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心如何

對境心無粘染,才是真功夫

“嘗有青年人,以為身心空閒,環境清幽,才能辦道,以是每每不抓緊時機,努力修持,而坐等良時、佳境到來。哪知凡夫障重事煩,所謂“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何時有清閒無事的時節?至於地方,更毋庸費心選擇,以學佛貴在心地上用功,不重山林死坐。對境心無粘染,才是真功夫。要對境無染,不在塵境上練心,死坐在山林裡,怎麼可以練出不動心來?

...時時如此觀照歷練,心空意閒,任運自在,無求無得,還要等什麼佳境良辰到來哩。奉勸大眾,乘此年輕有為時,抓緊時機,努力奮鬥,切莫唐喪光陰,坐失良機,待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珍重!”

--元音老人,原載於“禪”刊一九九O年第二期

不動心如何

不動心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日益喧囂的生活中呆久了,總是感覺很累,因此,歸隱山林成了很多人的嚮往。哪怕無法歸隱,靜坐,禪修,閉關也可以獲得片刻的安寧。但是這些,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無法真正的解決自己內心的不安。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知道,在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物質,都是相對靜止。所以你想通過迴避來追求靜,是永遠也無法真正的靜下來。因為你追求的方向錯了。

為什麼我們關注不到靜呢?是因為我們的心亂了。只要讓心靜下來,我們就可以隨時覺知到靜。

不動心如何

靜,要從動中修來

靜,要從動中修來。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心學大師王陽明,便十分強調靜。他要求弟子靜坐,以修心、靜心。他告誡弟子,修靜,要“到事上去練”,否則就是“坐枯禪”,遇到點事就亂了。

身旁無人,眼前無事時,要靜容易,許多人都能做到。但在人群之中、臨事之時,內心還能保持著清靜、冷靜,才是真正的靜。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每時,都要面對和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

若修靜只是坐在那裡莊敬持守,甚至受不住一丁點熱鬧場、紛擾境,是不可行的。修靜,應當修到“動時的心,就是靜時的心”,時時清靜沉著,臨事不亂。

不動心如何


修好一顆動靜自如的心,即使泰山崩於前也靜如止水,這“靜”中,自有四兩撥千斤的力量。如此,便能不懼麻煩,不畏辛苦,笑看前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不動心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