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證先鋒4》口碑下滑:只打“情懷”牌,“先鋒”會掉隊

“法證先鋒”系列是TVB口碑佳作,不僅與《洗冤錄》《刑事偵緝檔案》《陀槍師姐》等構成港劇刑偵職業劇的版圖,也是陪伴幾代觀眾的共同回憶。自《法證先鋒4》上線以來,其熱度不減當年,口碑卻難孚眾望。對比第一部的8.6分,近日以網劇形式播出的《法證先鋒4》在豆瓣的評分只有5.2分,原因何在?

與前作類似,《法證先鋒4》以單元故事開啟敘事,將刑偵類型和職場劇相結合,開篇案件扣人心絃,米雪、謝賢等老戲骨的精彩演繹成為亮點,第三季劇尾“小丑案”也在本季揭開謎底。但隨著劇情推進,情節逐漸落入俗套,推理環節平淡、感情戲“注水”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作為TVB職業劇的金字招牌,“法證先鋒”系列因彰顯職業精神而備受好評。前兩部中,高彥博、古澤琛綿密的推理功力、以科學伸張正義的精神令人歎服,“凡行過必留痕跡”,法證、法醫通過觀察說中癥結,既是破案的制勝所在,也是劇情吸引人的訣竅之一。雖然法證化驗員們是“行走的百科全書”,卻全然沒有“掉書袋”之感,劇中的實驗室、高精尖儀器與角色融為一體,鑑證與推進劇情兩不誤。

而在《法證先鋒4》中,關於“職業精神”的建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劇中先進的儀器和科技感十足的實驗室太“搶戲”,風頭蓋過了角色的性格魅力和專業能力。原本,設備的升級是該系列的看點之一。3D掃描還原案發現場、三維動畫模擬案件過程、酷炫十足的配套無菌服飾,這些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設備讓觀眾感嘆科技的力量和時代的進步,但作為一部高品質的職業劇,不應被升級場景、專業設備所侷限,而丟掉“法證先鋒”系列的精髓。

同樣,破案之外的大量情感戲也有喧賓奪主之嫌。以往“法證先鋒”系列常常多案並行,案件線索自然巧妙穿插在主角們的生活之中,大家坐在一起喝下午茶或者逛街聊天,可以碰撞出亦莊亦諧的“金句”,甚至催生破案靈感。新劇卻打破了這種敘事節奏,主角們的家事有時幾乎佔滿整集。當大部分破案工作交給了先進設備,被“解放”的主角們開始健身、戀愛、尋親,家庭糾葛的劇情被大幅度填充進來。

這些是都市職業劇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今天,法證所採用的科技、主角所經歷的時代已經與九年前不同,但不變的是“職業精神”。如果《法證先鋒4》將取證和分析過程細緻展現,深入挖掘角色背後的心靈成長,觀眾會更易產生共鳴,推理故事也會更富有“人情味”。

此外,令觀眾失望的還有劇中生活氛圍的缺失。無論是車水馬龍的街頭巷尾,還是繁華林立的辦公大廈,抑或是人來人往的店鋪酒肆,這些溫馨而熟悉的場景是TVB劇作帶給我們的珍貴回憶。而在《法證先鋒4》中,人來人往的室外景變少,劇中人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般,少了“煮麵”和加班便當,更少見他們面對親情與法理的兩難困境以及努力克服性格缺陷的橋段。過著“樣板人生”的主角們,逐漸脫離了觀眾最愛的煙火氣。

同一IP續拍,從來都是一項眾口難調的創作。經典IP重啟,既應繼承優秀前作的“精神內核”,又要把相似的故事拍出新意,賦予故事新時代背景下新的視角。《法證先鋒4》作為年度大製作,集結了優質資源,卻未能延續經典,無外乎劇集製作者向市場妥協而忽略了觀眾的真正需求,情懷不足以支撐品質。

對於影視製作而言,這次《法證先鋒4》的口碑下滑是一次重要提醒:消費情懷不可取,只有尊重影視劇創作規律,在藝術錘鍊上精益求精,才能讓經典IP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