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To B”財富趨勢錯失趨勢“圈錢”謀併購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3月24日,證監會同意深圳市財富趨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富趨勢”)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至此,財富趨勢帶著其主要運營品牌“通達信”在經歷“IPO八年長跑”後迎來曙光。

這家曾經在PC時代名聲響亮的證券信息軟件公司,幾經起落,終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登陸資本市場。而如今其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加複雜甚至“兇險”。在財富趨勢還在為IPO奔忙時,行業內,同花順(300033.SZ)、大智慧(601519.SH)、東方財富(300059.SZ)、萬得等等大型證券信息軟件公司“巨頭圍城”;市場中,移動互聯網疊加大數據等技術升級,證券、金融機構進入科技融合深水區,需求轉向。

可以看到,一方面“錨定”深耕證券機構(B端)的戰略已然導致財富趨勢出現“新增客戶較少、客戶結構單一”“業務單一”的局面。另一方面,同花順、東方財富等證信服務商正因其佈局C端而帶來巨大的業務增量和業績彈性。

“To C or not To C(是否面向C端客群)?”這是否一度是財富趨勢實際控制人黃山思考的問題?未來財富趨勢戰略何去何從,這已成為其登陸資本市場後,市場格外關注的重點。

坐享PC“時代紅利”

雖然財富趨勢IPO材料將公司前身財富趨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2007年的設立作為“發行人設立及改制重組情況”的開篇,但實際上財富趨勢的核心品牌“通達信”卻擁有更長的歷史。

1995年深圳市通達信通訊電子有限公司設立。同年,在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完成了研究生學習並短暫工作的黃山結束了到深圳的“第一站”、深圳大學的工作,進入通達信。這一年前後,證券市場發展火熱,乾隆高科技(品牌“錢龍”)、同花順、指南針成立。

通達信設立之初,“當時的證券市場投資者還主要是電話委託或在營業部現場委託,行情信息主要是在證券營業部大廳的大屏幕上滾動,營業部電腦特別稀缺,常常出現為了使用電腦而打架的事情。”一位資深投資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這個時點上,投資者證券交易過程重度依賴券商分支機構,相關軟件市場沒有直接向投資者提供從資訊到交易一條龍服務的空間。具體到通達信的發展和同業的競爭上,彼時,通達信的模式主要是基於從現場交易到遠程交易的需求轉型,同業競爭則主要是技術競爭。當時證券交易以電話委託和DOS操作系統下的營業部現場交易為主,黃山憑藉其技術背景,其核心技術團隊研發的相關係統在市場上“攻城略地”,與錢龍及目前一些大型證信公司的前身形成主要競爭格局。這一經歷也構成了通達信以技術搏市場的“歷史基因”。

2000年之後,《網上證券委託暫行管理辦法》的發佈,讓證券信息服務商們在陽光下迎來了真正的“大時代”。國內證券公司從2001年開始了集中交易系統的初步探索,即原來以營業部為單位進行交易及交易數據管理的分離模式,轉向券商總部集中統一的交易系統來進行管理、運維。隨著這一轉型,行情與交易貫通的需求爆發,網上行情交易系統的建設迎來高峰期。

通達信在這一波長達近10年的券商轉型中,依靠技術能力,成為了市場中的幾大龍頭廠商之一。同時其也確立了自己“B2B”的經營模式,即通過向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客戶銷售證券信息軟件產品及提供相關服務獲得軟件銷售收入、維護服務收入等。並在此後長時間的發展中,將B2B的經營模式貫徹了下去。

具體來看,從集中交易轉型開始到2011年大集中交易的配套系統網上行情交易系統建設到達高峰期,通達信在此期間也迎來了市場份額爆發,不僅成為網上交易領域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廠商,併成功完成多家券商總部級的網上交易系統承建、維護工作,到2014年通達信網上行情交易系統的平臺化建設(通達信第二代開發平臺整體技術架構模型)逐步成熟。通達信在證券行情交易系統細分領域的地位徹底確立。而後這一細分市場也被通達信、同花順、大智慧等證信服務商把持,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可以看到,財富趨勢招股書中其近三年及一期(2019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戶均是2007年、2008年開始合作,這種10餘年長期穩定合作的情況常見於擁有較高壁壘、細分市場核心技術的企業。

此外,通達信與同花順在這一“戰場”的競爭,在長時間內也幾乎一直保持著這一平衡。

數據(證券行情交易系統和證券信息服務分屬證信服務行業兩個細分板塊)顯示,財富趨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證券行情交易系統及維護服務的業務收入分別為14147.35萬元、16728.35萬元和5306.36萬元,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84.07%、86.13%和76.35%。最近三年及一期同行業可比公司面向機構客戶的業務收入對比上,與同花順該板塊收入持平,高於大智慧。其中,同花順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該部分收入分別為14656萬元、14270萬元、5429萬元。大智慧2017年、2018年該部分收入分別為8375萬元、9246萬元。

