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日本人到底多喜歡中國瓷器?近些年來,不斷地出現大量的中國古董被蘇富比、佳士得、嘉德、拍賣等國際大拍賣公司所拍出,這些中國古董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那就是日本收藏家!

如果您要去追溯這些日本收藏家的收藏曆程,您會發現有些歷經百年家族收藏,有些是以平凡出身成為大藏家,他們都因為喜歡中國古董藝術品,筆者今天就列舉一些日本大藏家,讓大家看看日本人到底多喜歡中國古董?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第一位:坂本五郎

日本古董商兼收藏家坂本五郎(1923-2016)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到創立“不言堂”,成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2016年8月15日坂本五郎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坂本五郎先生在生前就已經陸續在釋出自己收藏的中國古董藝術品以及也安排好去世後所藏的中國古董藝術品的流傳!)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唐 三彩貼花雙繫繩柄壺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元青花釉裡紅大罐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定窯劃花八稜大碗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定窯刻牡丹紋碗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官窯粉青釉紙槌瓶,南宋,2008 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6752 萬港元,刷新當時南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夾紵乾漆佛頭像,唐代,2013 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4044 萬港元,刷新當時唐佛像世界拍賣紀錄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赭地剔彩穿蓮翼龍圓長方盆,明成化,2013 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844 萬港元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2014 年香港春拍,2.8124 億港元成交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末周初 鳳凰文卣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末周初 饕餮文鼎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殷商時期 饕餮文瓿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唐三彩‘金加彩唐馬俑’

第二位:藤田家族 藤田美術館

位於日本大阪的藤田美術館落成於1954年,同其他頗負盛名的博物館相比,並不顯山露水。這裡,卻是日本最富盛名的私人美術館之一。其創始人藤田傳三郎(Denzaburo Fujita)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實業家,釀酒業豪商出身的他參加倒幕維新運動,並在其中受益。

同時,他還是一位東亞傳統藝術的愛好者,斥巨資蒐集了許多國寶級文物。據說,在收購文物時,他出手快又準,幾乎從來不問價錢。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曜變天目茶碗 中國南宋 藤田美術館藏 國寶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六龍圖》陳容

成交價:48,967,500美元成交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龍泉青釉印纏枝牡丹紋鳳尾尊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元十四世紀

龍泉青釉刻纏枝花紋荷葉蓋罐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李公麟(上等)《便橋會盟圖》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石渠寶笈》記載為韓幹(上等)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晚期 安陽青銅饕餮紋方罍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瓿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商晚期 青銅羊觥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比丘法興造釋迦三尊黃花石像

第三位:臨宇山人

說起臨宇山人(富田雅孝),相信各位藏友並不陌生,他的宋瓷收藏最初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收藏囊括南北諸窯,被譽為最全面的宋瓷私人收藏。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定窯黑釉鷓鴣斑盌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耀州窯刻芙蓉紋盌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金 定窯刻牡丹紋折沿盤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定窯刻螭龍紋洗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小口瓶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 鈞窯天青釉盤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盌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五代/北宋 越窯青釉刻蓮紋鴛鴦鈕圓盒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 吉州窯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銘「飛鶴」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缽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 龍泉窯青釉鳳耳盤口瓶

第四位:安宅英一

安宅英一就是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他是富二代,從小勵志想當一個音樂家。(創立了音樂界的安宅獎)他的父親也看出這孩子不是經商的材料,其實沒有指定他為接班人。但是陰錯陽差,他父親去世後,他接手了安宅產業。

他的精力沒有放在產業的經營上,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了陶瓷器的收藏。他的收藏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美,符合安宅英一的審美的器物。清代的官窯都沒有進安宅英一的法眼。一年到頭奔走於各大拍賣會之間,公司帳上的盈餘都買了陶瓷,每一件都是安宅英一花費巨大心血淘來的寶物。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 國寶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飛青瓷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汝窯水仙盆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吉州木葉天目碗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瓶



不得不說,筆者這次給大家帶來的坂本五郎、藤田家族(藤田美術館)、臨宇山人以及安宅英一等四位日本收藏家(族),其收藏的中國古董藝術品的珍貴程度都是博物館級的,有些甚至是價值連城!

