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你有多久沒去電影院了?

隨著數個城市影院陸續復工,現實卻遠比我們想的嚴峻。

3月20日,全國486家影院復工當日總票房僅1.38萬

3月22日,復工影院總場次1389場,觀影人次1326人,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

這給原本就艱難的影院行業,更添了幾分蕭索。

好在,總有絕處逢生之時。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曝光影院復映的首批片單,分別是《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

五部影片均採取公益發行的方式上映,讓利國內影院。

隨後確定復映的片單中,無一例外均為中外經典電影。

此前宣佈撤檔的新片,均處於觀望狀態。

也有膽兒大的,摸索到新的出路,試水網播。

前有《囧媽》,後有《大贏家》。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不得不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它的上線就像注入沉寂中的一副歡樂藥劑。

故事劇情並不複雜,萬事認真的愣小子嚴謹(大鵬 飾)在一家銀行工作,卻意外被選中扮演劫匪,配合警方模擬搶銀行的演習。

原本計劃“意思”一下的演習,卻在嚴謹的認真籌備之下,拉成了超長戰線。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沒錯,又是大鵬那張熟悉又認真的面孔。

從去年11月上映的《受益人》,到一週前網播的《大贏家》,前後不到5個月,女主角還是柳巖。

不過這一次的嘗試和以往不同,這是一部翻拍作品。

《大贏家》的原型,是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日本導演萩庭貞明在90年代就將它搬上了銀幕。

而它更為人熟知的一次改編,還是2007年韓國的喜劇電影《率性而活》

在劇情上,《大贏家》更接近於韓國的翻拍版本。

首次試水翻拍,這也是大鵬在喜劇道路上的又一次挑戰自我。

挑戰結果如何?


黑色幽默


不妨先來看看脫胎於同一個母體的《率性而活》。

雖然在劇情上相似,但二者從立意到細節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設想。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率性而為》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3

算是本土化的翻拍中,較為成功的一部作品。

主角鄭度滿是一名警察,因為得罪領導而被故意為難派去扮演演習中的劫匪。

警方希望憑藉此次模擬演習,提升當地警察在市民心中的信譽。

但是,鄭度滿卻將劫匪的身份貫徹到底,毫不放水,使警方顏面盡失。

更意外的是,他在演習期間找到了市長的受賄證據,最終鹹魚翻身。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毫無疑問,《率性而為》有著更多的黑色幽默,韓國喜劇一貫的諷刺手法也在這部電影中得以體現。

韓國電影向來以敢拍著稱,《率性而為》同樣野心勃勃。

鄭度滿雖然為人剛直嚴守紀律,即使被調到了交通崗也絕不放過自己違章的上司。

整體的矛盾點在於,他和上司代表的權威之間的矛盾,而故事的起點也源自於這種矛盾。

後續,當鄭度滿踏上了劫匪的道路,他的矛盾已不僅僅是和警察局長一個人。

而是更加顯著的,上升到了和整個群體之間的矛盾。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當地警方一直草率地應付大眾,勉強維持的臉面,卻在一個小小的警察面前土崩瓦解。

而鄭度滿的認真在此刻化為了嚴謹周密,可以說他是一位能力出眾的“劫匪”,這種對比令局面更顯得難看至極。

乃至後來,市長的出面更是為這場拉鋸加了把火。

道貌岸然、舉止和善的市長並沒有成為迫害男主的黑手,反而揹著手說了幾句好話。

那麼反轉便是,男主發現了他的受賄罪證,並在演習結束後毫不留情地檢舉了他。

這種對於初始人物形象的違背,有種令人想象不到的新鮮感。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而在故事最後,導演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當男主重回故地,幫助上司繳納車輛違章的罰款時,銀行又出現了三名劫匪,男主嘆了口氣,轉身一個飛踢,畫面定格。

這時,原著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得以體現,原因則隱藏在鏡頭的細節中。

鏡頭悄悄地掃到了三名劫匪的鞋子,三雙明晃晃的軍用警靴,和男主搶銀行時穿的完全一致。

這意味著三位劫匪是新一輪演習的“演員”,而非真正的劫匪。

或許,這樣的結局更為諷刺,為了挽回顏面的警方也顯得更為可笑。

看似在平平淡淡地講故事,但細節裡的諷刺卻能令人反覆咀嚼,這也是黑色幽默在韓式喜劇裡的高超運用。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此外,韓國喜劇在氣氛的營造上尤其擅長。

《率性而活》全程都是在嚴肅的氛圍下進行,男主的認真、人物的衝突都沒有刻意搞笑。

饒有趣味的細節和冷靜真實的表演,反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所謂一本正經講的笑話,總是更為好笑。

還是那個大鵬


珠玉在前,《大贏家》卻抽離了黑色幽默的成分,少了點諷刺的意味。

在性質上它更像是:劇情喜劇

換句話說,《大贏家》更像是一部闔家歡樂的喜劇,從這個角度而言,他有著更加廣泛的受眾。

男主嚴謹不是警察,而是退伍後考了金融碩士的銀行職員,這種設定為他的武力值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但因為身份的轉變,銀行的同事們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朝夕相處的同事。

