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強國成第一疫情國!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還能好嗎?美國記者: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會好嗎?


北京時間3月27日凌晨,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佈的數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總數已達8.2萬人,超過中國成為截至目前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


3天前,世衛組織發言人預測,美國很可能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沒想到今天就成了真。


積累在這個“結果”中的絕大多數增量,是在10天內迅速出現的——3月17日以來,新增確診病例直線飆升,從當時的887升至26日的85993例,不到兩星期翻了近100倍,昨天一天就新增1.6萬。此外,美國的死亡人數突破1000,死亡率達到1.5%。這意味著,美國疫情正處於大暴發期的“上升曲線”內。


第一強國成第一疫情國!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還能好嗎?美國記者: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其中,紐約州的形勢最為嚴峻,確診總數接近4萬人,佔美國確診總數的一半,可謂美版“武漢”,聯邦政府已經開始對其進行支援。除此之外,疫情較嚴重的還有新澤西州(6876),加州(3923),華盛頓州(3207),密歇根州(2856),伊利諾伊州(2538)。


“美國的確診人數未來兩三週裡可能會達到頂峰。”作為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公共衛生高級研究員,學者黃嚴忠同時也以一個美國普通民眾的身份,每天關注疫情和政策的變化。


他告訴健康界,這實際上是前期“消極”抗疫帶來的必然結果,隨著美國檢測能力迅速擴大,確診總數埋在水下的“冰山”正在快速顯現。


自3月13日特朗普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後,美國防控措施越來越“硬”,除了不斷增強的檢測能力,還有各州先後發起的“居家令”,社交隔離已經加強。


“現在美國政府該做的基本都做了,以滿分100分算,如果疫情之初美國的應對不及格,那麼現在至少已經升到80分了。”黃嚴忠認為,考慮到美國社會具有極大韌性,且正在自發組織起來積極抗“疫”,疫情拐點的到來也許會早於很多人的預期。


第一強國成第一疫情國!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還能好嗎?美國記者: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1月底,中國疫情暴發伊始,美國的防控措施主要集中在出入境限制與邊境檢疫上,防止新冠病毒輸入。


但是最初的舉措是非常鬆散的:美國只限制了來自中國的航班,境外其他國家的美國公民仍能自由進入美國,有韓國、埃及、伊朗、意大利、墨西哥旅行史的確診者陸續出現。


更關鍵的是,美國要求海外歸來的美國公民、綠卡居民等均需隔離14天,但所謂“隔離”只是“自覺自願”,沒有任何監控。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的應對措施非常少,且聯邦政府不斷向外釋放“美國感染病毒的風險很低”“情況完全在掌握之中”“感染後80%能夠治癒”“就是一個大號流感”等信息。


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疫情初期還公開舉行了競選集會,並稱此舉非常安全。哪怕美國出現了“社區傳播”的第一個可能病例,特朗普仍聲稱“疫情在美國得到了控制”“我們真的做好了準備”。


“最初美國政界是真的不認為新冠病毒多麼可怕。”黃嚴忠說,中國最初的疫情數據顯示,80%感染者為輕症並可治癒,13.8%為重症,6.1%為危重症,死亡率在1%左右,遠低於SARS。美國人看到了數據,沒有真正看到數據之後中國抗疫的應對投入。“說到底,美國對新冠病毒產生了輕視和誤判,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出臺嚴厲舉措。”他說。


而《紐約時報》一位專欄記者則點出了另一點:“特朗普不願意相信這場危機的存在,或許是因為這一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傷害他心愛的股票市場。”


不值得為新冠病毒大動干戈,不值得為其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這是美國沒有嚴格的進行“檢測、追蹤、隔離”措施背後的重要心理,而這些措施卻是WHO認為遏制疫情的重要方法。


此前,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談及國際疫情走勢時,也曾表示,美國公共衛生實力強大,只是出於保持社會經濟運行的考慮沒有在一開始就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


“卡脖”的試劑盒讓美國滑向“失控”邊緣


這一輕視心理首先表現就是檢測試劑盒持續不足。


截止目前,廣泛而準確的病毒檢測被認為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在這方面,韓國是最佳的例子——雖然沒有進行“封城”等措施,但是其快速鋪開的病原檢測,是病毒傳播勢頭被遏制住的重要原因。


