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朋友家的小明,今年剛滿6歲,朋友對孩子的學習講求“放養式教學”孩子想學學,不想學也沒事,只要開心就好。他們一家人也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自己愛上學習,想要學習。

因為孩子正是活潑愛動的年紀,所以對於生活中一些心情的事都特別的感興趣想要學,朋友也很開心,所以當孩子看到別人在表演跆拳道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穿上白色的道服特好看,想要學的時候,朋友就同意了。

在報名之後,剛開始學的那幾天,小明總是興奮不已,每天回家之後也會告訴朋友,今天又被哪位老師表揚了,朋友聽到之後也十分的高興,但是不曾想一個多月之後,小明死活哭鬧著就不願意去了。

朋友看到小明身上的淤青特別心疼小明,算是默認了小明不再想去跆拳道的事實。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沒幾天,小明又突然對電視上的鋼琴特別的感興趣,吵鬧著想要學習鋼琴,並且保證這一次一定會堅持下來,不會半途放棄,朋友一時心軟,又為小明買來了鋼琴,結果小明沒學幾天又想放棄。

朋友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小明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朋友和家人都儘可能的進行滿足,小明又突然間沒有興趣的循環生活當中。

但是對於此情況,朋友也特別的頭疼:不是說好要讓孩子自由地成長,不管孩子學習,能夠更好的促使孩子學習嗎?怎麼現在什麼都依他的意,孩子反倒什麼都學不好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像朋友這樣的情況,想要放任孩子的學習,結果卻造成了孩子樣樣都學不好,一定程度上,是家長們誤解了“不管”孩子學習的真正定義。家長雖然需要適度的放任孩子學習,但是也需要張弛有度。這個時候赫勒法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一、什麼是赫勒法則?

赫勒法則是由英國管理學家H·赫勒進行提出的一項有關管理學的法則。其核心內容就是,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更加努力。

一定程度上,每一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當你能夠滿足他這種需要時,他就會更加願意為你做某些事情,從而獲得肯定,這在管理當中也是一種上級對待下級有效監督的表現。

赫勒認為人的本質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惰性,這也對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問題。管理的主客體都是人,而管理者真正想要調動員工的工作激情,就需要很好的運用手中的監督以及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其中,有效的對員工進行監督,也能夠促使員工更加積極努力的工作。

這項法則應用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也可以表現為如果家長不管教孩子、放任孩子的學習,就會導致孩子什麼都不想做,一定程度上,只有孩子感受到壓力時,才會更加想要努力。家長們需要適時的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一定的學習壓力,促使孩子更好的學習,這個時候藍伯格定律,能夠很好地為家長們進行解答。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二、什麼是藍伯格定律?

藍伯格定律也是被應用到管理學當中的一種定律,它表明在管理員工時,需要為員工製造必要的危機感,才能有效的提升員工的動力。

一定程度上,家長在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管理時,也可以運用到藍伯格定律,為孩子創造學習方面的必要危機感。

雖然壓力和動力原本是一個相互矛盾的點,但是一定程度上兩者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轉換。

當家長給予孩子適度的壓力時,就能夠促使孩子面對學習壓力,儘快的進行自己的調整,將壓力換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促使著孩子更好的學習。

著名鋼琴家朗朗在回憶自己的成名路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生就是一步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會有下一步,興趣也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朗朗的爸爸在教育朗朗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一直都在為朗朗製造壓力,但是一定程度上,這些壓力也鍛造了朗朗的成功。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三、有效的壓力也能夠促使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著名作家劉墉表示:壓力有著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雲霄飛車,你可以轉身離開,去玩簡單的,也能硬著頭皮坐上去,在尖叫之後輕鬆地離開。

一定程度上,家長適時地給予孩子壓力,能夠為孩子帶來很多的正面影響。

1.壓力能夠促使孩子更有動力

著名教育家葉瀾身邊的一個孩子小景就是這樣的存在。小景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去了一趟美國之後,就下定決心想要考託福。儘管在學校裡面他的成績已經很優秀,但是面臨困難重重的托福考試,小景身上還是揹負著很大的壓力。

並且小景的父母也不是特別的想要小景考取託福,但是就在這樣的幾重壓力之下,小景依舊努力的堅持考託福,最終在初二的時候通過了托福考試,並且直接進入了美國私立的初中學習。

事實的壓力能夠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臺階,當孩子垮過去的時候,孩子也會變得越發優秀。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2.壓力會促使孩子更自律

還是小景,因為小景下定決心想要考取託福,所以即使在這個日常生活中外界給予他特別多的誘惑,小井依舊心無旁騖地將考託福放在第一位,在學習當中也變得更加自律,最終成功考取到他心目當中的託福。

3.有壓力的孩子目標更為明確

當孩子身上揹負了一定的壓力時,孩子就會更加想要為自己心中的目標去努力,並且在內心當中也會為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定的計劃,通過這些計劃的實現,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標。

家長們在對孩子的學習適度的增加壓力之後,也需要為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才能更好地促使孩子努力學習。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四、有效監督促使孩子更好的學習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就需要為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監督需要遵循這些原則:

1.和孩子進行共同探討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監督時,也需要事先和孩子進行共同的商討,讓孩子認同,家長對自己的監督,只有孩子和家長達成共識之後,面對家長的監督,孩子才不會產生排斥感。

2.監督儘量從多角度出發

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當中,多角度多維度的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樹立更多的好習慣,逐漸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3.監督最好從細節出發

如果家長的監督沒有切實到具體的細節時,就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模糊概念,不知道如何進行遵守規則,也無法在家長的監督之下實現有效的成果。

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進行監督時,最好是從細節進行出發,更好的幫助孩子落實到實處。

4.監督也講究先緊後松

一定程度上,孩子因為年齡的原因對自己的支持力是比較差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需要不斷的對孩子進行提醒,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形成習慣。

而當家長進行有效的監督時,如果孩子想要抵賴,家長們一定要堅定的拒絕孩子這種行為,但是在拒絕的過程中,態度需要放鬆一些,靈活的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5.提醒孩子不要催促孩子

從心理學上來講,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分為兩套系統進行合成的,一套是軀體,一套是心理的。

當家長對孩子進行催促的時候,只能促使孩子身體進行學習,卻無法實現孩子心理想要進行學習,並且很容易促使孩子產生排斥感,這樣就讓孩子更加不想要學習。

6.進行復盤總結

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監督時,可以每天晚上抽出一段時間和孩子進行盤點一天的學習行為,如果孩子做得好的話,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的話,讓孩子進行反思自己的錯誤,這樣也能夠又使孩子在總結當中得到更好的成長。

家長從不管孩子的學習?藍伯格定律:有效的壓力促使孩子更加優秀


五、面對孩子的監督時,使用正確的方法也很重要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孩子的寫作業進行監督。

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陪伴,而在陪伴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不影響孩子的學習,不對孩子出現了錯誤進行評價。耐心的等待孩子完全將作業進行完成。

等孩子進行完成作業之後,家長在耐心地指出孩子在作業當中存在的錯誤,這樣也會加強孩子對於改正錯誤之後的正確做法產生記憶。

切勿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打罵和訓斥,這樣也會造成孩子從內心當中對於學習的排斥感,更加不想讓我學習。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

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在面對孩子學習過程中,也需要講求正確的方法,需要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有效的監督,但是卻並不是監視,一定程度上,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期間,並不是時時刻刻的陪在孩子身邊,盯著孩子完成相關的學習,而是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學習困難的辦法,才能夠使孩子更加想要學習,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