整篇文章,筆者整理下來,大家也逐一欣賞藏品,不得不感嘆:日本人到底多喜歡中國古董?答案:傾其一生!當然,在中國也是有類似的藏家,如孫瀛洲、張伯駒等人,也是奉獻了其一生!

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就該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作為中國文物藝術品的重要貨源地,日本早已是全球拍賣行覬覦的對象。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行的重要瓷器,很多出自日本。中國眾多拍賣行也在日本經營多年,努力開掘資源。那麼,流落日本的中國古瓷資源究竟是怎樣的情況?在多年徵集之後,這些資源是否已挖掘殆盡?本刊特別採訪了旅居日本幾十年的張榮先生。張榮先生既是收藏家,也是古董商,近幾年又成了日本關西拍賣行的董事,多年的行業視野為我們打開日本古董市場這神秘之扇提供了便利。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神秘的古董交流會

在日本,古董交流會是最古老的古董交易方式,是古董商群體內部的交流交易平臺。在此,古董商們把自己的東西轉給下家,或從別的古董商手裡買東西,交流會從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操作方式類似於拍賣行。

比如,當年坂本五郎在“三樂會”賣掉了自己的“鼠志野”杯,以100萬日元成交。由於需要扣除10%佣金,坂本這筆交易損失了10萬日元,他當初買下這件東西就花了100萬日元,但為了籌集資金買當天的一件青瓷瓶,只能忍痛割愛。

據張榮介紹,日本古董界資源是一個個各自封閉、獨立的“方塊形”。古董商們會參加不同的交流會,但各交流會之間存在競爭關係,而且交流會是封閉的,對信譽要求極高,不是想參加就能參加的,需要幾個會員聯名推薦作擔保,會員們同意後才能入會。比如,東京美術俱樂部。

作為日本最高級別的古董交流會,東京美術俱樂部成立於明治時期。其會員要求是日本國內重要古董商,至少要在行業內公認的古董店裡從業三年以上,才能申請入會,不接受入行一兩年的新手。

東京美術俱樂部實行股東制,股東在日本都是一流的美術商。俱樂部春秋兩季舉辦交流會,參加者都是本會會員,並且會員之間也有等級。當年坂本五郎入會的時候,座位都是按資歷排的,前排座位都為最有名望的古董商而準備。坂本當時的目標就是努力坐到前排。後來,坂本五郎曾為在“不言堂”當了10年學徒的幾個徒弟購買了東京美術俱樂部的股票,為他們做入會的擔保人。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後來,坂本五郎效法東京美術俱樂部的方式,開拓了屬於自己的“桃李會”。與“不言堂”一樣,“桃李會”的名字也是出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只是作為坂本家族徒弟、徒孫的內部“交流會”,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活躍至今。

據張榮介紹,“桃李會”是不定期拍賣,操作很簡單,每年會出很多東西。最近關西拍賣上拍的一件南宋官窯八方爐,就是出自“桃李會”。每次“桃李會”都有幾百位古董商參加,很多古董商都獨當一面,非常活躍。

其他比較著名的交流會還有“青山會”“大澤交流會”“福元會”“茶源會”等。張榮本人就是“青山會”“茶源會”會員。

日本古董商多以中長線投資為主。對他們來說,老的古董商有個習慣,買了東西要捂5年以上才出手,因為剛買到的時候圈內對這件東西還有印象,5年後印象模糊了,價格也就高了,甚至可以翻倍。所以,他們一般買完東西就扔到倉庫,甚至都不會看一眼。他們一般會採用表格,詳細記錄買入古董的時間,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拿出來賣。相比之下,短線操作只能賺差價,收益一般不高,除非是撿漏,但撿漏的概率又是非常低的。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宋吉州窯剪紙梅花碗 日本關西拍賣2016年秋拍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青白釉刻花龍首執壺 紐約佳士得2016年秋拍 臨宇山人藏