但自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核酸檢測不足的問題一直飽受外界詬病。


1月24日,CDC(國家疾控中心)開發出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方法,隨後花了一個半星期才被FDA批准。


2月5日,終獲批准後,CDC開始把試劑盒發往全美各地,卻很快發現其成分有缺陷,無法檢測出結果。儘管CDC及時進行了補救,但試劑盒從此一直“供不應求”。從那時起,外界對美國檢測能力不足的批評就沒有斷過


最初,在美國仍然只有CDC有病毒檢測的權限。2月初,華盛頓大學臨床病毒學實驗室助理主任亞歷克斯•格雷寧格(Alex Greninger)希望自己的實驗室能幫忙測試新冠病毒。但要獲得授權,他們需要展示的測試結果數量要比當時全美的確診病例數量還要多——而這需要3個星期的準備時間。但是對於新冠病毒,3周就足以讓病例數從100傳播到1000。


試劑盒的短缺、實驗室的限制使當時美國一天只能檢測幾百例——當時,只有具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和明確病毒暴露史或相關旅行史的病人才有資格進行檢測,普通民眾難以獲得病毒檢測的機會。


第一強國成第一疫情國!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還能好嗎?美國記者: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2月25日,遲遲得不到批准的西雅圖傳染病專家海倫·朱(Helen Y. Chu)博士擅自拿用於流感測試的樣本做起了新冠檢測——這才揭開了病毒已發生社區傳播的蓋子。


隨後,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特雷弗·貝德福德(Trevor Bedford)對美國本地病毒的研究顯示,它們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人帶入美國的;然而它們又分化出了許多亞種,說明新冠病毒已經在西雅圖無聲無息地蔓延了好一段時間——估計有6個星期。


嚴格的檢測政策與有限的實驗室使美國大量的潛在感染者得不到確診,而這不僅加劇了病毒的傳播,而且導致嚴重的漏診——報告上寥寥的確診數字早已無法反應實際的疫情現狀。


有研究估計,截至3月14日,美國就已經有多達53000例COVID-19病例,遠超當時的數據。


滯後的檢測能力反過來又遲滯了美國的防控政策——試想如果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持,一個地區的領導人能採取多積極的措施呢?在一個城市還只有個位數病例的時候下令取消大型活動,要求居民待在家中,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過度反應?


由於前期的輕視,除了檢測能力有限,美國目前口罩、呼吸機等醫療和防護物資儲備,甚至床位與醫護人員都可能面臨短缺。據《紐約郵報》報道,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Alex Azar)曾表示,目前美國的戰略儲備的N95口罩只有3000萬個,但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為3億個,缺口2.7億。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以美國目前的人口為基準,剖析了美國衛生部2017年針對大流行病情境出臺的預備方案。分析顯示,若新冠肺炎疫情達到中等程度,美國醫院重症監護室對於重症病人的收治能力僅為需求的一半。


而研究預測,如果新冠肺炎達到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程度,美國可能有74萬人需要呼吸機,而目前美國全國呼吸機的數量只有16萬,美國聯邦政府的儲備只有1.27萬,遠不能滿足需求。


以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為例,據專家預測,其疫情峰值將於5月初來臨,屆時預計最多需要11萬張病床,而目前全州擁有的病床數不到一半。上週四,紐約州州長就在向聯邦政府所要15000臺呼吸機和300萬口罩,單是這一數量本身已經超過了聯邦政府本身的儲備量。


這一切都使美國看起來正處於“失控”的邊緣。


覺醒後的“絕地反擊”,晚不晚?


