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雛雞從出殼到脫溫(0~6周齡)這個階段我們稱為育雛期

。處於育雛期的雞群是非常脆弱的,主要是因為剛剛出殼,機體各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對外界的環境也比成雞更加敏感,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死亡的現象。所以說,保證雛雞的成活率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

下面筆者對育雛雞的生長特點、適宜的溫溼度、空氣質量,以及飼養密度、合理的光照等進行一個詳細的分享,以供廣大養殖的在實踐生產中借鑑和參考。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雛雞的生長特點

1、體溫

剛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雞低1~3度,4日齡後開始慢慢均衡上升,10日齡以後其體溫才能達到與成雞相仿,長到3周齡左右的時候,體溫調節功能也逐漸趨於完善了,但是要到6~7周齡以後,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

2、長速和代謝

雛雞的生長速度較快,2周齡時,其體重約為出殼時的2倍,6周齡時約為10倍,8周齡時約為15倍。雛雞代謝旺盛,心跳快,脈搏每分鐘可達到250~350次,單位體重所消耗的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均比成雞高1倍以上。

3、羽毛

雛雞的羽毛生長速度非常快,在3周齡時其羽毛只有體重的4%左右,而到4周齡時,便可增加到7%左右。

4、消化系統

雛雞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健全,消化器官的容積小(消化道長度只有成雞的2/3),所以,採食量不高,同時消化道內又缺乏某些消化酶,而且肌胃研磨飼料的能力也差。

5、抗病能力差

雛雞剛出殼不久,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所以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對較弱。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瞭解了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後,提供適宜的環境,才能為養好雛雞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適宜的溫溼度

1、育雛室的溫度控制

適宜的溫溼度是保證育雛雞成活率的首要條件。剛出殼的雛雞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健全,絨毛又短,所以禦寒能力比較差。加上採食量小,所產生的熱量自然也較少,不能維持生活的需要。所以,在育雛期間,必須通過人工加溫的方式,以達到雛雞所需的適宜溫度。

雛雞各周齡的參考溫度如下:

1周齡:30~33度

2周齡:29~30度

3周齡:27~28度

4周齡:24~26度

5周齡:21~23度

6周齡:18~20度

2、溫度調節

通過觀察雞群動態來調節育雛室內的溫度。如果溫度適宜小雞會比較活潑,食慾好、飲水也適度,羽毛光滑整齊、同時睡眠也安靜。若溫度過高,則小雞會遠離熱源,張嘴喘息,並頻頻喝水。若溫度過低,小雞就會緊靠熱源,或縮頸拱背的擠成一堆,併發出“嘰呀……嘰呀……”的尖叫聲。

3、人工加溫的方法

常用的人工加溫方法有:傘育法、鍋爐加溫法、火坑法和紅外線法等,具體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條件來進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溫度計不能掛在牆邊上或某個角落,應該掛在正中間。如果育雛室面積較大的建議適當多掛幾個,並掛於距地面1米左右的地方。

4、育雛舍的參考溼度以60%~70%為宜

相對溫度來說,溼度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在特殊條件下也可能對雛雞造成比較大的危害。比如沒有及時給雛雞提供飲水,在溼度又偏低的時候,雛雞很容易脫水導致死亡。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二、良好的通風

雛雞的新陳代謝旺盛,在呼吸過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比較大;加上雛雞消化能力差,排出的糞便中還有20%~25%沒有被完全吸收的物質,這些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開始分解,就會產生大量的氨氣和硫化氫等。從而導致育雛舍內空氣質量下降,影響其生長髮育。

1、育雛舍內的空氣質量要求

按禽畜衛生要求:育雛舍的二氧化碳含量在0.2%以下,超過0.5%時就會對雛雞造成危害;氨氣的濃度在20㎎/m³以下,否則就會刺激雛雞的眼結膜和消化道,硫化氫在空氣中的含量也不能超過60㎎/m³。

2、通風的控制

我們在進入育雛舍後,如果可以聞到臭雞蛋的味道,說明空氣中硫化氫的濃度超過標準了;刺鼻或刺眼導致有流淚的感覺時,說明空氣中氨氣的含量過高了,這時就必須及時開啟通風系統。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三、育雛期的飼養密度

養雞過程中密度的問題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其實是飼養方式的問題,不同的飼養方式和日齡均有不同的飼養密度。比如地面平養,其密度肯定不能和網上平養、立體籠養那麼大。

密度小不利於保溫,主要還是不經濟;密度過大,雞群擁擠,容易發生踩踏事件和啄癖,而且還會導致雞群的採食量不均勻,造成雞群生長髮育不整齊。

飼養密度參考:

地面平養

1~2周齡35~40只/㎡

3~4周齡25~35只/㎡

5~6周齡20~25只/㎡

7~8周齡15~20只/㎡

網上平養

1~2周齡40~50只/㎡

3~4周齡30~40只/㎡

5~6周齡25~30只/㎡

7~8周齡20~25只/㎡

立體籠養

1~2周齡45~60只/㎡

3~4周齡40~45只/㎡

5~6周齡35~40只/㎡

7~8周齡30~35只/㎡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四、合理的光照

光照對雛雞的主要影響是採食和休息,正確實行光照,還能促進雛雞的骨骼發育,使其適時到達性成熟。

剛出殼的雛雞視力比較差,光照強度要大一些,以40~50lx為宜(相當於15~20W/㎡的白熾燈),隨日齡的增長逐漸降低。在前3天必須採取24小時的持續光照,便於雛雞熟悉環境,儘快學會採食,同時也有利用保溫。4~7日齡,每天光照時間應保持在20小時左右。8~14日齡時,每天的光照可以降到16小時。以後就可以採用自然光照。

散養土雞: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


根據雛雞的生長特點

  • 消化能力差: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飼餵粗纖維含量低、易吸收的飼料,否則產生的熱量不能維持其生理需要。
  • 羽毛生長快:羽毛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0%~82%,是肉、蛋的4~5倍,所以,雛雞對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要求更高。
  • 還要注意雛雞易感的疾病,比如雞白痢、大腸桿菌病、法氏囊病、球蟲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育雛階段一定要嚴格控制環境衛生,切實做好防疫和隔離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