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悲觀主義

為什麼寫下悲觀二字?是想了很久才這麼落筆的。也許我的想法不對,而且我希望我的想法是錯的。但是我覺得應該把內心深處的想法寫出來。

看我之前文字的朋友應該明白,即便是2月份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也沒悲觀。因為看到了我們自己採取的策略和決心,以及我對我們中國人憂患思維和集體主義的理解,加上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我相信中國人必然會戰勝疫情。

但目前世界的疫情發展,顯然超出了之前的所有預期——

剛剛英國首相約翰遜確診,成為第一位中招的大國領導人。

疫情悲觀主義


約翰遜痊癒後,會不會告訴大家感染不可怕,從而真正推行群體免疫也未可知。

此前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已經確診。

隨著疫情惡化:封鎖在世界各國的聲音中越來越響亮。

局面

01

美國成全球確診最多的國家,這個數字還在迅速增長中,估計未來2日,確診就會突破10人。

至於歐洲,處於全面淪陷的邊緣,連瑞士這樣8百萬人口的小國,確診都已經上萬。

最悲觀的是,歐洲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提供有效的遏制手段。

北歐的瑞典,已經採取鴕鳥思維的躺屍模式,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意大利雖然採取全面封鎖模式,但是確診人數卻日漸增多,並沒有扭轉局面。

從目前爆出來的信息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除伊朗之外,均是發達國家。

疫情悲觀主義

02

東京奧運會延後: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24日聯合宣佈,東京奧運會延期到2020年後且不晚於2021年夏天舉行,成為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延期舉辦的奧運會。

——意味著疫情在今年夏天難以消滅,影響已經超出之前所有人的預期。

新加坡封鎖:共同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3月22日上午宣佈,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級,新加坡將進一步加強邊境控管措施,從23日11時59分起,所有外國旅客無論國籍,都不能入境或過境新加坡。同時只允許包括醫療、公共交通等基礎服務領域的工作準證持有者及其家屬進入新加坡。

——新加坡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自由港。這麼玩,相當於給自己狠狠的一刀,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會這麼砍自己的。


03

據彭博社報道,部分政府開始禁止糧食出口。

哈薩克斯坦是小麥和麵粉的主要輸出國,目前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麵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受哈薩克斯坦影響,吉爾吉斯斯坦正在考慮暫時禁止出口小麥和小麥麵粉,為期六個月。以小麥麵粉為主食的人群,包括中亞國家和中國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據報道,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2019年,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排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之後,出口總量637萬噸,進口越南大米的國家中,菲律賓210萬噸,科特迪瓦58萬噸,馬來西亞58萬噸;中國進口47.7萬噸,列在第四位。

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當今世界,糧食在經濟版圖中佔比或許不大,但非常關鍵,且必不可少。農業國這麼玩,對整個世界供應鏈影響極大。

中國雖然稻米和小麥儲備充足,但仍然是全球糧食進口大國。這幾日大A糧食股逆市上漲就是一個信號。

我覺得這是一個警鐘:提醒中國一定要保護好耕地面積。

十年之前,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言猶在耳。

現在還有多少人關心這個底線降到哪裡了?

疫情悲觀主義


大家都在議論哪裡房價漲了多少、還能漲多少、是否為學區房,這種局面很明顯不正常。

現在最壞的結果,就是全球封鎖。

邏輯

01

我們現在對照疫情地圖看一下,除伊朗之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都是最發達的地方。美國、歐盟,韓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中國雖然還頂著發展中國家的帽子,卻是世界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中心,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什麼意思呢?就是疫情正在摧毀世界的流動性。

現在的輿論非常保守:

保守表現之一,嘲笑其他國家手忙腳亂,彷彿自己在岸上。實際上第三產業還在寒冬中,龐大的從業群體急需工資和獎金還房貸、供養子女唸書。尤其是基層青年,包括那些廚師、手藝人、裝修工等等,為了子女唸書在小城市買房子的群體,日子巨難過。春節在老家,親朋鄰里之間家庭矛盾賊多。原因有千百種,歸結起來就是賺錢不足,然後為雞毛蒜皮的瑣事鬧矛盾。各地爆出離婚率上漲,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保守表現之二,相當一部分輿論都在主張封閉關口。我相信這些初心都是好的,都擔心疫情二次傳播。但很少有人真的去思索國門關閉之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這個世界,早已不是關上門就能過日子的時代了。今日閉上關口,何日能開放?世界疫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結束,難道要一直閉關下去?

