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為什麼反戰?

【宮崎駿大師的父親居然曾是日本皇軍奇葩部隊的一員?】

通常人們一提到r本陸軍,就會想到他們非常殘暴,動不動就高喊著天皇萬歲的口號對敵人發動自殺是衝鋒,而且他們的單兵素質和訓練也確實很高,不過就在r本軍隊中,卻存在著一個異類,那就是這支大阪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代號為“澱”,與其他師團的代號相比,“澱”這個代號就很特殊了,因為其他的r本主力師團的代號通常都非常尚武,比如仙台二師團是“勇”、金澤第九師團是“武”等等,而大阪第四師團這個“澱”字,其來源居然是大阪市內的一條商業街的名稱,真是又有鄉土氣息又帶著招財進寶的吉利。

作為r本的常備師團,大阪第四師團是一支資格最老的陸軍部隊,他們的普通編制就超過了22000人,下轄4個聯隊,甲等裝備,其核心為第八聯隊,不過這個第八聯隊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被r本同行們稱作“敗不怕的八聯隊”。

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們主要是由大阪的商販們組成,這也就讓這支部隊帶上了濃重的大阪文化特徵。在古代的r本各地,基本的社會結構就是農民依附於有土地的諸侯也叫大名,而諸侯臣服於天皇。這種長期不變的社會結構致使r本社會中上下級關係非常嚴格,富有服從精神,這也是二戰中r本軍隊普遍狂熱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礎。

大阪這個城市在r本的所有城市中,也是一個另類,這個地方自古就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其居民多於從事商業活動,對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而圍繞著苛捐雜稅這個問題,大阪人幾百年如一日的和大名們鬥智鬥勇、討價還價,忠誠這個詞根本用不到他們的身上。他們只對合同和自己忠誠。

於是。天皇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與其他地方的人不太一樣,出身大阪的官兵們不會著急去為“天皇盡忠,為帝國而死”,他們習慣於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第四師團內部甚至還制定了所謂的“無益的犧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戰鬥不要參加、窮途的敵軍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則。

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大阪第四師團在整個二戰中,鬧出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1937年,駐華北的r軍兵力吃緊。不得不把在日俄戰爭中表現不佳的第四師團調到了華北戰場,但是為了加強對這個師團的管理,特別把號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調來擔任第四師團的師團長,結果山下這隻虎拿大阪這群商人兵也毫無辦法。

在山下奉文的手裡精訓了兩年,r俄在在中蒙交界的諾門坎地區發生了戰爭,大阪和仙台兩個師團奉命前去支援,結果仙台師團連夜出發,強行軍4天從海拉爾趕到了諾門坎,當天就投入了戰鬥,但是被蘇軍打敗。

而第四師團在接到出發命令之後,卻遲遲沒能上路,這到不是故意抗命,而是師團中的病號突然增多了,放眼望去,滿營都是病患,無法出征。怒火中燒的聯隊長無奈,只能自己坐鎮在醫護所裡,挨個檢查每個病號,這才勉強湊夠了出發的人數。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大阪兵們一看裝病不成,於是使出了第二招,消極怠工!從海拉爾走到諾門坎,仙台第二師團走了4天,大阪第四師團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裝備丟的滿路都是。不過大阪兵的命就是好,當他們走到諾門坎的當天,r蘇兩國宣佈停戰了,聽到了這個消息,掉隊的大阪兵和在海拉爾裝病的大阪兵們像吃了大力丸一樣加速向諾門坎趕來,最快的一支隊伍只用了3天半就從海拉爾跑到了諾門坎,然後痛心疾首的哀嘆,自己為何沒有趕上最後一戰!!!

