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黃梅撤銷臨時防疫站點,“善待湖北人”一顆平常心足夠

3月27日晚,江西九江市潯陽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湖北黃岡市黃梅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聯合發佈通告:雙方均撤銷疫情防控期間設置的臨時防疫站點,確保往來車輛人員無障礙通行。

此前據報道,兩地警務人員發生爭執,有視頻拍攝者稱,衝突疑因九江警務人員阻礙湖北人員通行所致;也有說法稱,衝突因一名警務人員身份存疑而起。

九江黄梅撤销临时防疫站点,“善待湖北人”一颗平常心足够

27日深夜,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通告稱,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應對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所有入贛人員只要出示個人健康碼(含“贛通碼”或外省健康碼)的綠碼,且測量體溫正常的,一律准予通行,不得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

網友關注的這起“糾紛”,至此“化干戈為玉帛”。

據媒體此前報道,黃梅警方稱,27日上午,警方發現九江人員擅自跨界執勤,查驗過江人員的湖北健康碼並轉為贛通碼,測量體溫並查驗接受地證明才予以放行。黃梅警方詢問九江執勤人員時,雙方發生拉扯,衝突升級。截至當天下午5時,大橋秩序已經逐步恢復。

如報道所言,九江警務人員的行為,似乎會讓過江的湖北群眾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而九江警方“跨界執勤”,要求人們轉碼,或許他們認為這是服務群眾,但在黃梅警方看來,算是越權了。

應該看出,九江警方的工作非常積極,甚至做到了“把問題想到前頭”,所以他們可能會有委屈。

但是良好的願望,如果方式不當,結果就未必如願。在湖北省已經逐步解封的當下,全國多地表態要認“湖北健康碼”。之前,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呼籲全國各地“善待湖北人”,而承認“湖北健康碼”的有效性,是最起碼的“善待”。

不要歧視湖北人,是全國人民的共識,相信九江警務人員心中也沒有“歧視”的意思。但歧視兩個字並不會寫在臉上,歧視是在細節和態度中,也在“被歧視者”的感受中。人們必須擁有共情和換位思考能力,多想一下“假如自己是湖北人”這個問題。

或許只要將湖北健康碼轉換成贛通碼就能通行,但有可能“被歧視感”就在這個轉換的細節中。“轉換”給人一種麻煩感,而這種麻煩又相對多餘,這種形式讓群眾體會到自己的無助,亦會加重人們心中的委屈和。

事實上,每個地方都在陸續改善防控措施,人們不需要出臺專門“善待湖北人”的規定,只需要把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不多也不少就行。但現實生活中,一些執行環節,會存在“過多”的問題。

以戴口罩為例,疫情防控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後,有些地方是不需要戴口罩的,只有那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才必須戴,但到了執行層面,其實仍會要求全部佩戴。這種“過度執行”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後果,比如餐飲業信心的恢復。當所有人都要戴口罩的時候,人們下館子的熱情自然不會太高。

善待湖北人,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執行環節和一些具體服務的細節中。當下,強調準確執行相關規定,或許是必要的。嚴格執行,依法防疫,本身就要求“準確執行”。但對執行環節的人來講,這並不容易,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礎上,人們還必須有一顆善良、尊重的心。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張豐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