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致留學黨們:是時候放棄融入美國的異想了

高曉松曾在奇葩說裡過分享過一個自己早年關於美國的經歷,他說很多年前當人們去美國的時候,最糾結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人們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去美國之前先給自己起好一個英文名字,於是出現了一堆Jack、一堆Micheal……

高曉松致留學黨們:是時候放棄融入美國的異想了

大家費了半天力氣去學習這個學習那個,他在一開始還去讀美國的中學課本,因為覺得中學課本是美國人的共同回憶,大學大家各自學各自的專業可能還不能體現集體文化記憶,還去讀聖經……結果最後發現還是沒能贏得美國人的尊重。

高曉松致留學黨們:是時候放棄融入美國的異想了

其實高曉松講的這個現象至今依舊存在。現在問到很多去美國讀書的留學生,最困擾他們的問題,可能還是在糾結無法融入這一點。有的學生在美國呆了三四年,結果接觸和交往最多的還是中國人。有人做過分析,把原因歸咎於幾點:比如,中國學生太愛扎堆,平時成群結隊的都是自己的同胞,不喜歡參與西方學生的社交活動,再比如,因為喜歡扎堆,平時結交的人、出入的環境都是漢語居多,因此英文水平也得不到鍛鍊和提升,如此循環,更無法融入真正的美國生活……

高曉松致留學黨們:是時候放棄融入美國的異想了

其實這樣的總結雖然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認真思考下來你就會發現實在是有些偏頗。其實真正想搞清楚這件事,我們首先要釐清兩個問題——

首先,到底怎樣才算是融入?

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跟美國同學談笑風生?顯然還不夠。找一個白人伴侶,生活在白人社區?然而你還是無法避免周圍的鄰居喊你“Chink”。拼命學習美國曆史美國文化?惡補美國明星資料?如果你確是感興趣確實喜歡,那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你要是原本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是為了能擠進美國同學的聊天話題,倒不如花時間在那些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了。話說回來,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融入美國呢?其實糾結於這個問題,倒不如追本溯源的聊一下,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融入?

高曉松致留學黨們:是時候放棄融入美國的異想了

用高曉松的話說:“融進去,就化了!連核都不剩!就什麼都沒有了,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誰。”


其實說到融入,大家最本質的目的其實是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能獲得跟當地人同等的待遇尊重,而過於揪著這個問題不放的人,心中最大的癥結就在於不自信,對自己的不自信,對自己國家文化的不自信。如果我們總是以一種自卑的心裡去迎合他人的話,無論什麼時候也無法建立起平等關係。

要想讓別人看到你,承認你,尊重你,首先你自己要正視自己,不是做一個時刻保持偽裝的Jack王、Micheal張,而是做真正的自己,你有名有姓,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文化理解、文化自信,你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差,你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優點,無論身處何地,你都有自己心中的堅持和追求,只要你真正的相信這些,那麼你就不會再糾結與如何才能跟上別人的步調,你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