返程的時候,第四師團可算是威風八面,齊裝滿員,而第二師團,在與蘇軍的戰鬥中已經傷兵累累,丟盔棄甲了。關東軍負責新聞的軍官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提起筆來,把原本的新聞標題《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

儘管避戰厭戰嚴重,但是第四師團的運氣相當的好,由於當時華中地區的戰事吃緊,急需增援,r本軍部只好放棄追究第四師團的責任,急調其南下增援,這樣一來,第四師團搖身一變,有成了r軍精銳十一軍中的一員。

就在第四師團南下的途中,徐州會戰開打了,李宗仁率領著四十萬軍隊,跳出了r軍的合圍,但是人困馬乏,裝備也丟棄過半,戰鬥力銳減。在經過魯蘇皖交界的一條公路時,疲憊的中**隊突然發現公路上走來一支裝備精良的r軍部隊。驚慌失措的中**隊急忙向公路一旁的山區裡撤退,但是跑了半天,也沒見那支r軍追來,驚奇之餘,中**隊的指揮官派人回去探查,結果發現那支r軍部隊根本就沒有追的意思,他們在公路兩邊熱火朝天的做飯呢。

為了繼續南下,中**隊只好硬著頭皮從公路上穿過,結果一路平安,那支r軍部隊連跟蹤都不跟,眼睜睜的看著中**隊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還在事後面對十一軍的責問時,堂而皇之的說道:這是為了嚴格遵從作戰紀律,因為他們沒有接到對中**隊進行攔截的命令。而這支r本軍隊,就是南下途中的大阪第四師團。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其他中**隊的耳中,大阪兵不會打仗這個說法就流傳了開來,在這之後,每次戰鬥,中**隊只要聽說對手是大阪兵,立刻戰神附體,士氣大增,搶著和大阪師團做交戰,結果大阪師團連吃幾個敗仗,甚至還牽連了友軍,以至於第十一軍向軍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也會因為他們而輸掉”。

鑑於第四師團在長沙會戰中的糟糕表現,它成了r本陸軍中的“喪門星”,那個軍都不敢要它,大本營沒辦法,只好把第四師團改成了直屬部隊。這下第四師團的那些大阪兵們見人就吹,“老子當兵就是甲種師團,開戰時屬於精銳的關東軍,打仗時在精銳十一軍,現在連十一軍都裝不下我們了,只能改為直屬精銳部隊”。

第四師團雖然窩囊,但畢竟是甲種師團,傷亡率又非常低,使得師團中的老兵數量非常多。戰爭後期,r軍的人員損失非常大,尤其缺乏老兵,這時不得不抽調第四師團的老兵去補充其他師團,而在送行時,其他師團的士兵都會說“武運長久、九段坂見(九段坂為地名,靖國神社所在地)”,但是第四師團與眾不同,他們之間送行時會說“御身大切”翻譯過來就是保重身體、身體第一的意思,乾脆點說就是保命要緊。

由於名聲太臭,第四師團在個戰區之間來回輾轉,始終沒有一個戰區願意收留這個“喪門星”,當r本戰敗投降時,第四師團正在曼谷駐紮,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r本部隊不同,第四師團全體主動向離它還有上百公里的美軍投降,並積極配合美軍的各種工作,被美軍當成了投降r軍的模範,第一批就全體送他們回到了r本。

當全體面色紅潤、身體健康的第四師團出現在r本港口時,本土那些營養不良、形同枯槁的r本人都十分驚訝。不過他們很快就知道這些大阪兵是如何把日子過得如此滋

宮崎駿為什麼反戰?
宮崎駿為什麼反戰?
宮崎駿為什麼反戰?
宮崎駿為什麼反戰?

潤了,在抵達r本的第二天,第四師團的官兵們就全跑到了美國兵營前,整整齊齊的擺好了地攤,兜售起各種戰爭紀念品來。結果美軍非常喜歡這支部隊,並把這支部隊的番號一直保留了下來,現今在r本自衛隊中,還有大阪第四師團這個番號,美軍誇獎他們是一支“愛好和平的部隊”。

據說,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父親,就曾經是這支奇葩部隊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