疫情悲觀主義


搞外貿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從精英到民工各階層都有,基本上涉及所有產業鏈。而且國家要靠外匯順差購買必要的糧食等產品。

像朝,可以關起門過日子;俄,也可以勉強關起門過日子。還有那些沒有經歷工業化的國家,也可以關門過日子。但中國不行,美國不行,歐洲也不行。

從歷史經驗看,疫情對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打擊更大。

伯羅奔尼撒戰爭,繁花似錦的希臘為何會敗給野蠻的斯巴達?因為關鍵時刻一場疫情摧毀了希臘。是什麼掏空了東漢帝國、拜占庭帝國、大明帝國?答案都一樣,疫情。

02

推演一下全球都暫停會是什麼情況?

答案:毫無疑問,經濟上是一場災難,債務雪崩,許多人資金鍊斷裂,陷入赤貧。

——金融危機不可避免。

首先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歐美就扛不住,危機不可避免。很多人恨鐵不成鋼,說歐美為什麼不願意完全封鎖?除了信奉自由主義之外,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債務鏈條,封鎖不起。

意大利名義上封國,但為什麼疫情拐點仍然沒到來?很大的原因在於,沒有封鎖到社區。在城市,只有封鎖到社區,才可能真正阻斷病毒傳染;只要能封鎖到社區,很快就能見到拐點。中國的經驗,其實就是農村封鎖到村莊,城市封鎖到社區。如此才能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疫情悲觀主義


意大利政府一是沒有這個動員能力,二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因為這樣意味著徹底暫停一段時間。他們辦不到。以NBA火箭老闆蒂爾曼·費爾蒂塔為例,他最近因為裁員四萬人,被無數美國民眾唾罵。但他接受採訪時表示,“萬豪和MGM也都裁了幾萬人。如果我不裁,不用兩個月就倒閉了。”

費爾蒂塔的公開身價是40億美元,超級富豪;但其中火箭隊佔了20億,他的餐飲集團佔了15億多,這些都屬於第三產業,疫情期間首當其衝。其他是股票、豪宅、飛機、遊艇、現金。而疫情期間,股票大跌,現金流並不多。至於那些固定資產,他說“你現在能給我找到個人,買了我的飛機遊艇和豪宅嗎?肯定沒有。你要能找到,我明天就全賣了。

那些被裁員的人,身上還揹負各種貸款。所以你明白,為什麼發達國家要發現金了吧。因為不發現金,很多人失業之後,現金流就會斷裂,就會爆發債務危機。其實特朗普名下的產業也開始裁員了。

這還是發達國家,目前還有錢給老百姓發錢。大多數欠發達國家,根本無法給老百姓發錢。比方說中國,每人發一萬塊,就是14萬億,財政很明顯扛不住這樣的壓力。亞非拉很多地方,連基本的醫療保障都沒有,抗疫更沒指望。

因此一旦全球摁下暫停鍵,很讓人悲觀。

03

全球一旦暫停,金融危機之後就是全方位的經濟衰退。

還記得上一次全球大衰退是什麼時候麼?就是1929年到1933年。那場衰退的結果,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我在民國夢和美國史中論述過,正是因為那場歷史性衰退,德國人選擇了希特勒和納粹主義,日本人推著裕仁天皇走向軍國主義之路。蘇聯人選擇斯大林模式,美國人差點讓羅斯福成為獨裁者。然後大家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其實大家也不見得真的想打仗,但是被民粹主義裹挾之後,只有一條路走到黑。

其實大衰退,多半都是民粹主義裹挾下的人禍。研究一下哈薩克斯坦和越南的暫停糧食出口:究竟是從經濟角度做的決定?還是從安全角度做的決定?或者是被輿論逼迫做的決定?

從經濟角度看,農業大國需要靠出口農產品換其他商品。

從安全角度看,疫情基本不會影響農業生產,不存在本國口糧問題。

之所以這麼玩,大概率是因為恐慌和輿情逼迫。

疫情悲觀主義


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意味著各國政府會因輿情而妥協,從而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

而且經濟衰退之後,會造成秩序混亂,對社會的精神是重創。疫情期間,我仔細研究了歷史上的那些災難,基本上都是在社會秩序混亂時肆無忌憚地傳播,尤其是兵荒馬亂時代。因果很簡單,社會秩序混亂之時,物資供應就難以充分保障,身體抵抗力下降;同時精神低落,也會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那些鼠疫,大家可以翻閱下二十四史,基本上每一次大的社會混亂都會有鼠疫發生;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而是社會秩序混亂的結果。

所以大喊封鎖關口解決問題時,要思慮長遠一些,更理性一些。

人類面對的病毒威脅並非只有新冠一種,還有其他很多種病毒。

當社會機能因為長久封閉而削弱,就會面臨更多潛在威脅。

總結:全球暫停面臨四層風險:一,金融危機;二,全球經濟衰退;三,社會秩序混亂;四,潛在病毒威脅

對策

01

病毒無國界。

人類上一次經歷的全球性疫情,也就是百年之前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實就發生在人類社會最虛弱的時刻。

