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共育未來》

方城一小 六(7)班 劉定坤同學家長

大家好!我是六七班劉定坤的家長,今天我受班主任張老師的委託,就孩子近段的學習情況和大家交流,探討,希望與大家共勉。

今年的寒假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假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對於學校教育而言,更是充滿了不小的挑戰。往年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早已進入教室,面對面聆聽老師的講解,然而今年我們不得不待在家中,“疫情得不到基本控制以前不開學”,那麼大好的時光就這樣白白流逝嗎?

教育部發出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通知,所有學生都在網上進行了不同尋常的學習,我們的孩子也於2月9日即正月十六開始了網上學習。一個多月以來,我們的孩子也很快進入了這種學習模式,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成了孩子的“班主任”,每天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幾點體會在這裡與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多關注孩子,加強管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教育就要培養習慣,好習慣受益終生。我家孩子習慣不是太好,常常表現為懶惰,坐不住,注意力不太集中這些現象,尤其剛開始上網課時,一拿著手機就不停的點這點那,發消息,找遊戲,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課,一邊就去看別的東西了。我是一位初三的老師,我們也在上網課,我這邊一上課就顧不到看孩子學習了,所以孩子常常是上課能偷懶就偷懶,作業能拖拉就拖拉,上傳視頻不積極,回答問題不積極,同步課堂不做不上交,老師一催促他都當作耳旁風,我這邊手機接不到信息,剛開始一個手機只能註冊一個釘釘號,我就沒法加入到他的班級群,他爸爸一直在外工作在抗疫第一線也沒法加入,後來用他姐的手機號註冊,孩子玩心較大也不去經常看信息,所以很多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好在有幾位特別負責人的老師,班主任張老師,數學趙老師,英語李老師不停地給我聯繫,這讓我羞愧難當。作為老師,我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可作為家長我卻是失職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家庭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不但“養”,還要“教”,更要“育”,可見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從那以後我提高了認識,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生,也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要說忙,都忙,但是抽出一點點時間還是可以的,於是我加強了對孩子的管理,我一上完我的課就趕忙到孩子身邊看他上課,作業和他一起完成,特別是數學“同步課堂”,我們兩個一起做,我不會的地方讓他給我講解,我們都不會的再看看視頻講解,有時候自己會的也裝作不會,讓孩子講解,於是他勁頭十足給我當起了“老師”,我認為這種方法還不錯,既讓孩子熟悉了知識,也讓他當了一次“老師”,明顯看出了他的自豪感。這樣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孩子的積極性提高了,作業也認真主動完成了。

《家校同心,共育未來》

二、多檢查孩子的作業。

作業是檢查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疫情期間孩子就在我們身邊,更有利於我們檢查作業。我家孩子作業近段完成較好,一方面在於老師不斷鼓勵,不停指導;另一方面我也不時的去檢查,看家校本,並且用一個專一的本子寫上今天的作業是哪些,完成一項在後邊打上對號,這樣就能查漏補缺,以防孩子偷懶。

三、多與老師溝通交流。

很多家長觀念存在有錯誤,往往認為孩子的學習全在於老師,孩子的教育也是學校的教育,不想參與學校共育,還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不高,認為只要以後孩子能賺錢就可以了,因此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不太在乎。這種情況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只有與老師勤溝通,才能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學習等情況,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使他們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