ToC行業圍城 ToB增量“見頂”

如上所述,通達信在證券行情及交易系統行業的地位較為穩固,即便在同花順上市後,也並未讓同花順拉開收入差距。不過,在這10年間,通達信的品牌知名度卻隨著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邁進、同業戰略轉型形成的“包抄”之下,拉開了與投資者之間的距離。技術出身專注於B端的通達信,錯過的是C端客戶需求在證券信息服務市場的爆發。

進入21世紀後,家庭PC爆發式增長,“網上衝浪”成為基本需求,投資者從網上獲取財經諮詢的細分市場打開,金融界、東方財富網等垂直財經門戶網站“異軍突起”,成為脫離券商和證信軟件商之外的新一代專業信息提供商。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中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總銷售額在2004年到2009年間,爆發式增長。從2004年的3.3億元大幅增至2009年的21.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5.9%。

確定的C端需求面前,老牌證信軟件廠商面臨戰略抉擇。是否直接面向C端,成為這些證信軟件商第一次戰略拷問。其中,同花順、大智慧均作出了“分兵”、逐步佔領C端市場這一“開闊地帶”的選擇,但通達信的“主戰場”仍然選擇了“攻下”機構這一“制高點”。

其中同花順在2006年前後逐步開啟了B2C業務,起步階段同花順仍使用以前年度的硬件設備和客服隊伍。到2007年,隨著證券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大,其B2C業務迅速擴大,同花順招聘了較多的客戶服務人員和工程維護人員,並導致2007年營業成本提高。同時,由於彼時互聯網對於信息沒有付費習慣,同花順C端佈局主要採取“平臺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模式。

在此戰略戰術下,2009年,同花順金融服務網擁有註冊客戶約7253萬人,每日使用同花順網上行情免費客戶端的人數平均約357萬人。10年後,同花順金融服務網註冊用戶49637萬人,2019年每日使用同花順網上行情免費客戶端的人數1301萬人。“龐大而活躍的個人投資者,有利於公司打造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生態圈,促進各業務的全面發展。2019年公司廣告推廣業務實現收入4.62億元,同比增長44.22%,基金銷售業務實現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133.73%。”民生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及。

而通達信的證券行情交易系統軟件,一直以來則是在證券公司的網站等平臺以證券公司軟件產品系列的形態出現,向證券公司收費,再由券商提供給自己的經紀業務客戶免費下載和使用。

與此同時,2007年前後智能手機市場也在快速發展,3G時代的到來更加快了手機網絡用戶規模的擴張。為了把握移動端的客群,另一家通達信的“老戰友”大智慧,2007年直接推出了手機終端免費版,一舉拿下了移動互聯網的C端市場份額,用戶群體規模迅速擴大。在此後的營收表現中,B2C銷售下的營收佔比一直在九成以上。

而目前通達信通過官方網站直接銷售給投資者的產品中,“手機滬深L2行情”的售價是60元/套/年(2019年9月30日官網售價數據)。

可以看到,在C端開闊地的“亂戰”中,靠財經垂直網站起家、提供“免費信息”的“後起之秀”東方財富實現了上市,其運營的以“東方財富網”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大平臺已成為我國用戶訪問量最大、用戶黏性最高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之一。

半途轉型的同花順2019年年報顯示,其2C轉型戰略帶來的業績反饋是:網上行情交易系統服務(可歸為2B業務)營收實現2304萬元,而增值電信業務收入1.16億元、基金代銷服務及其他收入4146萬元。以“免費”出擊移動端的大智慧APP平臺月活躍用戶近千萬。

C端帶來的巨大增量早已經超越同花順、大智慧最初的機構業務收入。而與此同時,致力於2B的通達信,雖然在證券行情及交易系統細分領域已然佔據著自己的位置,在10年前就已經拿下了國內主要券商,在客戶覆蓋範圍已經達到較高比例的情況下,其可供新增的券商客戶數量較少。