在鋪天蓋地的批評聲與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中,特朗普3月13日終於承認美國的疫情形勢嚴峻,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這可以被視為美國疫情防控的轉折點。”黃嚴忠表示,這意味著美國開始採取越來越“硬”的措施積極抗“疫”。


美國政府進一步升級了對外旅行禁令。13日午夜起,暫停美國與歐洲申根區26個成員國之間的旅行往來,為期30天;16日午夜起,將對往返英國和愛爾蘭的旅行進行限制。此外,美國政府正考慮在國內某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實施旅行限制。


另一方面,國內的抗“疫”措施也在強化。14日凌晨,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一項應對疫情的經濟救助法案,提出了包括免費開展新冠病毒檢測、支持疫情期間帶薪病假、擴大視野保險和食品補助等各類救助措施。


其中,個人年收入不滿75000美元或者夫婦二人不滿150000美元的公民都能收到1200美元來自聯邦政府的補貼,每個孩子還能多加500美元。


“當然大部分資金還是用來提升檢測能力。”黃嚴忠表示,現在僅紐約一個州每天的檢測能力就在1.5萬次以上。截止3月19日,美國的檢測量已經達到10萬次,而兩天前累計總量還不到6萬。


檢測能力在快速提高,但是美國目前仍然主要檢測症狀嚴重的人,繼續呼籲輕症的確診或疑似患者居家自愈,這是接受檢測的病人中確診率和死亡率較高的一大原因。


這一措施背後的邏輯是,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80%以上的輕症患者可以自愈,所以出現輕症的病人不管是否確診都需在家自我隔離,檢測與否不會給他們的病程帶來什麼改變,反而還會浪費檢測人員的防護設備。且一旦出現“假陰性”結果,也不利於自我隔離。


上週,紐約州與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合作在全州建立了4處臨時醫院,用時不到72小時,1000名退休的醫生和護士已經開始提供醫療服務。同時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醫院船,每艘床位在1000名左右,能夠快速開往疫區解決床位不足的問題。


據報道,上週美國軍方就將停靠在西海岸聖地亞哥的軍事醫療船派遣到華盛頓州執行醫療任務,而美國海軍“安慰”號醫療船預計將於4月停靠在紐約港。


一些社會組織已經開始在全國招募醫護人員,目前已經組成了一批4萬人規模的緊急醫療隊,其中包括各科醫生、麻醉師、藥劑師、護士等。而且,紐約州與麻省都發布了通知,要求醫學院四年級的學生提前畢業,前往各機構做實習生,為抗“疫”貢獻力量。


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醫療物資短缺。美國已經完全取消了醫療物資相關進口的關稅,希望加大相關物資的進口;此外,特斯拉和福特等大公司也已經被批准開始生產呼吸機等醫療防護設備。


“如果情況持續惡化,美國政府可依據《國防生產法》接管國內重要的生產企業,親自調配資源進行物資生產。”黃嚴忠介紹,該法案將要求美國公司按照國防部的規定優先生產保障國家安全的產品。


但是與口罩等可以快速提高產量的醫療用品不同,呼吸機的生產具有較高門檻,這使迅速擴大生產有一定難度。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加大從中國進口醫療、防護物資或是特朗普尋求通話的主要目的之一


目前,雖然聯邦政府無權封城封路,但疫情嚴重的各州都已發佈了“居家令”,超過55%的人口被強制待在家中。“很多地方也設計了各種無需接觸的社交措施,”黃嚴忠以自己為例,說他前幾天寄養寵物時,只需要把寵物放在一個屋子裡,隨後會有工作人員出來接走,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不再接觸。


第一強國成第一疫情國!處於“失控”邊緣的美國還能好嗎?美國記者:特朗普或許更在意他心愛的股市

拐點或在四周內到來,否則……


防控措施強化以後,疫情拐點什麼時候來臨?


“具體的效果還需要兩到三週的觀察。”黃嚴忠預測,如果相關措施進展順利,兩三週後或許就會迎來拐點。


對於美國的疫情走勢,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視頻連線在美華人時提到,美國疫情的拐點取決於美國封鎖措施的執行程度與時間,以及能否維持高水平的檢測能力,“現在美東沒有問題,但是不確定美國其他城市能否都做的同樣好,所以美國疫情仍存不確定性”。


張文宏對此的預測與黃嚴忠有一定重合。他提到,美國的醫療儲備非常充裕,美國醫療設施的緊急生產能力也比較強,所以疫情拐點一定會到來——快的話需要兩週,慢的話或許需要四周。但如果後一種情況出現,說明確診病例還會繼續呈指數型上升,那時很可能會出現救治資源的明顯“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