現在的疫情局面,已經把所有國家逼迫到同一個戰壕裡。

和平時代的那些博弈、競爭,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面前,輿論戰、情報戰、貿易戰、金融戰都變成了次要問題。這些戰場可以先停下來,等疫情結束再開不遲。

因此宏觀層面看,全球攜手是唯一的選擇,可以容忍一輪金融危機,但至少得守住全球經濟大衰退這個底線。

現在最不希望全球封鎖的三方:歐亞大陸東方的中國、日本、韓國;歐亞大陸西方的歐盟和英國;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加拿大。

這三個地方是全球財富的匯聚地,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如果全球暫停,受損最大也是這三個地方。

只要中美歐三方能攜手,整個世界抗疫問題就不大。那麼中美歐可能結成抗疫同盟麼?其實完全有可能。想象下1929年世界大蕭條,美國當時還不承認蘇聯的合法性,但私下裡經濟往來非常火熱。二戰開打,中美英蘇形成強有力的同盟。如今世界各國的博弈對抗,遠不如那個時代激烈,抗疫聯盟完全可以成立。

如果結成抗疫同盟——

政治上,要有二戰時同盟軍全球統籌的高度。中國已經做好類似準備。中國領導人在前天G20峰會的講話,以及近期和各國領導的通話,都在傳遞攜手抗疫的信息。

歐洲各國其實正在整合。根據報道,法國正在向德國軍方尋求援助,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而且美國也得更加重視,否則航母艦隊都可能變成“鑽石輪公主號”。

疫情悲觀主義


02

歐美現在的對策是擰開水龍頭,給企業放水。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日本等國,都在給企業和老百姓大水滿貫。3月25日,美國擬推出約2萬億美元(2019年GDP的10%)的一攬子計劃,向受新冠疫情衝擊的企業、勞動者和醫療體系提供緊急救助。

這些招數全部是經濟層面,雖不足以避免金融危機,但可以緩解經濟大衰退。最關鍵的還有一條,產業鏈。

其實現在最需要的是口罩、呼吸機、防護服、檢測盒這些常規性醫療資源,它們就好像是戰士的武器。以中國疫情為例,武漢之所以死亡率較高,是因為爆發之初缺乏醫療資源。中國除去湖北省之外,死亡率不到1%。意大利現階段死亡率接近10%,如果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死亡率完全可以降低到3%附近。因為同樣是老齡化社會,日本控制的就比較好,沒有出現醫療資源緊缺,死亡率在3%附近。

疫情悲觀主義


歐洲的德國,確診人數也奔著5萬去了,但因為醫療設施準備充分,死亡僅僅2百多人,死亡率低於1%,比中國除去湖北省之外的地方還低,這是一個奇蹟般的數字。即便搞群體免疫,從道義和法理上,也得把死亡率降下來。

03

以歐美的工業實力,他們要重啟口罩、呼吸機生產應該不是難題。但搞笑的是,政客們手忙腳亂只顧得管經濟,貌似忽略了醫療設備的生產。

中國在2月初,醫療資源也是嚴重不足,各種手忙腳亂。但抗疫過程中,注重復工生產,很快產能就上來了;如今還能為其他國家提供援助。歐美疫情爆發也將近一個月了,其產能還沒有搞上來。

如果搞抗疫聯盟,第一件事就要統籌規劃醫療資源生產。還是那句話,醫療資源充足且準備妥當,那就可以向德國看齊,死亡率不足1%;如果準備不充分,那就是意大利,死亡率逼近10%。

疫情悲觀主義


可以把中國作為生產基地,提升產能。

中國本就是世界工廠,生產能力處於歷史頂峰。以中國目前的工業生產能力,各國把原材料和設備配合好,產能還可以大幅提高,緩解世界醫療資源緊缺不難。

以中國目前的貿易體量,其他國家可以儘管到中國下訂單:

富裕的國家給現金下訂單;

缺乏現金的國家可以拿資源做抵押下訂單;

對於那些特別貧困的國度,抗疫聯盟成立後,可以通過聯合國的名義下訂單,給貧困國家醫療援助。全世界的慈善組織也可以動起來。檢驗世界慈善組織面目的時刻到了。

如此,抑制疫情的過程將大為縮短。

最後的話

世界應該慶幸,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如果世界工廠是越南或印度,直接宣佈封鎖,那整個世界毫無疑問會雪上加霜。

但是讓人憂慮的是,現在很多產業在往越南或印度轉移。也許一代人之後,中國就不再是世界工廠,那個時候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將會非常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