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帥帥下午放學後不肯回家,執意要在小區裡的花園區玩一會,媽媽讓他早點回家寫作業,可是帥帥根本不聽,拗不過兒子的媽媽還是選擇了妥協。

因為帥帥才二年級,考慮到孩子作業不多,所以媽媽讓他玩了半個小時。

回家後媽媽要準備晚飯,讓帥帥趕緊把作業先寫點,帥帥嘴裡一直說好,可是當媽媽做好晚飯後卻發現兒子的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有。

氣急敗壞的媽媽忍不住指著兒子罵了起來,最後告訴兒子作業不寫好就不準吃飯。

本以為兒子會認錯,可是沒想到帥帥卻說不吃就不吃,正好我也不想吃。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說完就進了自己的房間,還故意把門重重的關上,這讓媽媽瞬間也沒了心情,看著一桌子的飯菜,卻根本沒有心思動筷子。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都很信奉熱爐效應,當發現孩子做的不對時,第一時間就會指出來。

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就起不到讓孩子長記性的效果。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髮現即便自己已經及時處理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依然無法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所以會苦惱會鬱悶。

孩子的不良行為真的要及時處理嗎?至少這些常見的情況是例外,如果採用熱爐效應,效果也許會適得其反。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採用熱爐效應,效果也許會適得其反

  • 自己和孩子都處於或一方處於負面情緒中

和孩子溝通講道理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必須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因為這時大家的情緒是穩定的,自然為有效的溝通創造了條件。

即便無法全部達成共識,父母和孩子也能夠解決選擇性的問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此時大家都處在負面情緒中,那麼父母一方脾氣會變得非常暴躁,他們會罵孩子甚至打孩子,很顯然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反感。

孩子有負面情緒,自然無法聽進去父母說的話,不管父母說的多麼有道理,此時的孩子也是滿腦子的排斥,根本無法接受,更談不上認同。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後,暫時沒有時間立刻溝通

有的時候父母會在孩子上學前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比如把換好的拖鞋隨腳一踢,或者是重重地把門關上。

但這時因為急於送孩子上學,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畢竟不管是開車、騎車還是坐車,在上學前指責孩子都會影響他們的上課心情。

  • 吃飯的時候不適合

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卻習慣性的在吃飯的時候指責孩子,不是說孩子學習不認真,就是說他們吃飯的習慣不好,這會讓孩子非常不開心。

但是這些家長卻視而不見,依然喋喋不休的說著孩子,似乎他們只有吃飯的時候才有時間和孩子交流。

但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有著很不利的影響,會導致他們消化不良,甚至乾脆直接不吃飯。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起床後不適合

有的父母在早上就開始對孩子嘮叨,一會嫌孩子起床太晚,一會兒接孩子吃飯太慢,總之此時的孩子在他們眼裡似乎一無是處。

但是如果在早上就開始罵孩子,容易讓孩子一天的心情都不好,況且早上孩子會有什麼真的值得去罵的行為呢?如果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那麼反而有些得不償失。

  • 大家處在疲勞的時候

人們在疲勞的時候是不想去說任何話的,當然也不願意聽他人在自己耳邊喋喋不休的說著。

這個時候大家最需要的是休息,只有得到了足夠的休息,我們的思維才能重新活躍起來,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處理事情。

所以不管是父母自己還是孩子疲勞的時候,雙方都是不適合溝通的,否則只會讓大家的疲勞感越來越強,自然也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反感。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公共場合不適合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直接罵孩子是很多父母都會有的行為,但這也是最不應該的行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即便是年紀還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公共場合指責孩子時,會讓很多人圍觀,甚至有的人會對孩子指點議論。

這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當然這些並不代表父母可以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只是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的處理時間會有所延遲。

不過在此之前要學會巧用佔位符,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家長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並且準確的表達出來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時候,可以及時指正出來,並且通過自己的語言和神情具體的表現出來。

不僅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

這會讓孩子做到心裡有數,所以即便是延遲處理孩子,孩子也不會覺得難以接受。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告訴孩子延遲處理的原因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現在沒有對他們的錯誤行為進行處理,並不是代表父母允許他們的這種做法,只是現在由於某些客觀的原因不方便處理。

所以父母除了堅定的表達自己態度之外,還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既然做錯事情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責任和擔當。

因為只有讓孩子懂得規矩,他們在社會中和他人相處時才能夠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去做,什麼事情不能去做,否則沒有分寸感的隨心所為,傷害的不僅僅是他人,更是他們自己。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 告訴孩子具體溝通的時間

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會在什麼樣的時間和他們溝通。

比如孩子在外面犯了錯誤,父母為了尊重他們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責罵孩子,但是會告訴孩子到家之後必須先溝通這件事情,然後才可以玩。

或者在孩子考試前父母發現了他們的某些不良行為,為了不影響他們的發揮,父母會告訴他們好好考試,考試之後再對這種行為進行探討。

孩子公共場合發脾氣,軟硬不吃?父母巧用“佔位符”效果翻倍

當然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父母要選擇在他們哭鬧停止之後再交流,否則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總之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即便不適合當下進行,也要儘快找時間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比較好的教育作用,讓問題能夠儘可能順利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