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筆記27,承前啟後的文中子王通

中華文化筆記27,承前啟後的文中子王通

經歷南北亂世,玄學道教佛教興起,儒家學說已漸沒落,古文經學也學出多門、章句雜亂,甚至多有偽造。和春秋時期出現了孔子類似,南北朝末期也出現了一位堪比孔子的儒學大家,文中子王通。和孔子的歷史貢獻一樣,王通重新整理、註疏六經等儒家文獻,開班授徒,為後來盛世做了理論準備。

王通不僅及門弟子多達千餘人,還結交了許多朋友和名流,其中學生薛收、溫彥博、杜淹等,友人房玄齡、魏徵、王珪、杜如晦、李靖、陳叔達等均為隋唐之際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王通教學,分門授受,“門人竇威、賈瓊、姚義受《禮》,溫彥博、杜如晦、陳叔達受《樂》、杜淹、房喬、魏徵受《書》,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受《詩》,叔恬受《元經》,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備聞《六經》之義”。通過“通學”和“兼學”兩種形式,培養出一大批各色人才。可以說造就“貞觀之治”的唐初名相半數都出自王通門下,這是儒家歷史地位前所未有的新高。

中華文化筆記27,承前啟後的文中子王通

中華文化筆記27,承前啟後的文中子王通

唐初四大名相,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全部曾在王通門下學習

王通教學主要以明“王佐之道”為己任,希望能在魏晉動亂和儒學衰敗之後能重振孔學,為儒學在隋唐之際的恢復與發展作充分的思想和輿論準備。王通在講學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和主張,最早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為後世理學的出現做了理論準備。在自然觀上,對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天人感應說及後來的讖緯神學進行了抨擊,在一定程度上使漢代以來神學化的儒學向理學天理論轉變,成為“前理學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歷史觀上,他以“道”的主宰取代了“天”的主宰,成為理學天理史觀的前奏,在倫理學上,他較早提出“窮理盡性”和“主靜”的修養方法,對唐代儒學,特別是宋代儒學有著極重要的影響,開了理學某些重要概念範疇,治學方法以及修養方法之先河。可惜王通僅活了33歲,未能充分展示才華和發揮作用。


中華文化筆記27,承前啟後的文中子王通

軍神李靖也曾師從王通

中華古代文化能夠傳承而不斷脈,孔子之外就是文中子。後人稱讚他為與孔孟一樣的聖人,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王道失敘,禮壞樂崩,三綱將絕,彝倫攸,夫子作《春秋》,明《易象》,刪《詩》、《書》,定《禮》、《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楊墨塞路,儒幾滅矣,孟子作四十篇而闢之。新莽篡漢,道斯潛矣。楊雄作《準易言》五萬言,《法言》十三章而彰之。晉、宋、齊、梁、陳並時而亡,王綱毀矣,人倫棄矣,文中子《續經》以存之……《六經》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存;楊、墨闢,孔子教化行;《法言》修,莽惡顯;《續經》成,王綱舉……是知有時弊則聖賢生。聖賢生,皆救時之弊也。”


王通有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仿造《論語》編輯的《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