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喜歡的人,她叫,洛麗塔。

“我的罪惡,”

“我的靈魂,”

“洛麗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喜歡的人,她叫,洛麗塔。

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別人眼中瞭解到的亨伯特大叔是個有戀童情結的人。由於《洛麗塔》這部電影的特殊性,我費了很大功夫才在網上找到97版的完整視頻,看了幾遍之後發現:有些東西其實我們自己就深有體會。

用特殊性這個詞可能不大準確,說白了其實我在掩飾這樣一種現實:中國社會對性的敏感。如果去豆瓣搜索的話,你會看到《洛麗塔》的電影類型劃分為情色,實際上跟色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情色是藉助性這個概念用藝術或哲學的眼光去描繪或是反應社會的一種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也是一種發展結果。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喜歡的人,她叫,洛麗塔。

實際上《洛麗塔》在我看來僅僅算得上是一種對愛情的渴望;這種渴望的強烈在於亨伯特青年時期愛情的遺憾,它像是一種毒藥折磨了這位大叔小半生。以至於他後來說到: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過青年時代。

而這一切又因為第一次在後院看到海茲太太青春美麗的女兒而改變,重生了心中那對愛情的渴望。我承認他有戀童情結,但其實更多的是想起了曾經的遺憾。對於初戀女友的死去,就是深深藏在心裡的一根刺,一直在刺痛著自我的內心。

《洛麗塔》譯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不得不說,在後院看到洛的瞬間,時間彷彿就在那一秒定格,亨伯特好像又回到了十四歲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他初戀的那一刻。千言萬語最終匯成一句“beautiful”,難掩心中的愉悅與激動,他像一個暗戀偷自歡心的男孩一樣默默地注視著洛的一舉一動。在他眼中,這個有趣的靈魂就是他一直渴望的愛情的模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喜歡的人,她叫,洛麗塔。

縱使後來他答應與海茲太太結婚,但是對海茲太太並無半點興趣,在我看來,結婚無非是他對洛愛情的妥協,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和洛一起生活。他的罪惡在於已到中年還是會對一個十四歲的少女動情,道德上給予他極大的罪惡感,加之後來海茲太太的死也將他的罪惡無限放大。可是這一切終究抵不過對洛情感的爆發,洛是他的生命之光,他的慾望之火,他的靈魂歸宿。在洛看來,她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早熟的性感少女,她懂得怎麼去討得亨伯特的歡心,也正如她才十四歲,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並不明白,什麼叫做忤逆本心的忠誠。亨伯特對於她的青春來說,也並不是唯一。

以至於在影片的結尾,多年以後當亨伯特看到已為人妻的洛,腦海裡想到的仍是那個十四歲,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少女。他開始釋然,此時的洛懷有身孕,眼角也有皺紋。他們相互對視,然後微笑。落日餘暉裡,亨伯特開始明白:他愛的,是從前的洛,是那個十四歲的少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喜歡的人,她叫,洛麗塔。

總體來說,影片充滿了理智與情慾的對抗,倫理與愛情的糾纏。多年以前的洛奮不顧身的追尋自己的愛情,多年後的教授也永遠愛著那個十四歲的洛。對我感觸最大的,應該就是影片中人在情慾面前最真實的情感流露。這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對愛情的渴望,她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她叫——

洛麗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