整個氛圍變得並不嚴肅,大家都有種看熱鬧的既視感。

《率性而為》為了增加真實感,讓男主拿了把真槍;但《大贏家》選擇讓男主拿著水槍,並配上了真實的想象畫面。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這種對比下,鏡頭一轉突然看見嚴謹一邊噴水一邊自己配音,哪怕是現場的演員想不笑場都有些難度。

但是,不管周圍多麼敷衍,多麼希望他早點束手就擒,在嚴謹唯唯諾諾的面孔下他從來都沒有放棄。

也因為這樣,演習才憑他一己之力被嚴肅地對待。

在嚴謹的策劃下,與警方的僵持進入白熱化,而時間越長這種執著的感染力越是被眾人所認可。

這就是大鵬的電影裡,小人物能改變的世界。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整部電影的核心和矛盾,並不是男主和體制,而是男主的執著和眾人的草率之間的矛盾。

在這一點上,大鵬沿襲了以往的路線,作為小人物的嚴謹在認真執著的努力下,總會獲得周圍的支持,改變人們的看法,最終獲得成功。

而這也是立意上最不相同的點。

因為這個立意,《大贏家》反而展現了它內部消化和再次創作的能力。

你能否說這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似乎這不是大鵬想表達的東西。

那個一直在拼命的董鵬程想通過電影表現的,是拼搏執著的意義,在他的鏡頭下往往也充滿了正能量。

以至於他在細節和結局上的處理,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在細節上,《大贏家》加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像是銀行的智能機器人,同事之間的嘰嘰喳喳和相互調侃,更多日常化的臺詞,都能讓人會心一笑。

結局也不是開放性的,而是一個正經的happy ending,這樣也符合了閤家歡的調性。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不過值得商榷的是,電影想要表達的要素過多,反而在深度上差了口氣。

除了男主的執著,還有感嘆生活美好人間值得的溫情告白,以及和柳巖扮演的女主之間的愛情。

雖說韓國的《率性而活》也有感情的部分,但只是暗戳戳的小情愫,對原本的主題只是加了些許暈染。

其實將一個重點表現充分,會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小人物式喜劇


自打《屌絲男士》之後,大鵬就專心致力於喜劇電影。

開始可能還有人會覺得他就是玩一玩,但這麼多部電影下來我們會發現,他是認真的。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煎餅俠》開始,再到後來的《縫紉機樂隊》《受益人》《大贏家》

從演技到拍攝,都在一點一點地進步,到《受益人》大鵬的演技早已跳脫了那個曾經的“屌絲男士”。

雖然他不是最好的那個,但他卻是永遠都不會放棄努力的那個。

大鵬想拍的電影,有著極強的自身烙印,他彷彿有著明確的認知和對小人物的執著。

他認同了自己小人物的身份,並映射在電影中,努力然後成功,彷彿他本身的勵志經歷。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周星馳,畢竟這種小人物喜劇的“喜劇之王”,必須要提星爺。

雖然星爺近乎歸隱,再難看到他親自出演的電影,但他留下的經典之作足以流傳。

對比一下,星爺的電影也大多是小人物的故事——《功夫》《少林足球》《喜劇之王》……

拿《喜劇之王》來說,總有星爺自傳的聲音。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螞蟻賤……”吳孟達在身後大罵著唱歌。

星爺落寞地看了看被他甩在地上的盒飯,手插口袋離開的場面最能描述一個落魄的底層小人物。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喜劇之王》

然而,小人物式喜劇想要成為經典,主角一定要形成個人IP。

畢竟這種類型的電影是一種中心性極強的電影,看似簡單可以低成本製作,但難也難在一切都要靠主角支撐。

而星爺可以說是天生就要吃這碗飯,天賦、努力、機遇,缺一不可。

在喜劇上星爺並沒有半點調笑,他對於喜劇的態度無比嚴苛。

在他心裡,喜劇必然不是一個門檻低、充滿廉價笑點的地方,這也造就了星爺高超的演技。

而小人物式喜劇,正因為焦點聚集,更放大了主角的一切,在演技和細節方面需要更強的把控。

所以,想要做好小人物式喜劇並不是一件易事。

《大贏家》和大鵬:一場從黑色幽默到劇情喜劇的實驗

《喜劇之王》

除此之外,星爺的電影有著極強的性格烙印,被屢次提及的無厘頭之外,他的電影有著分明的漫畫屬性。

不管是動作還是場景,都畫面感極強且具有衝擊力,漫畫式的誇張和腦回路清奇的逗趣,造成了所有的別具一格和難以模仿。

再說回大鵬,他對於自己小人物的定位拿捏準確,甚至,他確定了更加精細化的路線,那就是小人物+勵志+溫情

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只剩下好好努力了。

當有一天,有人問你小人物逆襲的電影你能想到誰?

如果回答是大鵬,那時,他便是真正的《大贏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