實際,我們可以將獎勵分為外部獎勵以及內部獎勵。所謂的外部獎勵,大都是能夠看得到的。比如零食、遊戲機、書本等,而內部獎勵就是言語的獎勵,是一種孩子內在成就感的感知。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僅只是給他們獎勵所謂的零花錢、零食,也可以通過言語的鼓勵讓他們持續不斷的進步。比如孩子這次考試前進5名,我們對他說“下次你也能夠表現的更優秀,媽媽相信你”。在這之後,恰當的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也會增添效果。

2、避免撒謊

現在很多父母會把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他們的要求掛鉤。也就是說,孩子考試考到全班幾名,爸爸媽媽才會帶他們出去玩耍。可是話是這麼說,很多家長卻會因為生活之中的一些瑣碎事情而出現善意的謊言。孩子即使達到這樣的水準,他們也不願意花費時間去和孩子游玩,這樣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缺乏主動性,所以避免撒謊也是較為重要的。

別再用獎勵“摧毀”孩子了,巧用這幾種獎勵技巧,能促使孩子進步

3、注意觀察自家孩子

每個孩子的他們的興趣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也不要看著別的孩子喜歡什麼,就給自家孩子購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本身的特徵,瞭解到他們的喜好。只有讓孩子真實的感受到幸福快樂,他們才會像爸爸媽媽所期望的那樣不斷的進步。

獎勵確實是親子之間相處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我們也要思考清楚如何獎勵?怎麼獎勵?才能發揮獎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