▌日本仍是高端拍品貨源地

古董交流會這種原始的拍賣方式生命力頑強,也相對保守,幾十年來,交流會的規則沒有絲毫變化,而且排他性很強。當年蘇富比、佳士得在日本做拍賣沒有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在於此。但是,這並不妨礙日本古董圈的大量高端古董流向佳士得、蘇富比。可以說,日本仍是國際拍賣行的高端拍品貨源地,雖然經過十幾年迴流,不少中國文物已經回到中國,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日本仍然藏有大量瓷器精品。

日本人非常迷戀中國古代藝術品,千百年來,中國藝術品源源不斷地流入日本。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方曾大量掠奪中國古董,而在此之前,辛亥革命後的二十幾年,大批日本古董商在中國各地搜求古董,通過天津港、上海港運往日本。

以天津港為例,資料顯示,1909年至1919年,出口日本的古董佔所有古董出口額的比例維持在70%至90%,可以說這期間日本幾乎獨佔了天津的古董出口,後來才被美國趕超。當時中國古董出口成就了日本的兩大古董商家族,即“繭山龍泉堂”和“山中商會”,此外還有數百位大大小小的日本古董商。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定窯劃花八稜大碗 香港蘇富比2014年春拍 坂本五郎藏品


當時的古董出口額已經十分驚人,1909——1935年,日本通過天津港海關出口的中國古董估值高達140餘萬兩,而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實際出口古董的真實價值。富田升著《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鑑賞》中曾摘錄過一段廣田松繁的《稅吏·劉的故事》,可見當時海關和古董商如何使用非法手段完成古董出口:

當時從中國購買古美術品運到國外時,來採購的外國人和日本人都同樣把物品包裝好後運到天津,在這兒接受海關的出國檢查。

鑑定評價這些物品的是一個姓劉的男人,他本來是個古董商,後被僱用於天津海關。因為此稅金作為抵押入交英國,所以檢查是在英國人列席下進行的。那時把美術品運到國外,數量最多的是山中商會,其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同業者,稅率為針對物品的價格上交三成五釐的稅金。然而,一五一十的評價是受不了的。於是大家收買鑑定人劉,請他把價格估為實際的半價或三分之一。另外,貨物十個中只打開兩個,所以,如果碰巧是原價便宜的賤貨,就把對此的估價作為標準,來徵收其他貨物的稅金。因此,預先在貨物箱子上記上號碼,再給劉送上賄賂,告訴他當天開箱的號碼。跟劉聯絡並把賄賂送到他那兒的,是飯店或旅館的老闆。這也要花很多手續費……

另外,重量不到四貫(1貫=3.75kg)的貨物可用火車運送。我在北京買的東西中,即使破損了也能修好的東西——如唐三彩和陶偶之類,經常裝進木籠子裡,然後從北京發送……

在日本,雖然進口的稅率是物價的十成,不過物價由我們寫,所以不成問題……

京津鐵路被交作英國的抵押,鐵路運輸費全歸英國。為此,中國人理所當然便喪失了勞動熱情,以收賄和賺小費來掙錢。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明初龍泉窯六稜開光花鳥紋梅瓶 日本關西拍賣2016年秋拍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吉州窯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紐約佳士得2016年秋拍 臨宇山人藏品


▌日本因何迷戀中國高古瓷

日本的瓷器收藏以高古瓷為主,宋元瓷器居多,尤其是宋瓷。日本人非常崇尚宋代的文化。當然,漢唐文化在日本也有很大影響,漢綠釉也是日本藏家非常重視的品類。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一隻漢綠釉的小罐子在日本需要一二百萬日元,而同期在中國最多也就幾十元。那時候的古陶瓷在日本很受歡迎,反而在中國不受重視。

雖然當年受國際平臺誘導,有些藏家也擁有一些明清官窯,但充其量只是個別藏家的個人愛好,大部分日本藏家厭惡過於豔麗的明清瓷器,甚至清代官窯被他們當作工藝品,而不再是古董的概念。

