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延長退耕還林還草補貼期限,提高補助標準的提案”覆文

“關於延長退耕還林還草補貼期限,提高補助標準的提案”覆文
(2019年第1067號(資源環境類061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建立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長效機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進一步要求,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建立成果鞏固長效機制。  近年來,針對你們提出的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即將到期,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標準偏低的問題,我局多次向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反映並提出意見建議,經過積極協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退耕還生態林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下達2017年度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的通知》(發改西部〔2017〕1088號)規定,從2017年起將新一輪退耕還林種苗造林費補助標準由每畝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1600元;從2018年起,有關部門又將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到期的生態林納入森林撫育補助範圍,每畝每年補助20元,連續補助5年;2019年,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由每畝15元提高到每畝16元。同時,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


“關於延長退耕還林還草補貼期限,提高補助標準的提案”覆文


  但是,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中央財政緊張,有關部門認為,現行退耕還林還草補助標準及年限,是綜合考慮“三農”問題、國家財力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各方面因素研究確定的,宜繼續按照現有政策執行。新一輪退耕還林遵循“農民自願,政府引導”、“尊重規律,因地制宜”等原則,退不退耕、還林還是還草、種什麼品種,均由農民自己決定,且不再區分生態林與經濟林。對於退耕還經濟林的,可以增加其經營性收入;還生態林的,可以通過促進轉移就業,增加其工資性收入。同時,各地政府還可以在專款專用的前提下,統籌安排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異地扶貧搬遷投資、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用於退耕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以增加退耕農戶收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地方落實國家級公益林區劃調整機制,對符合條件的退耕還生態林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撫育補助政策,並繼續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完善前一輪及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給退耕農戶更多的實惠。同時,按照《退耕還林條例》國家對退耕還林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制,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省的規定,以及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印發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發改西部〔2014〕1772號)關於“省級人民政府可在中央安排的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基礎上,自主確定兌現給退耕農民的具體補助標準和分次數額,地方提高標準超出中央補助規模部分,由地方財政自行負擔”的要求,各地還可以結合自有財力,統籌整合有關資金,研究制定本地區退耕還林補助到期後鞏固成果的長效機制,並加大對新一輪退耕還林的補助力度,鞏固並擴大退耕還林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