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記得2013年的“蘋果傲慢門”嗎?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2013年3月28日(農曆2013年2月17日),人民日報批蘋果傲慢 蘋果陷入輿論危機。

你們還記得2013年的“蘋果傲慢門”嗎?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蘋果的“傲慢門”

繼央視“3·15晚會”被點名,《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文指蘋果售後服務“中外有別”

進入3月以來,蘋果在中國遭遇了密集的質疑。昨日,《人民日報》發表時評,指蘋果在中國“無與倫比地耀武揚威”。這是《人民日報》連續第三天刊文質疑蘋果傲慢以及售後服務“中外雙重標準”。

此前,央視在“3·15晚會”及隨後的報道中,質疑蘋果售後服務“中外雙重標準”。

2013年3月28日,兩家在中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媒體,先後密集發聲,讓蘋果陷入了該公司入華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中。

你們還記得2013年的“蘋果傲慢門”嗎?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人民日報》3月25日文:傲慢蘋果“啃”不動 蘋果為何“難啃”?


1.消費者:維修屢受氣,蘋果公司缺乏責任感。2.蘋果公司:迴避問題迴避採訪,發聲明自我表揚。3.專家: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制度待健全。3.蘋果售後服務“內外有別”。

你們還記得2013年的“蘋果傲慢門”嗎?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人民日報》3月26日文:霸氣蘋果傷了啥?


1.更換強制留舊件。2.維修換新爭議大。3.三包期限被縮水。4.換件欺詐騙客戶。

你們還記得2013年的“蘋果傲慢門”嗎?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人民日報》3月27日文:打掉蘋果“無與倫比”的傲慢


有報告顯示,中國是蘋果公司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上一季度,包括零售在內,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額達73億美元;在蘋果公司去年12月份的收入增長中,中國佔34%,比美國本土還高。那麼,西方這枚蘋果,對自己東方的衣食父母倨傲的本錢在哪裡呢?

一方面,或有西方人傳統的優越感在作祟:一個發展中的東方古國,咱拿高科技侍候著,您還指望和咱享受同樣的售後?另一方面,資本的逐利本性也讓這枚“蘋果”變得瘋狂

還不光是“蘋果”,中國的消費者在面對那些西方所謂名企耍大牌時,經常會有一種無力感。彷彿他們進入中國就成了天然的規則制定者,充分享受“店大欺客”的特權。而我們的工人或消費者只能隱忍其輕慢,毫無還手之力。那些曾經被我們推崇的源自西方的市場誠信原則,對消費者的善意,以及顧客受損的鉅額賠償之類廣為流傳的傳奇,換個地方,何以就突然變臉了呢?一些曾經嘲笑中國誠信匱乏的西方大牌,它們自己的“誠信”何以如此不堪一擊?

最後,中國消費者的靠山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