同時通達信一直專注證券領域,客戶結構較為單一,面向其他金融機構客戶的銷售收入較少,其他金融機構客戶數量較少。若未來不能持續有效提升面向券商的銷售收入,不能有效拓展其他機構客戶業務等,這不僅將導致財富趨勢面臨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以及由此導致的成長性不足風險,同時,證券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更容易對其傳導——證券市場低迷造成的活躍投資者數量減少,將導致證券公司對擴充證券交易系統需求的降低。同時,證券市場交易金額的大幅下降也會造成證券公司經營業績的下滑,降低或限制其信息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規模,進而給財富趨勢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從另一個商業邏輯來看,通達信若能夠壟斷該市場,亦能獲得溢價。但由於一般而言,大部分證券公司會選擇兩家證券行情交易系統軟件供應商,並提供多個不同版本的客戶端供投資者下載,這種行業內競爭難以打破。

數據顯示,財富趨勢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在證券信息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2424.66萬元、2681.15萬元、2694.58萬元和1643.68萬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58%、15.93%、13.87%和23.65%。而目前行業內提供證券信息服務的商家較多,其中已經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有同花順、大智慧、指南針、東方財富等。2018年度,財富趨勢證券信息服務業務占上述7家(含財富趨勢)公司證券信息服務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為1.10%,而同花順2018年證券信息服務業務收入金額佔35.02%。

面臨技術落後風險

在通達信的“老戰友們”調整戰略戰術的同時,券商需要的證信軟件、系統服務需求也在悄然變化。一方面,券商若產生新的需求,如滬港通、深港通、個股期權、科創板等創新業務或出現新的監管要求都會為通達信帶來增量;但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券商IT的快速發展,進入技術融合深水區,金融工具不斷豐富,相應的軟件產品日益複雜和精細。同時券商自研加碼、直接“定向採購”大型互聯網公司尖端技術或直接進行戰略合作的情況屢見不鮮,面對這一情況,“總體來看,金融科技領域軟件產品體現出技術革新快、產品迭代迅速的特點。如果公司技術水平無法跟上軟件行業技術升級的進程,或無法滿足金融行業對軟件信息技術的新需求,將可能面臨技術落後的風險。”財富趨勢在其招股書中坦言這一風險。

實際上,近年來券商業內IT投入較大的諸如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並沒有在財富趨勢近三年及一期的前五大客戶列表中。甚至“陪伴”財富趨勢闖關IPO八年的主承銷商、同時為重要客戶的銀河證券也自2014年就不再出現在財富趨勢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而這家券商也正是近年來大力發展自己金融科技技術的券商之一。

根據財富趨勢2014年的招股書,2013年銀河證券為其第五大客戶,對應營收247.66萬元。同年廣發證券也在前五大客戶榜上,對應營收330.41萬元,2014年是“互聯網券商”提法首次普及的一年,同年、次年(2014年、2015年)仍為財富趨勢前五大客戶之一的廣發證券對應營收312.8萬元、618.35萬元。但2016年及之後,廣發證券再未出現在其前五大客戶列表中。

與此同時,從機構採購的重要銷售合同來看,通達信納入創新技術的新版本仍然具有市場,其中諸如雲計算服務平臺系統軟件等,不乏排名靠前的大型機構採購。此外,如上文提及,中小型券商的銷售上以及“老客戶”的持續合作中,一直依靠自研的通達信技術隨業務發展不斷進行迭代和演進,相互配合構建起整個產品體系較少出現重複建設的情況,其採用微內核大外延思想進行系統設計,兼容性強,所以一直以來依然在細分市場擁有自己的地位。

而這意味著,持續研發能力的提升將決定這家專注2B的老牌證信服務商未來地位的穩固和持續發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財富趨勢研發費用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71%、15.62%和21.74%,具體支出分別為2657.75萬元 、3048.27萬元、1519.62萬元。而同花順近年來該數據均在3億元及其以上。

同時,財富趨勢招股書提及,研發支出主要包括研發人員的工資薪金,職工薪酬科目中近年來這筆費用在2000萬元/年上下。而截至2019年6月30日,財富趨勢技術支持和研發人員共191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為74.61%,其中研發人員162人。據此粗略估算,技術支持和研發人員的人均年薪或有可能低於20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券商IT人員月度薪酬平均在3萬元上下。券商2020年春季校園和社會招聘上,國泰君安、光大證券、安信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單獨設立了IT專場。

根據2019年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上一年(2018年)券商IT投入情況,98家券商信息系統投入金額高達130.67億元,同比增長16.89%;信息技術人員薪酬合計54.89億元,同比增長14.17%。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3家券商的信息技術人員薪酬分別達到4.29億元、3.65億元、3.42億元。

不過,由於財富趨勢IPO闖關成功,其招股書披露擬募集約7.78億元,用於通達信開放式人工智能平臺項目、通達信可視化金融研究終端項目、通達信專業投資交易平臺項目、通達信基於大數據的行業安全監測系統項目。

上市融資之後如何發展,公司稱其將抓住機遇實施併購重組,那麼併購何種標的?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