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地方版銀幣、軍閥版和私鑄的概念定義

  近些年來,網絡信息發達,藏友交流頻繁,對袁大頭等銀幣版別的挖掘整理越來越豐富。軍閥版成為一個專門的評級幣門類。但是很多概念定義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利於藏友的收藏研究,我覺得有必要為一些習慣性的叫法重新正名。

  以大頭舉例,首先說央版,就是天津總廠版,他是大頭的最初標準,然後模具分到地方,又出現一些與央版基本差不多的地方版,比如重慶竹節花,甘肅版,海南版,山東大扣,這些從鑄造工藝和模具的細節可以看出,與天津央版的模具是相承的關係。但還有一些更小的軍閥也鑄造過大頭,包括紅軍。他們的鑄造水平和地方版是有明顯差異,比較好區別,我們也叫這些軍閥版為私鑄,然而認真分析的話,這個叫法是很不嚴謹的。怎麼區分軍閥和私鑄呢?有些評級公司會在盒子上標示私鑄,其實意思和P盒的軍閥版相似,這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不過按照嚴格意義來說,軍閥版與私鑄是完全不同的。

袁大頭地方版銀幣、軍閥版和私鑄的概念定義

  解放前我們對貨幣的認識和今天不同,今天只要不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都是假的,但解放前,從明清一直到民國,天然金銀就是貨幣,在清朝,你翻砂鑄造銅錢(制錢,花錢不算)就是違法,但民間鑄造銀錠不算違法,官家鑄造官錠,民間商戶也可鑄造商錠,只要重量和成色符合政府的標準,就可以做為貨幣使用,到了民國時期,更是如此,因為這時候我國處在銀本位階段,白銀就是貨幣,無所謂官造私造,你拿個銀鐲子都可以當錢花。政府沒有禁止各地自行鑄造銀幣(就算說了,在軍閥割據的時代也沒用),如果不是央版和地方版的銀幣,就都算私鑄嗎?顯然不是,四川自行鑄造的大漢軍政府,肯定不是中央授權同意造的,因為那明顯是有獨立含義的名稱,但大漢軍政府從來不被認為是私鑄幣,還有云南唐繼堯的護法銀幣,也是反當時作為中央的北洋政府的,仍不能算私鑄,同樣道理,大小軍閥們鑄造的大頭也不該算作私鑄,前提是他們鑄造的大頭在重量成色上與中央標準接近,軍閥造大頭,目的是為了流通使用,購買軍火、發軍餉,重量成色可能會比央版低一點,但不會太低,因為別人不是傻子。但私版私鑄就不同,私版私鑄其實才是老假,以為他無論重量還是成色,都與央版相差巨大,基本不含銀或很少的銀,目的就是騙一個是一個,不考慮長遠問題,因此多是一些比軍閥實力更差的民團、鄉練甚至土匪所做。

袁大頭地方版銀幣、軍閥版和私鑄的概念定義

  這些烏合之眾的私鑄大頭不但成色比軍閥差很多,就連幣的壓力也無法比擬,軍閥做的大頭,也許人物可笑呆萌,但他的財力和設備能夠保障一定的鑄幣壓力,雖不如央版,但也屬於相對過得去的水平,而土匪民團的私鑄老假就完全達不到了,這也是一個區別的方法。過去很多諸如新疆版,湖南長內齒,湖南鋼絲髮,福建版,甚至大珍S版等等,現在看來,其實都是屬於軍閥版的,他們均不是直屬於中央的各省造幣廠的產物,而是大小軍閥或紅軍所鑄造,只不過我們現在還缺少更多的資料將他們一一細化歸類。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軍閥版不是老假,也不該稱為私版,而是和地方鑄造的大頭同等地位的可流通銀元貨幣。

  從p和國內某些知名評級公司鑑定的軍閥版(國內稱私鑄版,但我上面已經說了,私鑄的老叫法是不嚴謹的)盒子幣實物來看,都是含銀比較高的,有經驗的藏家從盒內銀幣的色澤和包漿就能看出,因此說明,這些權威評級公司也是認可正規軍閥版應該是高銀的,而含銀很低或者完全無銀的私鑄是進不了正規評級盒的,這也符合了他們“老假”的身份。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袁大頭地方版銀幣、軍閥版和私鑄的概念定義的全部內容,內容只提供參考,不做定論,希望大家能從中學習到一定的錢幣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