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白虎”為何物?

許多古人在自己大限將至之時,便會把自己對一生的總結告訴自己的子孫,以此來幫助他們的人生少走彎路。比如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就曾留下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至理名言。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要多做好事、別做壞事。但相比這句好理解的話,有些就讓人難以捉摸了。比如清末首富、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臨終之際告誡自己子孫的,只有4個字:勿近白虎!

乍一看這4個字,誰都無法理解胡雪巖是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上來解釋,“白虎”就是白色皮毛的老虎。胡雪巖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臨終之際讓子孫不要靠近老虎,顯然不是他的本意,所以胡雪巖口中的“白虎”二字當為隱喻。胡雪巖是封建地主階級,是一個傳統的人,所以不妨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在古代的天文學之中,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其中“白虎”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等西方七宿的總稱。

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白虎”為何物?

但這還是跟胡雪巖的身份不掛鉤,所以我們弄清楚何為“白虎”,就必須知道胡雪巖經歷了什麼。胡雪巖的出身只能用“窮苦”來形容。小時候為了能夠活命,胡雪巖不得不去給人家放牛來混口飯吃。

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白虎”為何物?

後給人家當了夥計,因為信任和喜歡胡雪巖,老東家便將產業託付給了胡雪巖打理,這也讓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胡雪巖真正的崛起,還與一個人密不可分——左宗棠。左宗棠是收復新疆的英雄,但這位英雄當年卻差點無法收復新疆,因為清廷不給他軍餉。

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白虎”為何物?

左宗棠被迫向外國銀行借錢,其中的中間人便是胡雪巖。在協助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後,胡雪巖也從一個商人變成了“紅頂商人”,入了左宗棠的幕府。當時李鴻章辦洋務風生水起,想讓胡雪巖給自己效力,引進一點洋人的資本。但左、李二人在朝堂之上素來不和,左宗棠又怎會允許自己的幕僚給李鴻章辦事呢?李鴻章動不了左宗棠,還是動得了胡雪巖的。1882年,胡雪巖開辦蠶絲廠,企圖將中國的生絲貿易壟斷在中國人自己手裡。

為了能夠實現目標,胡雪巖投入了2000萬兩白銀,他的決心之大可見一斑。此舉於洋人而言,無異於在自己嘴裡奪食,所以洋人們聯合起來抵制胡雪巖,一場貿易戰就此爆發。胡雪巖穩坐上風正春風得意之時,卻突然傳來意大利生絲大豐收的消息,這讓胡雪巖抽手不及。再加上一系列原因導致的金融危機,胡雪巖已經進退維谷、迴天乏力了。此等天賜良機,李鴻章豈能放過,於是派出了自己的幕僚盛宣懷,去對“殘血”的胡雪巖完成最後的“收割”。

為了及時止損,胡雪巖企圖向銀行貸款,通過現金流減少自己的損失。盛宣懷得知消息後,立馬以李鴻章的名義向銀行施壓,銀行開罪不起李鴻章,便只能把錢都貸給了盛宣懷。走投無路的胡雪巖只能變賣產業,人在情急之下,會什麼好賣賣什麼,而他的這些好產業都被盛宣懷在暗中操盤,用“白菜價”收入囊中。經過這幾輪操作下來,胡雪巖的資產已經蒸發大半。此時“胡雪巖破產”的消息又不脛而走,胡雪巖名下僅剩的錢莊也面臨著擠兌的人潮……

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白虎”為何物?

這一次次地補刀,終於讓“殘血”的胡雪巖倒下了。所以他臨終之際所說的“白虎”,指的要麼是白花花的白銀,要麼就是無情的官場。但筆者認為,胡雪巖並非是特指白銀和官場二者中的某一個,而是兼而有之,也就是“白”和“虎”。畢竟中國人一語雙關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胡氏子孫時至今日,依舊不曾涉足政界和商界,也強有力地證實了這個猜想。大家認為胡雪巖口中的“白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隱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