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雖然鑑定玉器需要綜合分析,但不能作為我們偷懶的藉口。只有每個方面都有了功力,才能宏觀把握,今天只說陰線。

一、砣工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漢代片狀玉器,往往出現綿延連續的長陰線,非常漂亮,這是勾砣製作而成的。片狀玉器容易手持,勾砣蘸著潮溼解玉砂在平面上加工。整體連續,局部也會有接砣痕跡。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放大看,陰線由一個又一個砣痕拼接而成。由於勾砣為圓形,有弧度,故產生的砣痕,也會中間深兩頭淺的效果。溝底呈現磨砂狀,這是解玉砂反覆碾磨形成的。砣痕底部,一般不會出現長的平行線(鑑定要點)。這種接砣痕跡,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但春秋為青銅砣,硬度不夠,所以接砣痕跡更加明顯,如串串腸。

二、手刻工

漢代徒手刻劃工藝,一種為漢八刀,一種為毛雕。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漢八刀是徒手抓握金屬或砂岩類工具,在陰線起稿後,反覆推磨而成的。金屬工具需帶動潮溼解玉砂,砂岩類不需要解玉砂。主要特徵是溝底會有平行劃痕,劃痕也帶包漿,有老化痕跡。這種痕跡主要出現於玉蟬、玉豬握、玉翁仲、分區玉璧等器型之上。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另一種是徒手抓握尖銳的細石器,直接在玉器表面進行刻劃。這種線條比較粗獷,溝底有晶團、凸脊等。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徒手刻劃工藝,在漢代圓雕玉器上常見,這是因為圓雕作品細節處,不容易直接上砣機,徒手刻劃更為方便。線條經常出現毛道,轉彎處有放射狀衝出痕等,這種工藝在漢代部分玉印上面也常有呈現。

三、機器工

現代機器工利用電動砣具製作,高速旋轉、單向轉動、快速削磨。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線條整體一致,寬窄沒有變化,深淺沒有變化,往往會出現拉鎖狀崩口。轉彎處有兩種,或者沒有拼接痕,直接轉彎;或者刻意仿製拼接痕,生硬呆板。真品的線槽內,有明顯的灰,換句話說,古玉的陰刻線,是一個“藏汙納垢的好地方”。真品溝底的附著物,非常結實,很難清理掉,而仿品的灰或土,都是簡單塗抹,或用膠粘住,時間久了就脫落了。不管造假者如何精雕細琢,他們急功近利的心態是不會變的,呈現在器物上,一定會有漏洞。

7張陰線微距圖,分析漢代砣工、手刻工與現代機工的區別(乾貨)

經過本文學習,上圖1-6,是真是假,你能分辨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