在日本,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茶道、花道、香道被合稱為雅道,傳承發展至今。很多建築形式和內部裝飾也都保持傳統。瓷器也以更樸素、更有文人情趣的高古瓷為主,也因此看輕明清官窯瓷器。與日本對於中國古代瓷器的理解相對照,張榮認為,中國目前的瓷器市場仍然是有問題的,比如,南宋官窯的存世量極少,但居然賣不過明清官窯。

元青花在世界範圍內都屬稀缺品類,所以日本的元青花存量也非常少,幾乎無法徵集。張榮曾經在日本養老院徵集到一件元青花,以5000萬日元在關西拍賣成交。

日本茶具以明代居多,此時日本茶道剛剛興起,中國的瓷器從餘杭金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的茶道“金山流”。大部分天目碗都是在明代流入日本的。傳入日本的茶具比中國本土的茶具更厚,也稍顯粗糙。張榮猜測,這有可能是考慮運輸和實用,過薄的話容易破碎,而且日本人認為,這樣厚重樸拙的茶具很美。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龍泉窯鳳耳盤口瓶 紐約佳士得2016秋拍 臨宇山人藏品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 香港蘇富比2015年春拍


▌拍賣行逐鹿日本

在日本,各拍賣行對於瓷器精品的爭奪是非常激烈的。佳士得和蘇富比,在日本都有固定辦公地點,中國的保利、嘉德、匡時等拍賣行在日本也徵集多年。

面對眾多的徵集者,日本人會選擇把東西送到哪家拍賣行呢?

一般而言,那些擁有精品瓷器的老一輩古董商會首選佳士得和蘇富比,因為他們可能幾十年前就與佳士得、蘇富比保持著穩固的合作關係。佳士得、蘇富比的信譽程度確實非常高,投入也比較大,從前期的包裝、宣傳到完成整個拍賣,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他們之間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和信任。

比如,臨宇山人一定會選擇佳士得。2015年9月在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就推出了臨宇山人專場。而2015年在蘇富比,送拍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的那個藏家,是因為得了腦溢血,覺得後代不喜歡古董,所以選擇處理掉。他送拍了很多龍泉窯瓷器,還有一件汝官窯。他選擇蘇富比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看投入程度。

近二三十年崛起的一些年輕古董商,看到了中國拍賣行的崛起,也會考慮把東西送到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因為對他們來說,佳士得、蘇富比的門檻太高,其需求有限,同時把關、篩選非常嚴格,東西差一點是不收的,而且還需要有60年的收藏證明。嘉德和保利需要的上拍量大,同時並沒有特別高的門檻,高中低檔拍品會兼顧,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提供證書。

日本本土的拍賣行,以中檔古董為主,價格比較便宜,這也是吸引很多藏家去日本撿漏的一大原因,但實際上,張榮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拍品都是價格便宜的。以關西拍賣為例,張榮表示,為了吸引人氣,每年會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藏品送拍,定價非常低,以滿足客戶的撿漏需求,吸引藏家關注。

在日本競拍的人群中,中國大陸藏家、古董商佔一半以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美國的買家也有不少。很多古董商為了找到又便宜、又好的貨源才來到日本。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元青花貼螭龍獸面三足爐 日本關西拍賣2016年秋拍


日本人喜歡中國文物:而日本文物市場經久不衰的法寶值得我們借鑑


南宋官窯六方八卦鼓釘紋簋爐 日本關西拍賣2016年秋拍


問題在於,這件事情的另一面是,日本拍賣行就算拿到了高端古董,也不一定能拍到一流的價格。在日本的徵集難主要難在定價。通常,一件瓷器在經過流轉以後,日本人買到手的價格往往不便宜,自己又喜歡,所以要出手的話價格定得會比較高。徵集到頂級精品對日本本土拍賣行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定價肯定會非常高,不一定能拍得出去。張榮曾經徵集到過一件1.5億日元起拍的青銅器,但是考慮再三後沒有上拍,因為當時沒有足夠實力的客源來消耗這件東西,一旦流拍,對賣家非常不利,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棄。

目前而言,拍賣這種現代方式雖然在日本受到的抵制大不如前,有所發展,但是,日本本土拍賣行要想崛起,與國際拍賣行競爭,還需要付出更久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